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明朝后期东林党争和魏忠贤专权

火烧 2022-05-25 19:46:24 1051
明朝后期东林党争和魏忠贤专权 明朝中期以后,出现了不依附权臣,敢于批评内阁辅臣和部院大臣为清高的风气。其中,以东林书院为基地的东林党更是以清流自命,作为在野派的他们不断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场,甚至敢于批评
明朝后期东林党争和魏忠贤专权

明朝后期东林党争和魏忠贤专权  

明朝中期以后,出现了不依附权臣,敢于批评内阁辅臣和部院大臣为清高的风气。其中,以东林书院为基地的东林党更是以清流自命,作为在野派的他们不断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场,甚至敢于批评皇帝,与统治阶层内以籍贯为纽带的其他党派形成了激烈的党争。在文官集团党争激烈的同时,太监魏忠贤利用明熹宗的信任,趁势而起,掌握了内廷的巨大权力,然后大肆镇压东林党人,形成了明末最后一次宦官专权。 东林党争 从万历十四年到四十二年(1586-1614),万历朝围绕确立太子的「 ”争国本”斗争历时近30年。东林党就是在这场党争中涌现出来的地主阶级内部的反对派。万历二十二年(1594),吏部郎中顾宪成(1550-1612,字叔时,号泾阳,无锡人)力主册立朱常洛为太子,因此颇遭神宗嫉恨。 在推举阁臣时,顾宪成又推举因拥立朱常洛而被解职的原首辅王家屏,最后被神宗削职罢官。顾宪成被削职罢官后,回到原籍无锡(今属江苏),和弟弟顾允成将家乡的东林书院重新整修,集合志同道合的朋友高攀龙、钱一本等在这里讲学,形成了一个利益相关的政治团体,顾、高等八人也被称为「 ”东林八君子”。 顾、高等人重视社会政治,以天下为己任,敢于批评执政大臣,以清流自居。这时正值明末社会矛盾日趋激化,政治腐化。东林人士要求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反对权贵贪赃枉法,提出反对矿监税吏掠夺、减轻赋役负担、发展东南地区经济等主张,得到当时社会的广泛支持,同时也遭到宦官及各种依附势力的激烈反对。 万历三十六年(1608),顾宪成被任命为南京光禄寺少卿,他与江西吉水人邹元标、北直隶人赵南星并称为「 ”海内三君”。这时,东林党人的范围也逐渐扩大,凡是敢于批评朝政,在国本之争中敢于批评神宗和郑贵妃,在明宫三大案中敢于力争的,都被视为东林党人。 反之,或为东林党人攻击,或不被东林党人所接受的官员,按照地域划分,互相结为党派,与东林党相对抗。其中最大的三个党派分别是由山东籍官员组成的齐党、由湖广籍官员组成的楚党和由浙江籍官员组成的浙党。 天启初年,东林党由于在「 ”移宫案”中扶持熹宗即位有功,一大批党人被重新起用,从在野的反对派变为了执政的在朝派。 天启三年(1623),吏部尚书赵南星利用「 ”京察”的机会,罢免齐、楚、浙三党的官员,大力提拔东林党人,一时间首辅刘一燝、次辅叶向高、吏部尚书赵南星、礼部尚书孙慎行、兵部尚书熊廷弼,都是东林党人或东林党的支持者,成为主持朝政的主要力量。《明史》记述此时也说:「 ”东林势盛,众正盈朝”。 而党争中失利的其他三党既不见容于东林党,便纷纷投靠了掌握大权的太监魏忠贤,后来被人们称为「 ”阉党”。此后,文官集团内部的党争逐渐变为东林党人与「 ”阉党”之间的斗争。 魏忠贤专权 魏忠贤,河间肃宁(今河北肃宁)人,是个惯于吃喝嫖赌的市井无赖,二十多岁时因为欠下赌债,走投无路,自行阉割进宫当了太监。进宫后,他投在太监魏朝门下,改姓李,名进忠。他以花言巧语讨得了魏朝的喜欢,恢复原姓「 ”魏”。 后来魏朝把他推荐给皇孙朱由校的母亲王才人,负责管理伙食,魏忠贤利用这层关系不时接近朱由校。朱由校当时还只是太子朱常洛的长子,因为朱常洛并不得神宗的喜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受人冷落,赌徒出身的魏忠贤却把赌注压在了朱由校的身上。他看到朱由校对乳母客氏的感情十分深厚,就千方百计地去向客氏献殷勤,和客氏结为「 ”对食”(太监与宫女结成的假夫妻),客氏也经常在朱由校母子面前不断替他说好话。 天启元年(1621),朱由校即位称帝,是为明熹宗。魏忠贤倚仗皇帝的宠信,和客氏串通一气,将曾经提拔过他的太监王安、魏朝两人排挤出宫廷,自己出任了内廷最重要的司礼监太监。 天启三年(1623),魏忠贤提督东厂,掌握了明代最重要的特务机关东厂和锦衣卫。魏忠贤攫取要职之后,先是尽量博取皇帝的欢心,引导皇帝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不理朝政。明熹宗有一个特殊的嗜好,他特别喜欢做木工活,不但会用斧锯,会盖房、上漆,尤其精于雕琢制作小型器件。他做这些事时总是聚精会神,如果有人来奏报国家大事,他会很不耐烦。魏忠贤便故意趁熹宗干木工活时送上奏章,这时熹宗往往就让魏忠贤自己看着去办。这样一来许多事都可以不奏报,魏忠贤的意志便成为皇帝的旨意,群臣明知如此,也只好照办。 控制了皇帝之后,魏忠贤便大力结交朝臣,安插亲信,迫害异己。在魏忠贤的淫威之下,一些趋炎附势之徒纷纷投在魏忠贤门下,形成了臭名远播的「 ”阉党”。其中以文臣崔呈秀、田吉、吴淳夫、李夔龙、倪文焕5人组成的「 ”五虎”,田尔耕、许显纯、孙云鹤、杨寰、崔应元5位武将组成的「 ”五彪”为死党,另外还有尚书周应秋、太仆寺少卿曹钦程等组成的「 ”十狗”以及「 ”十孩儿”「 ”四十孙”等。这些走狗门下的爪牙更是不可胜数。 魏忠贤曾想笼络东林党人,遭到严厉拒绝,从此魏忠贤便与东林党形同水火。天启四年(1624),东林党人杨涟首先发难,上疏魏忠贤「 ”专权乱政,欺君藐法”等二十四大罪被捕,与左光斗、魏大中等数十人同被杀害。 魏忠贤杖死工部郎中万燝,先后罢斥大学士叶向高、吏部尚书赵南星、左都御史高攀龙、吏部侍郎陈于廷等人,又在中央内阁、六部以至地方遍置死党。他向全国颁示《东林党人榜》,公开逮捕迫害大批东林党人士。 天启六年(1626),魏忠贤杀害了高攀龙、周起元、周顺昌、缪昌期、周宗建、黄尊素、李应升等七人,又借红丸、梃击、移宫三案,打击东林党。魏忠贤还指使党羽新都御史王绍徽编纂《东林点将录》,仿照水浒故事中的「 ”三十六天罡”和「 ”七十二地煞”,尽列东林党名单。魏忠贤又迁怒于讲学,矫旨拆毁全国各地书院,禁止讲学活动。 曾经掌握朝政的东林党,仅三年时间内,几乎被赶尽杀绝。被残酷杀害的有数十人,下狱遣戍者达数百人,其他被革职、蒙冤、株连、打击者有几千人。 魏忠贤通过大清洗,实现了朝臣的大换班,他实际上变成了天下的主宰。魏忠贤的爪牙们想方设法取悦他,因为只要能博得他欢心,便可以一步登天。 天启六年(1626),浙江巡抚潘汝桢竟然提出为魏忠贤建生祠。此奏一上,正中魏忠贤的下怀,立刻以熹宗的名义批准。潘汝桢便下令聚资营建,弄得百姓倾家荡产。此风一起,各地争相仿效,甚至还有一名国子监监生竟然主张在国子监旁给魏忠贤立生祠,让目不识丁的魏忠贤配祭孔子,可谓荒唐至极。当时各地互相攀比,生祠建得越来越大,每修建一座生祠至少也要花掉数万两银子,多者则达数十万两。 仅开封一地,因修建生祠就拆毁了2000多间民房。这种祸国殃民的做法遭到正派官员的反对,但是,反对者无一逃过魏忠贤及其爪牙的毒手。 正当魏忠贤权势熏天之时,他的靠山忽然坍塌。做了七年皇帝的熹宗突然去世,只活了23岁。熹宗无子,遗命由其弟信王朱由检(即明思宗)继位,年号崇祯。 崇祯帝继位后不到两个月,首先罢免了崔呈秀兵部尚书一职,为魏忠贤始立生祠的浙江巡抚潘汝桢也被罢官。接着兵部主事钱元悫、嘉兴贡生钱嘉征上书弹劾魏忠贤,要求清除阉党。 天启七年(1627)十一月,崇祯帝将魏忠贤贬谪至凤阳祖陵司香,不久,又下令将其逮捕。正走到阜城(今属河北)的魏忠贤得知后,慌忙上吊自杀。随后,朝廷「 ”定逆案”,对「 ”阉党”进行了清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