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循行 秦始皇拼了命也要遠途巡行,次數竟多達五次,這到底是為何?
秦始皇拼了命也要遠途巡行,次數竟多達五次,這到底是為何?
皇帝巡游這不是一個很稀奇的事,大多數我們都當作皇帝是出門透透新空氣,帶着游玩的目的踏青。稍微體諒民情的皇帝,順便帶着考察吏治、民間疾苦的目的去巡行。而我國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竟頻繁遠途巡行,以致病死沙丘,這在中國歷史上是十分罕見的。秦始皇拼了命也要遠途巡行,頻繁的次數竟多達五次,這到底是為何?這我們從秦始皇巡行的目的中可以窺見一二,如有不對,還請斧正。《史記·秦始皇本紀》曾記載公元前216年,秦始皇與4個武士一起「 ”夜出逢盜蘭池,見窘”。給盜賊(反抗暴政的人民群眾)竟然把秦始皇逼迫到很窘魄的境地,可見當時天下雖然一統,但反抗勢力還沒有清除,當然這這包括六國殘余勢力和受到壓迫的人民群眾。
這一次因為武士得力,擊殺了「 ”盜賊”,而使秦始皇幸免於難。秦始皇大怒,下令「 ”關中大索二十日”對人民實行采取暴力鎮壓,用以防范他們的反抗。
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有時候暴力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加深問題的嚴重性。公元前211年,有一塊隕石落到東郡,立即就有人在這隕石上刻字:「 ”始皇帝死而地分”七個大字,詛咒秦始皇。
《七國考》引《大事記》里流傳着「 ”渭水不洗口賦起”諷刺橫征暴斂;《太平御覽》里以「 ”不見長城下,屍骸相支柱”來控訴修長城給人帶來的苦難;童謠里直接對秦始皇的咒罵「 ”阿旁阿旁、亡始皇”;《史記·秦始皇本紀》里記載有人公然攔截秦始皇使者,罵道「 ”今年祖龍死”,其中祖龍指的就是秦始皇。
人民群眾各種形式的斗爭,對秦王朝的威脅極大。目空一切的秦始皇已經意識到,再不加以疏導或者武力威懾,等他死後余威散盡,說不定又回到了戰國分裂狀態。於是在他統一後的十余年里,秦始皇馬不停蹄地5次「 ”親巡天下,周覽遠方”。
第一次巡行至隴西北地
在統一中國的次年(公元前220年),秦始皇由咸陽出發,開始遠途巡行,目的是鞏固後方。達到渭水發源地隴西郡,又沿河到北地郡,直達甘肅平涼市西,又經過平涼市北,然後返回咸陽。
統一戰爭剛結束,秦始皇次年就急不可耐地巡行。其目的不僅僅是威懾反抗斗爭的人們,而是有向域外的國家炫耀國威。秦始皇來到西部邊郡宣揚秦王朝的國威,再通過遷徙不定的西部戎人,將秦王朝的的消息傳向更遙遠的西方,延續了先祖秦穆公「 ”霸西戎”的國威。
第二次巡行往東南方向
公元前219,秦始皇攜帶重要官員王離、王賁、李斯、丞相王綰等一統巡行。車架浩浩盪盪,從咸陽出發,沿渭水南岸出函谷關、過一縣到榮陽附近北行,穿過當時尚存的河道交通網直達山東鄒縣南。
秦始皇攜重要官員巡行至此,其中一個目的就是為了「 ”封禪”。早在春秋戰國時代,齊魯一代為一文化中心,而齊魯人心中,他們認為這一代最高山的泰山代表天意,天子應該前往泰山拜祭上帝,表示「 ”受命於天”。秦始皇雖染不是齊魯人,但身為君王,就應當取得名義上的認可——受命於天,得民心。盡管封禪是一件十分可笑迷信的活動,但在當時人民心中是十分神聖的大事,秦始皇借此得到了一批六國殘余勢力的民心。

第三次巡行至琅邪、上黨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又向東巡游,他如此頻繁地向東巡行,在一定情況下反映了秦王朝對東部地區的統治尚不牢靠,在這里六國殘余勢力比較活躍。
果然,秦始皇這次巡行到陽武博浪沙遭到韓國皇室後裔張良與力士的阻擊,差點丟掉性命。沿途中如前面所提到的,秦始皇殘酷鎮壓六國殘余勢力後,仍沿着上一次走過的路線,繼續向東巡行至琅邪,然後折向西北行進方向到上黨,在返回咸陽。
第四次巡行至東北方向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第四次遠途巡行,目的地是石碣和北方邊塞。從咸陽到石碣的路上,所經之處,許多都是原魏、韓、趙、齊等國的交界,和黃河流經之處。這里建設了不少阻塞交通的城郭,和築有造成水患的堤防。秦始皇巡行到那里就下令「 ”壞城郭,通堤防”疏通了水道,防范了水患。
從石碣向西,秦始皇經右北平、漁陽、上谷等雲中諸郡,巡視秦王朝的北方邊境,是為討伐匈奴作准備。此行目的順利達到,秦始皇由石碣到上郡後,直接返回咸陽了。
第五次巡行出師未捷身先死
在秦始皇統治的最後幾年里,有個噩夢一直困擾着他。就是「 ”亡秦者,胡也”和人民不斷地反抗斗爭。這夢里的「 ”胡”首先讓秦始皇想到以匈奴為代表的胡人,所以他生前拼了命的修建長城,並派遣王離駐軍幾十萬精銳,以防止匈奴南下為禍中原。而對於人民的反抗,盡管有了他頻繁的巡行,對頑固分子血腥的鎮壓,和興修水利造福群眾,但是人民卻受到壓迫和剝削過度,反抗的火焰越燒越旺,這讓秦始皇無可奈何,也惶恐不已。
秦長城
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里記載惶恐不已的秦始皇病急亂投醫,「 ”於是始皇卜之,卦得游徙吉”。因此,就在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拖着疲憊的身子,進行了最後一次巡行。
這一次隨行的有左丞相李斯和少子胡亥,其余近侍如趙高一流照例一同前往。出武關,沿丹水、漢江流域至雲夢,再沿長江東下,經丹陽,後轉輾到會稽。在會稽刻石中,除了歌頌秦國武德外,針對當地經濟文化落後,男女關系比較亂的情況,秦始皇力圖改變當地落後的風俗習慣,並用嚴厲的制裁辦法用以糾正。
車架行至今山東平原縣南,秦始皇再也扛不住了多年的勞累,得了重病。知道命不長久了,這位老皇帝令趙高賜兒子扶蘇書信,讓扶蘇火速趕來交代後事,參加他的葬禮。然而,這封書信尚未送走,這位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就一命嗚呼了,只活了50歲。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秦始皇一統中國後,頻繁的巡行,無非是為了申張秦國律法、宣揚武德,為了考察軍事和吏治政務。雖然每次巡行的目的不一樣,但5次巡行有一個共同目的——到各地耀武揚威,威懾反抗勢力鞏和固秦王朝的邊防,哪怕國內反抗斗爭如火如荼,也不能讓外族(主要指匈奴)趁火打劫。
哪怕始皇帝死後,王離手握幾十萬精銳,眼看着秦王朝內亂,馬上要改朝換代了,仍然恪守秦始皇的密令,守護秦王朝的邊防,不使匈奴度長城。在秦王朝的統治和民族大義兩難兼顧的情況下,這位始皇帝的超前眼光與偉大魄力是值得我們敬佩的。
秦始皇該做的他都做了,奈何時代的局限性,他不知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修長城,興修水利等大型工程利在千秋,不在一朝一夕能完成。強行完成工程只會加重老百姓沉重的負擔,需要休養生息的他們,他們關心的是當下生計問題,對國家大事他們並沒有那么上心。秦王朝轟然倒塌,歸根到底有始皇帝勞民傷財,有他太急了的因素在里面。始皇帝的所作所為,至今值得我們深思。
【參考資料:《史記》《太平御覽》《七國考》】
【本文由秦史明月原創首發在今日頭條,版權屬於個人所有,歡迎評論收藏和轉發】
相关文章
- 秦始皇嬴政的身世 吕不韦和嬴政的关系 吕不韦是秦始皇的生父吗?
- 秦始皇嬴政的身世 不忍细读的历史真相:吓死秦始皇的神秘预言
- 关于工匠精神 秦始皇的四个字,导致大批工匠被杀,却导致了中国兵器的发展
- 赢驷是秦始皇什么人 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的繼位,任呂不韋為相,使秦帝國統一近在咫尺
- 赢驷是秦始皇什么人 吕不韦有恩于秦始皇,为何还会被清算?
- 赢驷是秦始皇什么人 揭秘:秦始皇究竟目睹了什么?才会疯狂追求长生不老
- 赢驷是秦始皇什么人 为何说秦孝文王是个悲情君王?他的悲情体现在哪里?
- 秦始皇的母亲是什么样的人 揭秘:秦始皇的父亲真的是吕不韦吗?真相是什么
- 商鞅和秦孝公谁大 求贤纳才一代明主秦孝公简介
- 无处循行 秦始皇拼了命也要遠途巡行,次數竟多達五次,這到底是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