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迎客松寓意 迎客松是几几年文明于世的
迎客松是几几年文明于世的 迎客松生长于海拔1680m的黄山玉屏景区,实测树高10.2m、胸围2.16m,平均冠幅12m,树龄1000年左右,为国家一级保护名木,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10年被安徽
迎客松是几几年文明于世的
迎客松生长于海拔1680m的黄山玉屏景区,实测树高10.2m、胸围2.16m,平均冠幅12m,树龄1000年左右,为国家一级保护名木,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10年被安徽省文物部门评审成为全国首例黄山松属“活文物”。

1959年巨幅铁画《迎客松》被悬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1994年国画《迎客松》还被悬挂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美名远扬、蜚声中外,成为中国人民热情友好、爱好和平的象征。
一棵古树,就是一段历史的真实记录;一株名木,就是一种文化的鲜活阐释。
《诗经》有云:“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因为那是祖辈栽的桑树和梓树,要对它表示敬意。
数千年来,“桑梓”就成了故乡的代名词,成了华夏子孙的“根”与“情”。
古树名木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保护好古树名木,就是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物种资源,保护祖先留给我们的精神家园,更是保护我们及后代“记得住的乡愁”。
千年迎客松能茁壮地存活于今,实属不易。
它饱经风雨沧桑,历经冰雪洗礼,见证岁月变迁,迎来送往四海宾朋,尽情吟唱着生命的赞歌。
黄山迎客松名始见于1859年黄肇敏《黄山游记》,第一次摄入镜头是民国元年(1912年),由著名画家汪采白拍摄,可惜至今未找到照片。
目前能看到的迎客松最早照片是黄炎培1914年拍摄的,
很赞哦! (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