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玉环貂蝉西施昭君 中國四大美女為何是西施、貂蟬、王昭君、楊貴妃?她們比男人厲害

火烧 2023-02-05 21:18:18 1045
中國四大美女為何是西施、貂蟬、王昭君、楊貴妃?她們比男人厲害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是由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沉魚」,講的是西施浣紗的故事;「落雁」,指的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閉月」,是述說貂
玉环貂蝉西施昭君 中國四大美女為何是西施、貂蟬、王昭君、楊貴妃?她們比男人厲害

中國四大美女為何是西施、貂蟬、王昭君、楊貴妃?她們比男人厲害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是由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
「沉魚」,講的是西施浣紗的故事;「落雁」,指的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閉月」,是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羞花」,談的是楊玉環貴妃醉酒觀花時的故事。
中國古代有四大美女,想必這是人人都知道的事情,但是,對於這四個美女的最後歸宿,大家應該很是好奇。那麼,接下來,讓我們在歷史資料中去找尋一下,昔日伊人的美麗容顏,看看這些盛世美顏們,最後花落何處,最終,又有著怎樣的結局?
西施,關於她的故事,最早出現在東漢,名為《越絕書》的野史書籍中。
在吳國滅亡之後,西施跟隨越國的謀士范蠡隱居在五湖煙水中,不問世事。據說,後來范蠡經商發家致富,使得西施理所當然成為了老闆娘,這個故事算是一個大團圓的結局。不過,完美的結局令人心生歡悅,但是,卻無法讓人記住。因為,只有悲情的戲碼,才能讓人印象深刻。
後來,在《墨子》一書中,西施的命運結局卻發生了改變,書中對西施的美貌加以肯定,但是,她最後的悲慘結局,卻始於太過美麗。不過,雖然這裡說西施是沉江而亡,但具體怎麼沉江,卻並沒有說太多。直到《吳越春秋》中提到,西施是被越國人放在裝酒的皮囊中沉江而死。
這跟民間的「浸豬籠」死法差不多,那麼,西施為什麼會受到如此待遇呢?
這裡沒有做過多的說明,不過,大家都清楚越王勾踐的為人,他是一個很有城府的狠角色,所以,對一個女子下手,也不是不可能的。然而,也有可能是因為越國的百姓,看到西施太過美貌,擔心會成為本國的「紅顏禍水」,所以,下了狠心,將其剷除。
不過,不管怎樣,西施的死都充分證明了一點,那就是古人對「紅顏禍水」非常恐懼。因為,太過美艷的女人,就會讓人有所防範。
其實,這種對美的恐懼,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實際上,是對優秀和不凡的一種恐懼。但是,西施的身上,除了有美貌,還有為國捐軀的精神,還有挺身赴難的高貴品格,更有無所畏懼的俠義之心。所以,這可能也是被世人懼怕,無法容納的另一個原因。
貂蟬,是四位美女中,唯一一個沒有史料記載的,僅僅是存在於小說戲劇中的虛構人物。對於《三國演義》熟悉的人,都應該比較了解,貂蟬出場的次數只有一回,即:勸誡呂布的時候。
之後,便再沒有關於她的過多介紹了。
不過,這並不妨礙民間傳說的內容出現,同樣也是「紅顏禍水」的老一套。
在名為《關公月下斬貂嬋》的崑曲中,說呂布被斬殺之後,妻子貂蟬被張飛抓住,送給了關公。但是,關羽不能接受貂蟬,認為其已經被玷污過,同時,為了害怕禍水弄到自己身上。所以,便在夜裡叫她入帳,然後,揮劍將貂蟬殺死。這個故事,可以說把關公在歷史上的英雄形象給「黑」了個徹底。
安史之亂的發生,有人認為是楊玉環「紅顏禍水」造成的,但實際上並不準確。
因為,這事不僅不能怪楊貴妃,還不能怪唐玄宗,如果,真要究其原因,那是唐朝募兵制不完善造成的結果。在安史之亂爆發之後,唐玄宗帶著楊貴妃出逃,但是,逃到半路禁軍的主管陳玄禮卻帶著其手下的士兵嘩變,要求玄宗誅殺楊國忠,賜死楊玉環。
就這樣,一代美人,最終香消玉殞了。
有歷史學家認為,這次兵變實際上是宦官高力士背後操控導演的。因為,高力士與楊國忠向來不合,所以,便藉此機會除掉了楊氏兄妹二人,而陳玄禮不過是被高力士拉攏和控制的勢力而已。由此,從側邊說明,楊氏兄妹的死是政治權力鬥爭的犧牲,受民意的影響很小。
而且,楊玉環最終選擇慷慨赴死,解除了君王的困境,其中,也體現出她顧全大局的胸襟。
昭君出塞的故事,想必大家在歷史課本中都學習過。
王昭君的出身很平常,只是平民人家。她以民間女子的身份入宮,成為宮女,可是,因為不肯賄賂宮廷畫師,使其畫像看起來並不出眾,所以,沒有入選成為後宮的妃嬪。
竟寧元年,匈奴呼韓邪單于來朝求親,想娶個漢人為妻。於是,漢元帝便將昭君賜給了他。單于非常高興,併當即上書表明自己願意保塞上安寧,與中原交好。不過,昭君與單于生活了三年之後,單于去世。隨後,昭君按照胡人習俗,嫁給了單于的長子復株累單于。兩人生活了十一年,並生下兩個女兒。
並且,在復株累單于死後的第三年,因為邊疆迭起、禍亂不斷,匈奴和中原的和平之事,眼看就要化為烏有。所以,為此奉獻一生的王昭君,最終悲憤成疾,在幽怨中去世。
這就是四位美人的最終結局,從她們的人生經歷和發生的故事中,可以看出,這些美女的美,不僅僅在於外貌,還在於其崇高的德行。在她們的身上,不僅體現著愛國之情、犧牲精神,還有著高潔的品質。而且,她們與歷史上的男性英勇相比,也毫不遜色。
參考資料:
【《嘉泰會稽志》、《三國演義》、《舊唐書·卷一百一十列傳·第五十六楊國忠》、《漢書·匈奴傳》】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