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什么叫领略 滿清早期的戰爭中,多次領略過火器的厲害,為什麼卻嗤之以鼻呢?
滿清早期的戰爭中,多次領略過火器的厲害,為什麼卻嗤之以鼻呢? 清朝在入關前和明朝打了無次數的戰爭,明朝火器技術明顯佔優。「寧遠之戰」,努爾哈赤率領的精兵被袁崇煥的紅夷大炮炸得不輕。清朝入主中原後,在與
滿清早期的戰爭中,多次領略過火器的厲害,為什麼卻嗤之以鼻呢?

清朝在入關前和明朝打了無次數的戰爭,明朝火器技術明顯佔優。「寧遠之戰」,努爾哈赤率領的精兵被袁崇煥的紅夷大炮炸得不輕。
清朝入主中原後,在與沙俄侵略者的戰爭中,清軍面臨的對手也是使用的火器,但由於清軍也有一定數量的火炮,「神威無敵大將軍」在雅克薩之戰中就立有戰功。在戰後清政府甚至還在齊齊哈爾專門修建炮庫收藏。
在清政府與準噶爾幾十年的戰爭中,清軍也多次運用過火器,但也領教過準噶爾先進的燧發槍和火炮的威力。
到了乾隆朝,在與緬甸的戰爭中,清軍第一次被先進的火器打疼了。而這些火器是緬甸人從英國人手中得到的,較之明朝那時候要先進不少。雖然最終緬甸求和了,但清軍並沒有佔到什麼便宜。
可以說,滿清在這一系列的戰爭中,多次領教過火器的威力。但為什麼清政府卻不願意在全軍使用,反而放棄了?
清朝對火器的態度一直非常矛盾。從時間上看,我們知道清朝早期吃過火器的大虧,但吃了虧後,他們還算是聰明,也懂得利用火器了。
所以在清朝前期,火器是被接受的,雖然並非每次戰爭都會採用,但不得不說,早期的八旗兵裝備了大量的火器。
但是在清朝統治者的骨子裡始終建立的認為立國之本是「騎射為長」,「弓馬取天下」。在他們看來,火器可以使用,但不能放棄自己的根本,否則這屬於數典忘祖之舉。
縱觀大清一朝,就算是到了晚清時期,朝廷明明知道火器的厲害,但還有大量的保守派不願意進行改革。
可見,這種思想是根深蒂固的,所以對於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明顯不足。
而火器的生產,不像大刀長矛。僅僅靠引進或者戰爭中的繳獲明顯不夠,更重要的是需要自己有強大的軍工產業,而且火器的生產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原材料和機械設備,採礦、冶金、車床等環節一樣都不能少。
畢竟中國歷史上長期重農抑商,屬於農業文明,對數學、物理、機械等自然科學重視度不高,沒有工業化的基礎。
雖然清朝完全有能力生產,但缺乏動力,還屬於手工生產,不僅效率不高,質量也不好。
對於清朝來說,最重要的是維護自己的統治,而最大的威脅其實是國內。而火器的應用其實滿人也知道不如漢人,所以一旦讓漢人掌握火器的話,那麼對滿人的統治是個巨大的威脅。這是清朝統治者絕對不願意看到的情況。
當然了,在鴉片戰爭以前,清軍的一系列戰爭中,並沒有受到非常大的威脅,就算是打了幾十年的準噶爾部,也最終勝利了。
既然勝利了,那麼就說明現階段的武器足夠,所以也就沒有更新及大規模使用的必要。然而閉關鎖國的清政府根本就不知道世界發展已經到了什麼地步,八旗兵就這樣整日渾渾噩噩,別說火器了,就連自己擅長的騎馬射術都快忘記了。
很赞哦!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