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生病不等于身体健康
不知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验:有时,自己往往觉得很疲劳,浑身说不出的不舒服,记忆力非常差等。去找医生检查,倒也査不出患了什么病。这是怎么回事?
从医学角度说,健康是指身体强壮、生理和心理活动正常、精力充沛、对自然和社会环境有良好适应能力的状态。疾病则是指具有一系列特征性状的病理过程。
照以往的理解,一个人没有生病那么就是一个健康的人。但是目前国外医学家认为,在健康和疾病两种状态之间,存在着一种非病非健的“第三状态”。处于第三状态的人,虽然自我感觉不好,但还不具备某种疾病的特征。本文开头提到的那种情况就属于第三状态。
第三状态观点的提出,是人类对新的疾病范围和医学模式不断认识的结果。换一个角度说,第三状态实质上是一种“亚疾病状态”,或者说是某些疾病的早期症状,它具有向疾病转化的倾向,如果不及时加以注意的话,这种转化几乎是必然的。
第三状态经常出现的症状有:常患感冒;突然发生窒息感;早搏、心悸;头重、头昏;记忆中断,易忘事;耳鸣;咽喉疼痛;口臭较重;食欲下降;肩臂易僵硬酸痛;疲劳不易消失;不易入睡或易醒;体重减轻;精力不易集中;等等。
第三状态的产生与身心疲劳过度、沾染不良嗜好(如吸烟、酗酒)、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不合理、人体生物钟紊乱及处于某些疾病恢复期有关。
预防和消除第三状态,促使其不向疾病转化,这点很具有现实意义。首先,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避免染上不良嗜好,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尽量合理,要保持精神乐观。其次,一旦出现第三状态的症状,应配合必要的医学检査,确定是否是疾病所致,因为许多疾病也会引起类似第三状态的症状。如果确定不是疾病所致,而是过度疲劳所引起,则应适当休息;如果是由于心理负担过重所致,则应排除造成紧张的根源,身心放松,并丰富业余生活,培养兴趣爱好。可以选择参加音乐、字画、球类、气功、种花、养鸟等活动;假如是不良嗜好所致,则应果断戒除。
所以,在进行健康自我检定时,不要忽视第三状态,它的出现往往是一种信号。有效地控制第三状态的转化趋向,使它向健康方向发展,这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医学上的重要任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