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高平历史温度 历史上山西高平叫什么

火烧 2022-10-22 22:45:04 1042
历史上山西高平叫什么 一、谁能告诉我高平的历史信息【历史沿革】高平据考古发现,至迟于旧石器晚期,高平已有人类聚居。夏商时代为冀州之域,春秋时为属晋,始称泫氏。战国时改为长平,先属韩,后属赵,秦赵长平之

历史上山西高平叫什么  

一、谁能告诉我高平的历史信息

【历史沿革】高平据考古发现,至迟于旧石器晚期,高平已有人类聚居。

夏商时代为冀州之域,春秋时为属晋,始称泫氏。战国时改为长平,先属韩,后属赵,秦赵长平之战后为秦所据,置高都县,属上党郡。

西汉、东汉、三国、魏、两晋为泫氏县,属上党郡。北魏初改元氏县,属建兴郡,北魏永安二年(公元529年),改置建州,设长平郡,领泫氏、高平2县,高平名始于此。

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改高平县为平高县,北齐末又改平高县为高平县,并将泫氏县并入高平县,此后只称高平不再称泫氏。北周并长平、高都郡为高平郡,高平县属高平郡。

民国初年,高平属山西省冀宁道,民国23年,高平县属山西省直辖,民国26年后,高平属山西省第五行政区。 民国30年,高平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归太岳区管辖。

民国32年高平东南部划归为陵高县,其余部分仍为高平县。1945年6月,高平解放,同年10月撤销陵高县,原划归陵高县的区域仍划归高平县,属太岳四专区。

1948年又改属太岳三专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撤销太岳区,高平县为山西省长治专区所辖。

1958年,晋城、高平、陵川三县合并为晋城县,原高平县成为高平人民公社。1961年恢复为高平县,先后为晋东南专区、晋东南地区所辖。

1985年,实行市管县体制,撤销晋东南地区成立晋城市,高平县归晋城市所辖。1993年5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高平市成为省辖县级市,由晋城市代管。

二、高平有什么历史意义和特色

高平古称长平、泫氏。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据考古发现,最迟于旧石器晚期,高平就已有人类聚居。高平市是尧封丹朱、神农播种、蚩尤冶铁等神话发源地。高平境内现有长平之战遗址群、炎帝陵、羊头山石窟等古迹多处,是汉代名将陈龟、晋代医学家王叔和、元代水利家贾鲁等历史名人的故里。

陶唐时期,尧分天下为九州,此为冀州之域,属“帝都畿内”。

舜建虞朝,舜帝继承尧制,肇启天下为十二州,此属冀州。《左传》云:分冀东丹山为并,东北医无闾为营。

夏代,十二州复合为九州,此属冀州。《禹贡锥指》曰:夏符合于冀州,与尧时同。

殷商,祖乙定都于耿城,属畿内地。

春秋时属晋,为晋国封邑,始称泫氏城。《竹书纪年》曰:周威烈王七年,赵浣城泫氏(赵浣修筑泫氏城),即在于此。

战国时泫氏改为长平邑,周安王二十六年(前376年),韩、赵、魏三家分晋,长平邑隶属于韩。周赧王三十五年(前 280年),秦白起伐赵,取代光狼城。《括地志》云:光狼城在泽州高平县西(今山西高平市城西)。五十三年(前262年),秦将白起伐赵,冯亭为联赵抗 秦,即献上党17城于赵,长平地为赵所有。五十五年,秦、赵于长平邑(今高平市西北)爆发长平之战,后为秦所据。

秦统一天下后,立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置高都县,属上党郡。

西汉、东汉、三国、魏、两晋为泫氏县,属上党郡。

东晋太元中年(公元386年),西燕慕容永称帝,分上党、平阳、河内三郡,置建兴郡(郡治阳阿城),泫氏县改属建兴郡。

北魏初改玄氏县,属建兴郡,北魏永安二年(公元529年)建兴郡改为建州,领高都、长平、安平、泰宁四郡,今高平市称长平郡,隶属于建州,领泫氏、高平2县,高平之名始于此。

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并泫氏入高平县,高平改平高县,北齐末又改平高为高平县,此后只称高平不再称泫氏,改属高都郡,隶建州。

北周并长平、高都郡为高平郡,高平县隶高平郡,属建州。

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建州改为泽州,高平县隶属泽州,开皇十六年,析高平始置陵川县,属泽州。

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州为郡,泽州改称长平郡,高平县隶属于长平郡。

隋义宁二年(公元617年),废郡为州,长平郡复改泽州,高平县复隶属于泽州。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析泽州各一部分设盖、建、泽三州,于高平置盖州(治今高平米山镇),盖州领丹川、盖城、陵川、高平四县。武德六年建州废入盖州,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盖州废入泽州。

唐贞观元年至金天会五年,高平县为泽州(高平郡)所辖,先后属河东道、昭义节度、河阳节度、昭义军、河东路、河东南路,但地名无改。

金天会六年(公元1128年),泽州改南泽州,天德三年复改为泽州,高平县属之。

金元光二年(公元1123年),以泽州升忠昌军,高平县隶忠昌军节度。

元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于泽州置司侯司,高平隶泽州司侯司。至元三年(公元1267年),省司侯司,高平县复隶于泽州,属平阳路、晋宁路。

明洪武九年,泽州升直隶州,高平县为泽州(直隶州)所辖,属山西布政使司。

清雍正六年,泽州(直隶州)升泽州府,高平隶属泽州府,为泽州府所辖5县之一,属山西省布政使司。

民国三年,泽州府撤销,高平改属山西省冀宁道,民国23年,高平县属山西省直辖,民国26年后,高平属山西省第五行政区。民国30年,高平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归太岳区管辖。民国32年高平东南部划归为陵高县,其余部分仍为高平县。1945年6月,高平解放,同年10月撤销陵高县,原划归陵高县的区域仍划归高平县,属太岳四专区。1948年又改属太岳三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撤销太岳区。1958年,原高平县成立高平人民公社。1961年恢复为高平县,先后为晋东南专区(地区)所辖。1985年,实行市管县体制,撤销晋东南地区成立晋城市,高平县归晋城市所辖。1993年5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高平撤县设市,成为省辖县级市,由晋城市代管。

三、山西高平有哪些称号

位于山西东南部,泽州盆地北端,太行山西南边缘。

沁辉公路东西横跨,太焦铁路、太洛公路并行南北纵穿境内。地理坐标为北纬35°40″─36°0″,东经112°40″─113°10″。

海拔高度800─1391.1米之间。东自铁佛岭与陵川县接壤,西至老马岭与沁水县相连,南至界牌岭与泽州县交界,西北至丹朱岭与长子县为邻,东北自金泉山与长治县相接。

东西广41公里,南北纵37公里,总面积946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万分之一。平面轮廓近似方形。

总人口48万人(2004年)。 高平市人民政府地址:长平西街460号。

邮编:048400。代码:140581。

区号:0356。拼音:Gaoping Shi。

高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山西·高平)网址: ://sxgaoping.gov/ 【行政区域】 高平市现辖9镇4乡3个街道办事处,454个村民委员会,22个居委会,690个自然村,总人口47.5万人。三个街道办事处分别为:东城街街道办事处、南城街街道办事处、北城街街道办事处。

9个镇分别是:河西镇、马村镇、米山镇、寺庄镇、陈区镇、野川镇、三甲镇、北诗镇、神农镇。4个乡分别是:建宁乡、石末乡、原村乡、永录乡。

【气候】 高平市属大陆性暖温带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季风强盛。

据市气象局1958年-2000年的观察资料表明,多年平均气温9.8℃,极端最高气温38.6℃(1966年6月21日),极端最低气温-24.0℃(1967年1月31日);最大冻土深0.56m,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532.5h,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89.4mm,最大年降水量1113.3mm(1954年),最小年降水量305.9mm(1997年),最大与最小值比为3.64。由于受地形气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全市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丰枯悬殊。

汛期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2.5%,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735mm,干旱指数为2.8。 【历史沿革】 据考古发现,至迟于旧石器晚期,高平已有人类聚居。

夏商时代为冀州之域,春秋时为属晋,始称泫氏。战国时改为长平,先属韩,后属赵,秦赵长平之战后为秦所据,置高都县,属上党郡。

西汉、东汉、三国、魏、两晋为泫氏县,属上党郡。 北魏初改元氏县,属建兴郡,北魏永安二年(公元529年),改置建州,设长平郡,领泫氏、高平2县,高平名始于此。

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改高平县为平高县,北齐末又改平高县为高平县,并将泫氏县并入高平县,此后只称高平不再称泫氏。北周并长平、高都郡为高平郡,高平县属高平郡。

民国初年,高平属山西省冀宁道,民国23年,高平县属山西省直辖,民国26年后,高平属山西省第五行政区。民国30年,高平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归太岳区管辖。

民国32年高平东南部划归为陵高县,其余部分仍为高平县。 1945年6月,高平解放,同年10月撤销陵高县,原划归陵高县的区域仍划归高平县,属太岳四专区。

1948年又改属太岳三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撤销太岳区,高平县为山西省长治专区所辖。

1958年,晋城、高平、陵川三县合并为晋城县,原高平县成为高平人民公社。1961年恢复为高平县,先后为晋东南专区、晋东南地区所辖。

1985年,实行市管县体制,撤销晋东南地区成立晋城市,高平县归晋城市所辖。1993年5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高平市成为省辖县级市,由晋城市代管。

【物产资源】 矿产资源 高平市物华天宝,资源丰富。境内蕴藏有丰富的煤、铁、铝钒土、钳土、硫铁矿、石灰石等。

尤其是煤、铁矿,分布广,储量多,埋藏浅,宜开采,素有“煤铁之乡”之称。全市含煤面积560平方公里,已探明煤炭储量达66.24亿吨;铁矿储量约1.8亿吨。

水利资源 高平市属资源型缺水和水质污染性缺水并存的地区。据《晋东南经济区水资源评价报告》和《晋城市水资源评价报告》表明:该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4700万立方米,河川径流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由于受地形和水文地质条件限制,造成河川径流年内年际分配极不均匀,汛期径流量占全年总量的60%以上,年际变化也很大,最大和最小的比值在10倍以上。

地下水资源分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三种类型。地下水资源总量为7000万立方米,其中孔隙水3040万立方米,裂隙水1220万立方米,深层岩溶水为2740万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为4400万立方米。

农林资源 全市共有土地面积1469336亩,其中耕地面积632694亩,占总面积的43%以上,牧草地面积8805亩,林业用地40.8万亩,适宜发展防护林面积约有12万亩;平川农田适宜发展农田林网。林业用地中, 防护林约11.6769万亩,经济林7.0万亩,有疏林地1.0万亩,未成林造林地3.0万亩,新造林地4.0万亩,苗圃地0.2万亩,宜林荒山13.9163万亩。

高平历史温度 历史上山西高平叫什么

非林用地中,有四旁树木426万株,全市森林覆盖率达16.2%。高于全省但低于全国。

四、高平近现代的历史事件

民国初年,高平属山西省冀宁道。

民国23年,高平县属山西省直辖。

民国26年后,高平属山西省第五行政区。

民国30年,高平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归太岳区管辖。

民国32年高平东南部划归为陵高县,其余部分仍为高平县。

1945年6月,高平解放,同年10月撤销陵高县,原划归陵高县的区域仍划归高平县,属太岳四专区。1948年又改属太岳三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撤销太岳区,高平县为山西省长治专区所辖。1958年,晋城、高平、陵川三县合并为晋城县,原高平县成为高平人民公社。1961年恢复为高平县,先后为晋东南专区、晋东南地区所辖。1985年,实行市管县体制,撤销晋东南地区成立晋城市,高平县归晋城市所辖。1993年5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高平市成为省辖县级市,由晋城市代管。

希望对你有帮助

五、高平有什么名人

高平历代历史名人 (1)我国历史上著名名医世家王叔和,原名王熙,字叔和,山西晋高平人。

王叔和“博通历史,洞识修养之道”,是一个很有学识的人。他一生钻研祖国医学,从事医学实践,致力于医学著作。

切脉是中医学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可以“知人生死,决嫌疑”。王汉和采众论,精心研究,总结实践经验,编写出一部十万余字的脉学巨著《脉经》。

书中记录了诊脉的部位和方法,对24种脉象作了详尽的描述。同时,根据五脏六腑,阴阳营卫,阐述了各种病理的变化,还围绕着脉理,论述了各种疾病的顺逆、虚实、预防及各项治疗原则。

对杂病脉证、妇女小儿脉证也作了详述。《脉经》在我国医学史上是个创举。

王叔和汇撰整理了汉代名医张仲景和医学论著。把和促景的《伤寒杂病论》重编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伤寒论》是治疗一切外感病的总决,《金匮要略》是治疗一切杂病的专书,二千多年来,中医学界把它称为“方书之祖”。

除此之外,他还撰有《脉决》、《脉赋》、《脉决机要》、《小儿脉论》等书。 (2)陈龟,字叔珍,东汉上党泫氏(今高平市)人,其家世代为边将。

陈龟少有志气,武艺超群。永建中,举孝廉,居官累于五原太守。

永和五年(140年),拜出使匈奴中朗将,其时南匈奴左部头吾斯、车纽等叛乱。 桓帝时,羌胡入侵边境,朝廷拜陈龟为度辽将军。

陈龟临行上疏,桓帝采纳了他的意见,重新选用了幽、并二州刺史,更换了一批文武官员,并下诏“为陈将军除并、凉一年租赋,以赐吏民”。陈龟到职后,州郡震慑,鲜卑不敢近塞,每年节省费用以亿计。

大将军梁冀上疏诬告陈龟不敢用兵,有损国威,桓帝听隹谗言,将他调回就城,回朝后陈龟以身体有病为由,告第还乡。不久,朝廷又任命他为尚书。

其时,梁冀把持朝政,暴虐日甚。陈龟上疏言其罪状,请求皇帝诛杀梁冀,以振朝纲,桓帝不听,陈龟自知必为梁冀所害,绝食七日而死,死后西域各国及并、凉二州均为其举哀,并给纷纷到他的墓地吊祭。

(3)王彦(1090-1139),字子才,高平人,宋代名将。年轻时性格豪放。

爱读兵书,赴就师,隶弓马子弟所,经宋微宗亲试,任命为清河尉。先后随大将种师道两次入西夏,立有战功。

金兵攻汴京,王彦弃家赴诮讨金兵,被河北招抚使张所看中,破格提拔为都统制。 建火三年(1129),王彦率岳飞等11将7000人渡河,打败金兵,收复新乡县。

后王彦到汴京,布团部队驻兵近郊,保卫汴京。年底,张滩出任川、陕、京、湖宣抚使,举王彦为前军统制。

绍兴元年(1131)年,王彦先后平定了李忠、桑仲等部,是年冬天,王彦与关师古打败伪齐郭振率领的数千骑兵,活捉郭振,收复了秦州。绍兴三年,多兵大举进攻齐豫的西南部,二月,金兵攻打饶风关,王彦与吴阶联军抵抗失利。

五月,王彦打败刘豫的部将周贵,收复金州。绍兴五年,改知荆南府。

此后,宋、金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南宋朝廷中主和派逐渐占了上风,解除了王彦的军职,改任地方官,这位抗金名将在忧愤中离开了人世。 (4)李晏(1125-1197),字致美,高平人,李森次子。

他自幼陪敏过人,性情刚直,为人豁达,金皇统六年(1146),登经义科进士弟。 初,任岳阳令,辽阳推官等职。

后改任卫州判官。 世宗很赏识他的文才,召为翰林进学士,专为世宗起草诏书。

此后,李晏又由吏部侍朗提升为翰林侍讲学士兼御史中丞。世宗病重时,命李晏往在宫中,所有诏册,皆出李晏之手。

章宗即位,李晏为章宗出谋划策,提出10条治国之道:(一)定制度、禁奢侈。(二)禁止官员游山玩水。

(三)限制钱币发行。(四)免除由富户管理粮库。

(五)提倡礼乐。(六)减轻租税。

(七)削减盐价。(八)免除监官赔纳亏欠。

(九)鼓励各职能部门克尽职守。(十)为政宽松不宜过严。

并建议设置修撰官,秉笔直书,以广视听。 金明昌二年(1191),授沁南节度,复为昭义节度,明昌六年(1195),告老还乡,章宗特意将其在京为官的儿子李仲略任命为泽州刺史,以便奉他。

金承安二年(1197),李晏病逝,谥文简。 (5)李仲略(1140-1205),字,简之,高平人,李晏之子。

幼年聪敏好学,金大定二七年(1177)年,登词赋进士弟。初任五台主簿,后历任韩州军事通判、晋城令、尚书省令史、翰林修撰兼太常博士、左司都事、员外郎等职。

金明昌六年(1195),其你李晏告老还乡,皇帝特授仲略为泽州刺史,以侍你亲。其你病逝,调任户部郎中。

皇帝任命李仲略为翰林进学士,兼户部郎中及经义讯卷官。后升为中侍郎兼翼王傅。

不久,又兼宛王傅。后为山东东西路按察使。

金泰和五年(1205),仲略病逝,章宗赠为朝列大夫,谥襄献。 (6)贾鲁(1297-1353),字友恒,元代高平人。

少年时聪明好学,胸怀大志,长大后谋略过人。元延至元年间,两次以明经领乡贡。

泰定初,授东平路儒学教授,后改任潞城县尹,屡升至户部主事。至正三年(1343),诏修辽、金、宋三史,召贾鲁为宋史局官。

历任中书省检校、检察御史、山北廉方副史、工部郎中等职。贾鲁曾多次领导治理黄河,拯救民众于洪水之中。

至正四。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