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朱棣当了几年皇帝 朱棣密謀造反,3位大臣密探時局,老鄉聽後斷言:其中2個人是叛徒
朱棣密謀造反,3位大臣密探時局,老鄉聽後斷言:其中2個人是叛徒 眾所周知,明成祖朱棣的皇位其實來的「名不正言不順」,當年他的父親朱元璋明明把皇位留給了朱允炆,朱棣卻不服氣,認為皇位應該是他的,於是發動

朱棣密謀造反,3位大臣密探時局,老鄉聽後斷言:其中2個人是叛徒
眾所周知,明成祖朱棣的皇位其實來的「名不正言不順」,當年他的父親朱元璋明明把皇位留給了朱允炆,朱棣卻不服氣,認為皇位應該是他的,於是發動了「靖難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朱允炆,朱棣方一路勢如破竹,眼看著就要攻到南京城了。一時之間,朝野上下,人心惶惶,不少大臣已經悄悄開始抉擇,到底是誓死跟隨建文帝,還是早點倒戈朱棣以求保命,這不,三位明朝赫赫有名的大臣就「抱團」討論自己該何去何從,那麼門外的老鄉又是如何辨別他們「真心」的呢?
時間回到公元1388年,這一年是洪武二十一年,朱元璋尚在,一位名叫解縉的學子順利考中進士,當上了翰林學士,由於解縉從小就是遠近聞名的「神童」,所以朱元璋對他非常器重,常常命其待在自己身邊,甚至對著解縉說:「你我道義上是君臣,但感情上我早就把你當成了自己的兒子,你有什麼話(建議)直接說便是。」
作為一個小小的翰林學士,聽到皇帝對自己說這樣的話,你說解縉感動不感動?於是他連夜寫下「建議書」,主張簡明律法、並賞褒善政等等,洋洋洒洒一萬多個字,朱元璋看了以後,非常滿意,於是解縉連連升職。
但解縉還是太年輕了,一得寵便「飄了」,他到處對人出言不遜,打別人的小報告,許多官員都看他不順眼,最後聯合起來彈劾他,朱元璋捨不得解縉這個人才,但又怕他丟了小命,於是隨便找了個借口讓他回老家修身養性,閉門思過。
7年後,朱元璋病逝,解縉無比傷心,進京弔喪,順便藉機重返朝廷,結果他以前得罪的官員們早就給新皇帝朱允炆吹了耳旁風,導致解縉被貶為河州衛吏,可把解縉氣得不輕,但他又只能忍氣吞聲,4年後,禮部侍郎董倫替他求情,朱允炆才召他回京,很快,朱允炆便發現了解縉的才能,將其任命為內閣首輔,對其十分信任。
與此同時,燕王朱棣已經開始造反了,並且大有成功的趨勢,這下各個官員都慌了起來,解縉也挺頭疼的,不知道該何去何從,就在朱棣要攻入南京的前一天晚上,解縉找來胡廣和王艮兩位老鄉,一起喝個酒,地點選在另一個老鄉吳溥家中。
話說這胡廣和王艮來頭也不小,他們分別是建文二年的狀元和榜眼,但他倆的關係其實有點尷尬,按實力和成績來說,王艮應該是狀元,但當年朱允炆因為王艮長得丑,便把狀元給了第二名的胡廣,不過王艮是個心思單純的人,一心只想搞學問,認真做事,並不在乎虛名,加上他和胡廣是同鄉,所以平時關係還是很好。
酒過三巡,三位老鄉也從滔滔不絕變得沉默寡言,他們都知道,朱棣馬上就要攻進城裡了,他們該何去何從?解縉突然站起來大聲陳說君臣大義,他一定不辜負建文帝,與他同進退、共患難云云,胡廣看到他的樣子,也站起來發表了慷慨激昂的話,若燕王攻城,我定自殺殉國云云。只有王艮一個人默默無言,悄悄拿自己的袖子擦眼淚。
(《明史》:燕兵薄京城,解縉與艮、靖比舍居。城陷前一夕,皆集溥舍。縉陳說大義,靖亦奮激慷慨,艮獨流涕不言。)
後來,三人離去,吳溥出來收拾碗筷,吳溥的兒子見幾位叔叔走了,便跑來父親身邊說道:「父親,胡叔叔和解叔叔真是太仗義了!兒子十分敬佩。」吳溥看著兒子,嘆了一口氣,說道:「不,其實只有王叔叔一個人肯為皇帝而死。」
吳溥話音剛落,外面傳來胡廣大喊家人:「外面怎麼亂糟糟的!小心把豬給關好。」吳溥笑著說:「你看看,胡叔叔連一頭豬都捨不得,他會捨得自己的命?要知道,在國破家亡之際,靠豪言壯語來抒懷的,不過是心虛之輩;唯獨那個默默流下眼淚不說話的男人,才是真正的忠誠之士。」
果然,當年朱棣大軍還沒攻破南京城門,解縉就帶著大包小包跑出城投奔朱棣,他前腳剛到,胡廣後腳就到了。
等到朱棣大軍正式攻破南京城門時,王艮與家人告別,然後便飲鴆自盡,表明自己的決心,他的家人也寧死不降,最後被發配邊疆,真是令人感慨萬千!
參考資料:《明史》
很赞哦! (1050)
相关文章
- 唐朝皇帝顺序简介 皇帝死后后宫妃子怎么处理
- 龙袍 清朝皇帝龙袍有哪些?清朝皇帝龙袍种类及蕴意是什么?
-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明朝皇帝留下4大弊端,全被清朝皇帝废除
-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温:母亲是妓女,父亲是皇帝,杀爹继位后又被弟所杀
-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中国历史上最受贬低的皇帝竟是他唐高祖!
- 明朝皇帝列表 被骂得最惨开国皇帝,一生英明神武,却传位给傻子,差点亡国灭种
- 历史上成功继位的太子 商朝首位太子太丁简介 未来得及继位就已去世
- 朱棣当了几年皇帝 历史真相:只有清朝皇帝的龙袍才是黄色的
- 唐朝皇帝顺序简介 我国历史上的短命皇帝还真不少,有的甚至只做了一个时辰
- 朱棣当了几年皇帝 永乐大帝活剐三千宫女内幕 朱棣为何嗜杀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