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垣简介 长垣历史多少年
长垣历史多少年
1.长垣县的历史文化
长垣县仲子墓,据《仲子三墓志》记载,一说长垣子路墓葬其骨骼,一说为衣冠墓。
该墓在宋代子路被追封为河内公后,称河内公墓,入元明两朝也一直称为河内公墓,清之后,俗称“子路坟”。位于长垣城东北岳庄村东北100米处。
1930年代黄河泛滥,子路祠墓均被冲垮,如今仅剩遗址,坟头都没了。但仅《仲子三墓》流传下来的赞颂长垣河内公墓的明朝诗歌就有一百余首。
学堂岗圣庙,位于长垣县城北5公里的蒲东区学堂岗村东,1978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庙始建于汉,唐、宋渐盛,元遭兵火无存,明天顺三年( 1459 )重建,经明、清两代十数次增修,逐渐成为豫北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
其主体建筑有: 棂星门、大成殿、古坛亭、“ 春风、化雨 ” 二亭、深造堂等。现存杏坛亭、杏坛亭、杏坛碑亭和明、清碑刻六通。
中国烹饪文化博物馆,位于河南省长垣县食博园,博物馆于2012年6月28日开工建设,2012年12月底建成,总投资5000万元,馆内共展出文物240余件,总面积5400平方米,占文博中心南半部的第一、二、三层楼。 。
2.长垣有什么靠谱的历史事件吗
长垣县境内有浮丘店仰韶文化遗址,大岗、宜丘、苏坟等 龙山文化遗址,可以证明六千年前就有人类在此劳动生息。
西周时属卫国。春秋时期,卫国于长垣之地同时置蒲邑(今长垣县城)、匡邑。匡城遗址在今长垣县城西南10公里的张寨乡孔庄村一带,旧名为匡主。著名的匡人围孔,就发生在此地。 战国时期,卫之匡邑、蒲邑,被魏国兼并,在今县城东北5公里的陈墙村一带,置首垣邑。此地在当时有一道长墙,或曰防垣。此防垣或用于防水,或用于防兵,此时已有“长垣”之名。根据杨宽所著的《战国史》载:“魏在沿黄河地区还有圆钱(无郭)流通,铸造的城市主要有共、垣、长垣(今河南省长垣县东北)等城。长垣所铸有‘长垣一釿’、‘长瞏一釿’。当时铸钱多用于地名,可见当时的防垣很长,故称长垣,而首垣则为防垣之首,长垣名由此而来,清代以前陈墙村还称为墙里村,至今还有以墙命名的村庄。围魏救赵就发生于此,史称桂陵之战。 公元前221年,秦并天下,设郡县,改首邑为长垣县。西汉时名长垣县,新置平丘县与长罗候国。新莽改长垣县为长固县。东汉至长垣候国与平丘县。建武五年(公元29年)复置长罗候国。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长罗候国废。三国时属魏,隶兖州陈留国。
西晋时长垣属陈留国陈留郡。东晋十六国时期,先后为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后秦、东晋六国所辖,东晋两次控制此地约六年。南北朝时期,南朝宋武帝占据河南,置兖州于滑台,辖长垣。太平真君八年(公元447年),将长垣并入外黄(今杞县东北,兰考东南)。景明三年(公元502年)复置长垣县,仍属东郡。东魏、北齐时隶不变。从战国(魏)至隋初历时八百余年,县冶皆在今陈墙村。 隋初仍名长垣县。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移县治于妇姑城(今城南司坡一带),因该城西南有古匡城,故改为匡城县;同年又于韦城(在今滑县东南妹村)置长垣县。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废匡城县并入长垣,皆属东郡。唐朝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仍分匡城、长垣两县,皆属河南道滑州。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废长垣县又并入匡城县。五代时,后梁改匡城为长垣,属东都开封府;后唐改为匡城县,属汴州;后晋匡城仍属之;后汉、后州不变,以至于宋。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为避太祖“匡”字讳,改匡城为鹤丘县。大中详符二年(1009)年复改为长垣县。自隋至金初历时608年,县治皆在今司坡一带。
金明昌五年(1194年),黄河改道,自阳武东流,为避水患,于泰和四年(1204年)迁县治于苗寨乡柳冢一带。 元初,曾改县为保保州,不久仍改为长垣县。金、元两代计165年,县治均在柳冢一带。 明属大名府开城。洪武二年因黄河水患,迁县治蒲城镇,即今县治所在地。 清属直隶省大名府。民国18年改隶属河北省,长垣属之。
3.长垣古代有多少名人了,具体名字叫什么
李化龙,字于田,长垣县老李庄人。
明嘉靖三十三年,甲冥(1554年)生。 嘉靖四十三年,李化成家迁居长垣县城内东街。
明隆庆五年,辛未。江苏武进人吴嵚来长垣任教谕,吴学、行、品、节俱优,极受人推崇。
化龙从学,吴嵚发现化龙与众不同而预言:“此异日能勾当(即管理、办理、处理)天下事者”。长垣文风大振,学生成绩为八县之冠。
后化龙随吴去大名府元城书院学习。吴被荐升国子监(国家最高学府)任助教。
明神宗万历元年,癸酉(1573年)乡试中举人,次年(1574)春中进士,八月,除授嵩县知县。地方劣绅及不法官员,蔑视年仅二十岁的七品知县,依旧作恶。
化龙深入民间,明察暗访,掌握大量证据,择首恶者,绳之以法,众人惊服。在嵩县的六年中,他带领百姓修水利,奖励生产,嵩县大治。
万历八年,(1580年)十月,升南京工部屯田司主事。主管皇家陵墓及政府机关有所薪炭的供给。
万历十年,壬午(1582)七月,升南京工部营缮司郎中,专管宫府、城垣、仓库、庙宇等的修建工作。是年十月,调南京吏部验封司郎中,掌管封(号)、赠(品)、袭(职)、荫(子)等事。
万历十四年,丙成(1586年)调河南按察司提学佥事,参与管理一省学政。万历十六年,子(1588年)十二月升河南省布政司左参议(为一省长官副佐)。
万历十八年,庚冥(1590年)五月调山东省按察司任提学副使。是年,播州(今贵州遵义)宣慰司扬应龙叛乱事起。
土蛮子把兔儿,卜言台周等攻扰辽、沈地区,深入海州(今辽宁海城)境。 万历二十年,壬辰(1592年)十月,升河南省按察司左参议(等于副省长级)。
十二月,调京升任太仆寺少卿(副职),管理全国各地牧政及皇室用兵。 万历二十二年,甲午(1594年),任通政司右通政(在皇帝身边工作)。
五月经吏部衙门会题,升李化龙为督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地方监理军务。是年以南京兵部右侍郎邢玠总督川、湖、贵军务,进击播州宣慰司杨应龙。
六月二十九日化龙赴辽东上任。 先是泰宁首领速把亥因进犯边境被总兵李成梁击毙。
速把亥的弟弟炒花及儿子把兔儿,依旧在辽阳以北勾结土蛮为患。李化龙上任仅二个月,二十二年十月把兔儿和炒花就勾结伯言儿进犯镇武,又约卜言台周犯右屯。
把兔儿等兵至吴家坟,化龙定计命总宾董一元先击败把兔儿和伯言儿,伯言儿中箭死,把兔儿受伤。卜言台周攻右屯不利也退了兵。
是役,以斩获捷功,夺获驼马、夷器等无数。兵吏两部会题升李化龙为兵部右侍郎(等于国防部副部长)。
荫一子为锦衣卫正千户,世袭,照新衔给于应得诰命(即封化龙母及妻),赏银八十两,大红紵丝四表里,照旧管事。 万历二十三年,乙未(1595年)正月,在十方堡境外击退贼兵。
九月,把兔儿、小歹青、卜言台周相勾结,谋雪前耻。化龙与董一元积极准备,派董一元出塞捣敌巢,把兔儿重伤死,从此边境安稳。
因主将出塞捣巢获捷,兵部提,奉旨李化龙升俸二级,赏银五十两。 是年杨应龙听命罢兵,次年又攻袭临近土司。
万历二十五年,丁酉(1597年)五月十七日,回籍养病。在辽东期间,化龙奏请朝廷批准,恢复了开原(今辽宁开原县)马市和义州(今辽宁义县)木市。
广开民族交易,发展辽东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深的民心。大修边政,以图永安。
巡按御史李思孝到辽东巡视后,表奏化龙修守效劳之功,皇上又赏银四十两,大红紵丝四表里。是年杨应龙又攻掠江津、南川、合江等地,侵及湖广。
万历二十七年,已亥(1599年)三月二十八日,奉圣旨以原官兵右侍郎、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起总督四川、湖广、贵州军务,兼理粮饷,巡抚四川地方。为播苗大杀官兵,军情紧急,着李化龙、郭子章及刘廷等一并星驰到任(限五月份),调兵进剿。
五月二十八日入四川境,交代受事(开始管理事务)。六月十日至省城(成都),延见吏民。
上任第一天就警报频传。杨应龙发兵六万,分三路欲犯江,又用偏师进攻南川、合江两县。
此时化龙只有新兵二万四千人(共二营,八将官,各领三千兵)。江只有二千四百人,合江一千二百人,南川有推官高折枝设防。
刘延因蔑视化龙,逗留不前,迟不赴任。化龙无月二十七日到境,应龙二十八日犯边。
进入省城,警报一个接一个,又无兵将可用。正在紧急时,总兵万鏊从松潘来成都找李化龙商议秋防事。
即差这个“碌碌无奇”之万总兵急走重庆,又调各县汉土官兵二万交万总兵防守重庆。一面写信给杨应龙,晓以利害,不可太嚣张,许为在天子面前保奏,以稳杨应龙之心,使局势和缓。
六月二十日,杨应龙统兵八万,分三路攻打江县城。江守将房庞嘉、张良贤与播兵死八人。
张良贤被围七层,奋力杀出。是时化龙大帐中,驿骑交错,征调四出,化龙不动声色。
一面严于设防,一面用计以缓贼势,急向各省征兵、调将。自秋至冬,川省之兵力始充,器械已备,梁运已齐。
在此期间又上书罢去三省矿税,想法减轻人民负担,更换地方官员,淘汰处理了一批贪官和昏官,停止搜刮,赈济百姓等一系列措施。八月,化龙兄去世。
十月,妻病故。 十二月初二日,皇上赐给化龙尚方宝剑,准许有不用命者可先斩后奏。

4.河南长垣介绍
长垣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属新乡市,东隔黄河与山东省东明县相望,西邻滑县,南与封丘毗连,北与滑县、濮阳接壤,因“县有防垣”而得名。新(乡)菏(泽)铁路横亘东西,省道308线、213线穿越全境,济(源)东(明)、大(庆)广(州)两条高速公路在这里“十”字交汇。全县国土面积1051平方公里,耕地86万亩,辖6镇、8乡、4个办事处,人口80万。是“中国厨师之乡”、“中国防腐蚀之都”、“中国起重机械之乡 长垣烹饪,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举世闻名。它源于春秋,成于唐宋,兴盛于明清,更辉煌于现代。早在1100多年前的北宋时期,就已经形成了宫廷菜、官府菜、市肆菜、寺庵菜和民间菜五大体系,主要工艺以炸、熘、煎、炒、蒸、煮、烙、烤为主。在漫长的烹饪历史上独树一帜,以厨师众多、技艺精湛著称于世,名厨大师之多,居全国之冠。据统计,目前长垣从事烹饪工作的专业厨师达2.3万人,其中国外1000余人,遍及46个国家和地区。有国家级烹饪大师4人,省级烹饪大师16人。年实现劳务收入亿元以上,烹饪业已经成为长垣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2003年2月,时任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张世尧为长垣题写了“中国烹饪博大精深,厨乡长垣尽展风采”的颂词。2003年中国烹饪协会正式发文命名长垣为首家“中国厨师之乡”,并于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授牌仪式。 ”、“国家绿色农业发展示范区”、“国家级卫生县城”。邮编453400,区号0373。
5.长垣张占乡梨园村有多少年历史
东梨园村位于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满村镇的东南方向,南邻单寨村,北邻前满村村,东接陈墙村,西接学堂岗村,人口1950多口,耕地1800余亩,党员25人。
东梨园村的养殖业特别是养猪业发展迅速;东梨园村的标牌制作厂以传播安全文化、宣传安全知识和提升各企业的产品质量为己任,全部产品均按有关标准生产,吸纳村里留守妇女100余人。东梨园村在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持续不断地学习,改变了昔日单一的生产模式迈入了养殖业、农业、工业的多元化发展道路,带领全村人民走上致富发展的小康路。
东梨园村成立的顺达养猪专业合作社,提供采购、技术指导、销售等一体化的运营模式,吸收周边乡村闲散养殖户30余户,经产母猪500头,年销售成品猪1万头,销售额达到1000多万元,净利润达到300多万元,符合当代中国农村的发展趋势。
6.大名府有多少年历史
春秋时代即为“五鹿城”,唐德宗建中3年(公元782)改称大名府,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发展历史
大名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为历代郡、州、府、路、道治所在地,曾三次为都。春秋时代属卫国,名“五鹿”,是历史上著名的“五鹿城”;战国时期属魏国;秦朝为东郡;汉朝为冀州魏郡;唐德宗建中3年(公元782)改称大名府;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建陪都,史称“北京”,元、明、清为路、府、道所在地;清代曾为直隶省第一省会。解放后,曾建大名市。大名县文化灿烂,人文荟萃,历史上曾几度繁荣昌盛,益满中国古今大地。境内现有五礼记碑、狄仁杰祠堂碑、马文操神道碑、朱熹写经碑、万堤古墓群等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和宋代大名府遗址、直隶七师校址等名胜古迹,极具旅游开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