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拿撒勒人约瑟 拿撒勒历史

火烧 2022-10-05 01:15:53 1195
拿撒勒历史 一、拿撒勒是什么样的地方 200 多年前,拿撒勒只是一个犹太人小村庄;在几百年后的拜占庭时期,这里变成了基督教治下的重镇。这一时期,大批信徒为了朝拜圣母玛丽亚和耶稣曾住过的地方远道而来,使

拿撒勒历史  

一、拿撒勒是什么样的地方

200 多年前,拿撒勒只是一个犹太人小村庄;在几百年后的拜占庭时期,这里变成了基督教治下的重镇。这一时期,大批信徒为了朝拜圣母玛丽亚和耶稣曾住过的地方远道而来,使其成为最着名的朝圣之地。朝圣者的拜访引致了村中第一座教堂——天使报喜大教堂(the Church of the Annunciation)——的建立;这里一度教堂林立;在之后的几百年里基督教与穆斯林轮番统治拿萨勒,导致教堂不断被毁,又不断重建。19 世纪时,拿撒勒吸引基督教徒重返定居并开始重建教堂和修道院。

现在,拿撒勒是以色列最大的阿拉伯城市,拥有30 多座教堂和修道院,还有清真寺和古代犹太教会堂。大多数景点集中在老城,建于19 世纪中期,以中东建筑风格为主。

拿撒勒的其它教堂还包括:基督之桌教堂(Mensa Christi)、马龙教堂(Maronite Church)、圣·加百利教堂(St. Gabriel's Church)和慈幼会教堂(Salesian Church)。

老城中还保存有大量奥斯曼时期重要建筑,包括18 世纪加利利总督Daher el Omar 所建的政府大厦(Saraya),白色清真寺也是其中之一,现已成为祈祷处和文化教育中心。清真寺内还有记载拿撒勒历史的展览。到了拿撒勒,一定要去当地的市场转转。市场中的布匹锦绣让人眼花缭乱,美味佳肴让人食指大动,艺术品和纪念品也是让人目不暇接。拿撒勒的大街小巷,无不让你沉醉其间。漫步于纳比塞恩(Nabi Sain)山脊步行道上,可观赏到加利利的壮丽风景。

由于千百年来一直接待众多前来朝圣的基督教徒,尤其在圣诞节前后,拿撒勒有专门为朝圣者们修建基督青年旅馆和高级酒店。圣诞时整个城市被装点得光彩照人,洋溢的节日气氛与教堂中传来阵阵祈祷声相映成趣,一片欢乐祥和。

二、基督教的历史

基督教属天启宗教的一支,但因其主流教派尊奉耶稣为神,与犹太教、伊斯兰教存在差异,因而又称基督宗教。公元1世纪上半叶,耶稣开始在亚洲中东地区的会堂教诲世人知识、传播天国的福音、救治百姓各种病症,陆续收了西门彼得(圣伯多禄)、安得烈(圣安德鲁)、大雅各(圣长雅各伯)、约翰(圣若望)、腓力(圣斐理伯)、巴多罗买(圣巴尔多禄茂)、多马(圣多默)、马太(圣玛窦)、小雅各(圣雅各伯)、达太(圣达陡)、西门(圣西满)、犹大在内的耶稣十二门徒。 约28年,耶稣因以犹太人的君王自居,并自称为神的儿子和弥赛亚而被捕。犹太公会裁定认为耶稣和他的弟子练习魔法和巫术,引导犹太人崇拜偶像,受外邦人资助,想推翻犹太人的信仰;耶稣荒淫、邪恶,崇拜磐石,所以将耶稣开除出犹太人,不许悔改。最后耶稣被转交到罗马帝国政府,以磔刑的十字架刑处死。三天后,耶稣的门徒和信众据称看到了耶稣复活和升天,并借此在耶路撒冷组织了宗教团体耶路撒冷教会。 是为早期基督教历史上的“犹太教拿撒勒派”,或“犹太教耶稣派”时期。

当时耶路撒冷教会在伯多禄的领导下,过着禁欲主义和共同财产的修道生活,同时展开传教活动,并伺机到远离耶路撒冷的地方活动。另一方面以圣保禄(保罗)为首,因遭到犹太教会的主流教派迫害而分散到各地的犹太裔希腊人(Hellenist),已将精力投入到传道上;犹太人和外邦人纷纷皈依,并成立了安提阿教会。 而耶路撒冷教会则在伯多禄和众门徒被逮捕后,由最有资历的长老雅各伯代行领导,担任耶路撒冷教会首任大主教。公元48年与49年左右,安提阿教会因重视外邦人和采取适应外邦文化的策略,所以与严格遵守律法的耶路撒冷教会发生教义冲突,雅各伯对此进行了仲裁,定下外邦人“不可用不洁之物祭拜偶像、不可品行不端、不可绞杀动物,避免沾血”四条规定,而诸如割礼等犹太人遵守的律法、习俗一并免除的妥协方案。 此后,各地也相继以独立性和自治性为基准成立教会。

随着内部的差异扩大,犹太教拿撒勒派形成遵守安息日、割礼等犹太教律法的犹太人基督徒(Jewish Christianity),遵从外邦人传统和习俗、推崇《保罗书信》的保罗派基督徒(Pauline Christianity),遵从抹大拉的玛丽亚是耶稣合法继承者、推崇《约翰福音》的诺斯底派基督徒(Gnostic Christianity)。三者里保罗派占据主流,因而主流学术界认为保罗是基督信仰的实际创始人。2世纪初,依保罗派为主体,三者里的部分基督徒共融为一派,自称为天主教(Catholicism),从各方面脱离犹太教(Judaism)。天主教会(Catholic Church)认为教会是耶稣创立,伯多禄是教会的首任领袖,而非抹大拉的玛丽亚。2世纪末,因天主教高层推崇权威和信仰一体化,部分温和派的东方天主教会开始自称东正教会(Orthodox Church)。

自耶稣之后,基督徒在犹太教的律法基础上,结合耶稣和后来使徒们的言行,确立了基督教的教义,并将最主要的基础理论记在《保禄书信(保罗书信)》和《若望福音(约翰福音)》两部文献。 公元四世纪,东、西教会及罗马帝国政府依《保禄书信》和《若望福音》为基础,确立了27卷《新约圣经》的框架结构,并和希腊正教会《七十贤士译本》的全部56卷《旧约圣经》合为83卷本《希腊圣经》。罗马天主教会则剔除旧约4卷,合并12卷为6卷。基督教各派也以新、旧《圣经》脱离《妥拉》产生的犹太教各派,正式进入基督教时期。十六世纪宗教改革,马丁·路德剔除新约没有引用过的罗马版旧约篇目,包括多俾亚传、友弟德传、玛加伯传、智慧篇、德训篇、2卷巴路克书,确立其后新教的39卷《旧约全书》。

三、基督教历史及中国基督教的历史

起源: 基督教发源于公元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社会,并继承了犹太教耶和华上帝和救主弥塞亚(根据希腊文翻译为“基督”)等概念,以及希伯莱圣经为基督教圣经旧约全书。

按照基督教经典的说法,基督教的创始人是耶稣,他30岁左右(公元一世纪30年代)开始在巴勒斯坦地区传教。 耶稣声称,他的来临不是要取代犹太人过去记载在旧约圣经的律法,而是要成全它。

耶稣思想的中心,在于“尽心尽意尽力爱上帝”及“爱人如己”两点。 耶稣出来传道,宣讲天国的福音,劝人悔改,转离恶行。

他的教训和所行的神迹,在民众中得到极大的回应。这使得罗马帝政下的犹太教的祭司团大受影响,深深感到自己地位不保,所以要把他除之而后快。

后来由于门徒犹大告密,罗马帝国驻犹太的总督彼拉多将耶稣逮捕。耶稣受尽打骂侮辱,最后被钉在十字架上而死。

但耶稣的心意却是为了要赎世人的罪,甘愿地流出自己的血。 依据他门徒们的见证,耶稣死后第三天从石窟坟墓中复活了。

他的坟墓空了,他又多次向满心疑惑的门徒们显现。他们渐渐确信耶稣真的复活了,是胜过死亡的救主。

在耶稣升天超离这世界的时空后,他的门徒们起来热心宣扬耶稣的教训,并且宣告他是复活得胜死亡的主。信徒们组成彼此相爱、奉基督之名敬拜上帝的团体,就是基督教会。

耶稣复活的这一天成为后世的复活节(每年春分以后、又逢月圆的第一个星期日)。教会又定了12月25日为耶稣的生日而则成了圣诞节(耶稣出生的确实日子已不可考)。

耶稣出生的那一年被后世定为公元纪年的元年(但因计算错误,耶稣实际出生的年份应为公元前六年或四年)。 部分非基督宗教教徒的史学家认为,耶稣传达的教义更加接近犹太教,而保禄(又译保罗,Paul)对基督教教义做了较大贡献,使得基督教不再局限于犹太人范围。

在蛮族之间传播基督教,具有开化功能并能确保罗马法的精髓和拉丁语于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地区流行。只有英国视罗马基督教为异教信仰。

在克洛维的统治之下,法兰克人成为基督教徒,尔后并渡过莱茵河把基督教基督教传播给日耳曼人。拜占庭人则在保加利亚人和斯拉夫人之间传播东正教。

在公元第五世纪初期,圣巴特瑞克把基督教带到爱尔兰,然后传播到苏格兰,再从北方返回英格兰。在第六世纪后期,教皇格列哥里(伟大者)派传教士由南部进入英格兰。

在同一个世纪,英格兰人再一次皈依基督教。 在中国的发展: 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年),基督教开始传入中国,但当时传入中国的是当年一度被认为是异端的聂斯托利派(中国称景教,现称“基督宗教马龙派”),后来在唐朝会昌五年(845年)被禁止传播。

元朝时基督教(景教和罗马公教)又再次传入中国,称为“也利可温”(蒙古语“有福缘的人”),元朝灭亡后又中断了。明朝万历十年(1582年),天主教耶稣会派来利玛窦,他被允许在广东肇庆定居并传教,曾一度成功地使天主教在中国得以立足。

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东正教开始在中国传播。1807年,新教派遣马礼逊来华传教,新教也开始在中国传播。

鸦片战争以后,基督教以沿海通商口岸为基地迅速发展。1843年,洪秀全借助基督教的教义,自称是耶稣的弟弟,建立“拜上帝会”,后来建立太平天国(1851年-186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天主教徒解放初约有270多万人,到2006年约有500万人;基督教徒解放初约有70多万人,截至2006年,基督教信徒已超过1600万人。

四、公元元年历史大事

公元元年-大事记 ◇西方史学家以此年为耶稣诞生之年。

并为公元纪年之元年。然而事实上,耶稣的出生年、月、日皆难以考究。

○王莽指示益州以“越裳氏”名义献黑、白雉,以为祥瑞,乃加莽“安汉公”。 ○太傅、博山侯孔光益封万户,为太师;车骑将军、安阳侯王舜益封万户,为太保;左将军、光禄勋甄丰封爵广阳侯,食邑五千户,官封少傅;侍中、奉车都尉甄邯封爵承阳侯,食邑两千四百户。

以此四人为“四辅”。 ○王莽知道太后老,厌政,遂令太后下诏,除封爵外,均由安汉公、四辅决定。

○封刘成都为中山王。封刘信等36人为列侯。

○据《周礼》置羲和官,以刘歆任其职。 ○封卫宝、卫玄为关内侯。

○封周公后公孙相如为褒鲁侯,封孔子后孔均为褒成侯,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 ○太皇太后诏天下已定罪的女徒都释放归家,每月出钱三百,雇人代役。

○置大司农部丞十三人,每人主管一州,劝农桑 。又置少府海丞、果丞各一人,以主管征收海税和果实之事。

○佛教传入中国。 ◇丝绸传入罗马。

公元元年-人物生卒 出生: 赵飞燕 耶稣诞生。 董贤 逝世: 董贤,汉哀帝的男宠,汉朝御史董恭之子(前20年出生) 赵飞燕,西汉汉成帝皇后,被迫自杀(出生年月不详)。

五、公元元年历史大事

汉朝 王莽指示益州以「越裳氏」名义献黑、白雉,以为祥瑞,乃加莽「安汉公」,以孔光、王舜、甄丰、鄄(作邯为「四辅」。

王莽知道太后老,厌政,遂令太后下诏,除封爵外,均由安汉公、四辅决定。 据《周礼》置羲和官,以刘歆任其职。

封孔子后孔均为褒成侯,追諡孔子为褒成宣尼公。 丝绸传入罗马。

佛教传入中国。 西方史学家以此年为耶稣诞生之年。

并为公元纪年之元年。然而事实上,耶稣的出生年、月、日皆难以考究。

逝世 董贤,汉哀帝的男宠,汉朝御史董恭之子(前20年出生) 赵飞燕,西汉汉成帝皇后,被迫自杀(出生年月不详) 汉哀帝刘欣(前27年—前1年),汉朝的第十三位皇帝,在位7年。刘欣是汉元帝庶孙,汉成帝弟定陶恭王刘康之子,母丁氏。

[编辑] 生平 刘欣在三岁时继承父亲的定陶王的王位,长大后喜好文辞法律。 汉成帝在位多年仍无子,在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立刘欣为太子,次年成帝去世,刘欣继位,成为西汉皇帝。

汉哀帝贪色纵情,元寿二年(前1年)去世,在位7年,葬於义陵(今陕西咸阳市西北),諡号孝哀皇帝。汉哀帝统治时期,汉朝政治更加腐败,土地兼并更加严重,阶级矛盾加深。

外戚王莽反对为哀帝祖母傅氏和生母丁氏上太后尊号,但不成功,王莽被迫辞去大司马一职,哀帝死后,外戚王氏一派重新得势。汉哀帝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同性恋皇帝,他宠爱宫中舍人、御史董恭的儿子、美男子董贤。

建平二年,哀帝拜董贤为黄门郎,至此独宠董贤一人,元寿元年晋升董贤为大司马。据说,汉哀帝与董贤午休相拥而眠,哀帝醒时董贤尚未醒,哀帝乃命人割裂衣袖起身,以免惊醒董贤,这一段传说即为中文指涉同性恋者的成语——「断袖之癖」的由来。

董贤是西汉御史董恭之子,是一个美男子。董贤初任太子舍人,汉哀帝即位后改任他职,二年后,哀帝有一天在宫中望见董贤,被他的仪貌吸引,拜他为黄门郎,自此汉哀帝和董贤有同性恋关系。

哀帝很宠爱董贤,甚至升他为大司马,也纳他的妹妹做昭仪,并让董贤与其妻一同入宫侍奉。汉哀帝与董贤同起同坐,同睡在龙榻上。

据说有一次,哀帝睡觉醒时董贤尚未醒,哀帝乃命人割裂衣袖起身,以免惊醒董贤,这就是成语——「断袖之癖」的由来。汉哀帝赏赐了董贤很多财物,又升他的父亲为少府,赐爵关内侯,董贤妻子的家人亦获任官职,甚至董贤家的僮仆亦受到哀帝赏赐。

哀帝欲封董贤为侯,丞相王嘉反对无效,王嘉其后获罪,死於狱中。元寿二年,匈奴单于来朝,出席宴会,看见群臣中的董贤年轻,觉得奇怪,便询问传译,哀帝令传译回报:「大司马年少,以大贤居位。

」单于信以为真,恭贺朝廷得贤臣。哀帝后来在一次宴会中笑望董贤,曰「吾欲法尧禅舜,何如?」中常侍王闳劝谏哀帝不宜有此想法,哀帝默然不语,从此冷落王闳,但以后也没有再公开提及禅位予董贤的事。

西汉在汉哀帝和一个没有能力的董贤的统治下,国势更加衰弱。哀帝死后,董贤失去了靠山。

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外戚王莽以太后名义把董贤赶出皇宫,又以董贤年轻为由,罢去他的大司马官职,同日董贤与妻自尽,董贤终年仅22岁。董贤死后,朝廷没收董家财产,家人被徙往远处。

耶稣(希腊语:Ιησούς Χριστός,公元前8年至公元前2年–约29年/36年)是基督教教义的中心人物。在基督教中,也称为耶稣基督(Iēsous Christos)。

也有人称他为拿撒勒人耶稣。因为新约圣经都不是耶稣死后马上写的,而且只有极小外部文件,一些学者质疑耶稣是否在历史上是否真正存在过。

基督教教义宣称耶稣基督是童贞女马利亚受圣灵感孕(也有少女一说,但这种说法一般认为是异端)所生,他是神的儿子道为肉身(incarnation),宣扬神的国已经降临的信息,到处医病和赶鬼,并挑战犹太传统,因而被判钉死於十字架上,以最羞辱的方式死亡。但他三天后从死里复活,向世人证明自己钉十字架前所宣扬的道是真理,凡信他的人将来必像他一样身体复活;他的复活也证明自己是旧约先知所预言的「默西亚/弥赛亚Messiah」,凡信靠他的人在末世审判的时候,可以得到永生。

中文"基督"是音译希腊文的Christos,而Christos是希伯来文"弥赛亚Messiah"的翻译。在旧约圣经弥赛亚的意思是神的受膏者(the anointed one),是神亲自膏立的君王或先知。

旧约圣经中的大卫王就是神的受膏者。到了两约之间的时间(约公元前二世纪),在犹太教的文献中显示,他们极渴望弥赛亚的来临,弥赛亚在这时的意思是一位神差派下来、像大卫王一样充满权能的救世者。

他要拯救犹太人脱弥罗马人的统治。但自从耶稣从死里复活后,一些追随耶稣的犹太人发现,神差派下来的弥赛亚不单要拯救犹太人,而且要拯救全世界的人,使凡信他的人得享永生,於是宣告耶稣是真正的弥赛亚,是基督,故称他为耶稣基督(Jesus the Christ)。

中文译名方面,罗马天主教根据希腊文译作「基利斯督」,而基督新教只取首末两个字。 耶稣基督在养父约瑟的祖籍、当时罗马帝国犹太行省的伯利恒出生,其后为逃避当时犹太的长官大希律王的追杀令而远走埃及,至到大希律王死后才回到约瑟的居住地、加利利。

六、基督教的历史

基督教发源于公元1世纪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地区犹太人社会,并继承了犹太教耶和华上帝和救主弥塞亚(根据希腊文翻译为“基督”)等概念,以及希伯莱圣经为基督教圣经旧约全书。

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Jesus)。出生在巴勒斯坦北部的加利利的拿撒勒,母亲名叫玛利亚,父亲叫约瑟。基督教发端于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的生活和信仰环境。1至5世纪基督教创立并从以色列传向希腊罗马文化区域313年,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米兰诏书,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所允许的宗教。391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宣布它为国教。按照基督教经典的说法,基督教的创始人是耶稣,他30岁左右(公元一世纪30年代)开始在巴勒斯坦地区传教。 耶稣声称,他的来临不是要取代犹太人过去记载在旧约圣经的律法,而是要成全它。耶稣思想的中心,在于“尽心尽意尽力爱上帝”及“爱人如己”两点。 耶稣出来传道,宣讲天国的福音,劝人悔改,转离恶行。他的教训和所行的神迹,在民众中得到极大的回应。这使得罗马帝政下的犹太教的祭司团大受影响,深深感到自己地位不保,所以要把他除之而后快。后来由于门徒犹大告密,罗马帝国驻犹太的总督彼拉多将耶稣逮捕。耶稣受尽打骂侮辱,最后被钉在十字架上而死。但耶稣的心意却是为了要赎世人的罪,甘愿地流出自己的血。 依据他门徒们的见证,耶稣死后第三天从石窟坟墓中复活了。他的坟墓空了,他又多次向满心疑惑的门徒们显现。他们渐渐确信耶稣真的复活了,是胜过死亡的救主。在耶稣升天超离这世界的时空后,他的门徒们起来热心宣扬耶稣的教训,并且宣告他是复活得胜死亡的主。信徒们组成彼此相爱、奉基督之名敬拜上帝的团体,就是基督教会。 耶稣复活的这一天成为后世的复活节(每年春分以后、又逢月圆的第一个星期日)。教会又定了12月25日为耶稣的生日而则成了圣诞节(耶稣出生的确实日子已不可考)。耶稣出生的那一年被后世定为公元纪年的元年(但因计算错误,耶稣实际出生的年份应为公元前六年或四年)。

七、关于耶稣的历史

《耶稣的历史性》 1、耶稣在人类历史上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是任何人无法否认的。

但耶稣是真有其人,还是基督教的理想主义者为拯救人类道德而虚构出的一个人物呢?耶稣在贫困、劳苦之中默默无闻地度过了三十个春秋后,他开始传道。传道生活相当清苦,耶稣自己就如此形容过:“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太8:20)。

这里所说的“人子”,是耶稣对自己的称呼。在这样艰苦、动荡的传道生活中,他的门徒恐怕没有为耶稣庆祝生日的能力。

因此,门徒们不清楚耶稣的出生日期是很自然的。耶稣只传了三年道,足迹仅限于巴勒斯坦境内二百里方圆的范围之内。

耶稣被钉死,被人看着是罗马帝国的边陲省份巴勒斯坦的一个平凡的木匠之死,与耶稣同时代的、巴勒斯坦之外的历史学家根本不会注意到他。直到数百年之后,当基督教的势力扩张,信徒风起云涌之时,历史学家们才猛然惊醒,要去研究、了解耶稣,却已为时已晚。

2、基于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条件,新约《圣经》中的四卷福音书成为耶稣的生平和教训的主要资料来源,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因为这四卷福音书,是由在3年传道生涯中与耶稣朝夕相处的门徒或与门徒关系十分亲密的人写成的。

以四福音书作为耶稣生平的主要来源是否会落入自己证明自己的危险中去呢?不会的。福音书的作者都是耶稣的信徒,他们没有编造瞎话,而是将自己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的耶稣的事迹忠实地记录下来,其真实性、准确性已经受了严格考验而倍受史学家们的赞扬和推崇。

除福音书外,耶稣的史料也经早期教会领袖的著作而流传下来。其中著名的有如下几位。

坡旅甲(Polycarp),其生时不可考,早年生活亦不详,是使徒约翰的学生,后为示每拿主教。约于公元155年在示每拿殉道,时年88岁。

当地方总督以让他咒骂基督作为释放他的条件时,他回答说:“我事奉他已86年了,他对我的作为毫无错误,我怎能亵渎救我的主呢?”结果被罗马官府用火烧死。他的著名遗作为《致腓立比人书》。

爱任纽(Irenaeus)教父和里昂主教,是坡旅甲的学生,后为主殉道。他是使徒后期第一位神学家,著有《反异教》及《使徒教义的证实》,颇负盛名。

俄利根(Origen)生于埃及,18岁任神学校校长,为亚历山大城著名基督教师。主后230年被逐出并殉道于巴勒斯坦。

著作甚丰,与奥古斯丁在哲学上享有同等地位。优西比乌(Eusebius),主后314年受封为该撒利亚主教,被人称为“教会历史之父”,对君士坦丁归依基督教有很大影响。

著作很多,极见称于基督教头300年的教会领袖之中。 另一著名人物是哲人、护教者犹斯丁(Justin Martyr),撒玛利亚人,受过良好教育,热心追求真理,曾先后深入研究过亚里士多德哲学、毕达马拉斯学派及柏拉图主义。

他对犹太宗教毫无兴趣,独钟柏拉图主义,自以为已快寻见哲学的最高目标、认清神的异像了。一次在海边偶与一年老基督徒相遇,老翁开启了他的心,使他成为基督的信徒。

主后150年左右,犹斯丁上书罗马皇帝安东尼庇额士(Antoninus Pius),为基督教辩护。他在上书中引用了来自罗马皇家档案的彼拉多的报告。

他说:“‘他们刺穿了我的手、我的脚’这句话是描写钉子如何把耶稣的手、脚钉在十字架上;在他被钉十字架后,钉他的人掷骰子分了他的衣服。这些都是事实,可以从彼拉多下命所记的《行传》中找到。

犹斯丁还说:“凡是基督所行的神迹,都可在彼拉多的《行传》中找到。”犹斯丁于主后165年殉道于罗马。

3、除此之外,耶稣的史迹也被记录在相关的一些非基督徒史学家的著作中。新约《圣经》所记载的事迹,涵盖了整个第一世纪(从公元前四年希律王逝世前起,到公元九十五年左右〈启示录〉写成为止)。

约瑟夫(Flavius Josephus)是这个时期最重要的史学家。约瑟夫于公元37年或38年生于耶路撒冷一个非常富有的祭司家庭,受过极高深的教育。

他14岁时就常有学者登门向他请教有关于诠释犹太律法的问题。约瑟夫19岁加入犹太教的法利赛派。

公元66年他被推为加利利的犹太军的领袖之一,率军反抗罗马人。不幸战败被掳,并归顺罗马政府,在罗马度过晚年。

这期间他写了大量作品,详细地记载了许多史实。其中,最著名的两部历史巨著是《犹太战史》(Wars of the Jews)和《犹太古史》(The Antiquities of Jews)。

《犹太古史》记述了犹太人的历史,从远古开始,到公元66年犹太与罗马爆发战争为止。在这部史书中,约瑟夫对耶稣有这样的记述:“这时犹大地出现一名叫耶稣的智者(如果我们能这样称呼他的话),他能行奇迹与奇事,又是许多喜欢追求真理之人的导师。

拿撒勒人约瑟 拿撒勒历史

跟随他的人除了犹太人外,也有不少是希腊人。这人就是耶稣,但罗马巡抚在我们民间领袖的怂恿下,判钉他十字架。

但爱他的那群人一直没有离弃他,因为他在死后第三天又复活了。众先知曾预言他的复活及许许多多有关他的神迹奇事。

基督徒就是从基督得名的,直到今天仍未完全绝迹”(Antiquities,XVIII《犹太古史》18卷33章)。 《犹太法典》(The Jewish Talmuds,又音译为《犹太他勒目》),是关于古代律法及其遗传的犹太法典,始于公元。

八、拿撒勒的地理位置

拿撒勒 (希伯来语: נצרת - 请参看'“圣经名字写法”; 阿拉伯语 الناصرة ''an-Nāṣira'') 是巴勒斯坦北部城市(历史上,一说是以色列城市,因有巴以冲突,国界冲突),位于历史上地加利利地区(

拿撒勒城位置:北纬32°42' 东经35°17')谷地中。

拿撒勒现有人口4.5万,交通发达,是加利利地区重要的商业中心。

他高居于海拔1100米的斜坡上,俯瞰广轮的马尔吉.伊本.阿米尔平原,四周峰峦起伏、景色绮丽;这里原是加利利一个小山顶上的村镇,村里的房屋较巴勒斯坦及其它各村为优,皆用白石灰石所建,房屋周围多有无花果树、橄榄树、及香柏树,风景绝佳。因着地处偏远,拿撒勒是为当时犹太人所轻视之地。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