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子一定要结婚吗 古代人的日常生活:女孩子11岁就嫁人,15岁不嫁人就犯法
古代人的日常生活:女孩子11岁就嫁人,15岁不嫁人就犯法
今天读到一本非常有意思的书《古代人的日常生活》,这本书里面写了许多古代人常生活中的趣事。比如这本书里有写了一段史料:“根据出土的隋唐墓志的记载,隋唐人初婚的年纪,最小的11岁,最大的27岁。”
11岁的女孩子,现在就是小学生啊。那么小的年纪就结婚,在我们看来是不可思议。在古代11岁结婚,确实太正常不过了。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嫡次子魏王李泰,娶了王妃阎氏。阎氏初婚的年纪,就是11岁。
虚岁11岁的女孩子就嫁人了,云雨之事肯定不方便。古人也考虑到这个问题,就有个说法叫“圆房”。许多古代的女孩子,11岁就嫁人了。婆家把女孩子娶进门,也不会要求她马上行洞房之事。婆家会等女孩子长大一些,再要求她圆房。

隋唐时期的女人结婚早,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大唐刚刚建国,就面临着人口短缺的严峻局面。隋朝的时候,全国有齐民编户800多万户。唐朝统一天下之后,只剩下齐民编户200多万户。李世民为了刺激人口增长,下诏规定女子十五岁就必须嫁人,否则就犯法了。
长孙皇后剧照,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唐朝的岁入,主要来自租庸调。李世民给每个成年丁男100亩田,丁男每年要向朝廷交2.5石粮食,这就是租。李世民会给每个成年丁女40亩地,丁女每年要向朝廷交一匹2丈的布帛,这就是调。丁男每年为朝廷义务劳动20天,这就是庸。
租庸调都是按人头收取的,户口减少之后,朝廷的岁入也大量减少。李世民为了刺激人口增长,只能勒令女孩子15岁就必须嫁人。
李世民希望大唐朝的女孩子十五岁就嫁人,很多女孩子却不想早嫁。唐朝有幅画《五百出嫡图》,就描绘了女孩想向天再借五百年,才愿意出嫁的心情。如果女孩子到了十五岁还不出嫁,李世民会如何处罚她们呢?
女孩子晚婚,朝廷肯定不能杀了她们,也不能抓她们坐牢。李世民能对晚婚女孩的处罚,只能是罚款。据复旦大学韩昇教授视频公开课《隋唐史》所讲:“唐朝的法令规定,及时嫁人的女人缴纳的调是一匹布帛。晚婚不嫁的女孩子,缴纳的布帛,则是两匹。”
李泰剧照,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李世民向晚婚女孩,收取两倍于已婚妇女的调,可以说古代版单身税。一些家境贫寒的女孩子,交不起单身税,只能早早嫁人。李世民收取单身税逼嫁的做法,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
收单身税的办法,无法阻止家境好的女孩们晚嫁。李世民为了鼓励女孩子早点嫁人,干起了说媒拉纤的干活。李世民下发《令有司劝庶人及时婚聘诏》,李世民在诏书里,要求州县官员,对15岁以上未嫁女子,要劝导她们早点嫁人。
对于十五岁以上没有嫁人的女孩子,朝廷设立的官媒,会给她们介绍如意郎君。对于没钱置办嫁妆的女孩子,州县衙门要提供补贴,给她们置办嫁妆。国家出钱,给女孩子办嫁妆。这不是段子,此事典出《新唐书》,原文是:“诏民男二十、女十五以上无夫家者,州县以礼聘娶。”
李世民一方面用单身税逼女孩子早点嫁人,一方面用绩效考核的方式,逼州县官员抓紧落实《令有司劝庶人及时婚聘诏》。李世民对于劝导庶人及时婚聘有功的官员,给予升迁表扬等奖励。对于劝导庶人婚嫁不力者,就要“以附殿失”。
李世民剧照,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劝导庶人早婚得力的官员,可以升官发财。劝导庶人婚聘不力的官员,就要在大殿上挨批评。在李世民的推动下,大唐的州县官员,纷纷干起了说媒拉纤的活儿。唐初女子的平均婚聘年龄,也比其他朝代早了很多。
李世民想方设法,让大唐女子早点嫁人,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大唐朝的户口,在李世民当朝的二十三年时间里,出现了爆发式增长。人口的增长,给大唐朝提供了稳定的岁入增长点。朝廷的岁入增加了,就有钱去办很多大事,于是就有了贞观之治。
本文史料来源:《古代人的日常生活》《隋唐史》《资治通鉴》。
本文由王福星原创。码字不易,请尊重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本人已经和维权公司签约,委托维权公司代理维权。未经授权转载者,维权公司会代表本人维权。
朝廷(9)女孩子(1)庶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