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刘伶一醉 关于刘伶酒德颂论文范文写作 刘伶酒德颂与其和道教服饵饮酒之关系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火烧 2022-10-04 16:09:51 1030
关于刘伶酒德颂论文范文写作 刘伶酒德颂与其和道教服饵饮酒之关系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刘伶酒德颂与其和道教服饵饮酒之关系,本文是一篇关于刘伶酒德颂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刘伶酒德颂论文

关于刘伶酒德颂论文范文写作 刘伶酒德颂与其和道教服饵饮酒之关系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刘伶酒德颂与其和道教服饵饮酒之关系,本文是一篇关于刘伶酒德颂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刘伶酒德颂论文参考文献:

摘 要:刘伶《酒德颂》是一篇描写得道的“大人先生”揭露“贵介公子、缙绅处士”伪道学面目的文章.刘伶好酒,并非“托己保身”或“不遵礼法”,而是对魏晋时期道教服食、养生文化的反映.刘伶好酒、服药,皆与其修炼“隐沦”之术有关.《酒德颂》除了具有深刻的道教神仙思想,还有儒家思想的渊源.

关键词:刘伶;《酒德颂》;饮酒;服饵

作者简介:孙少华,男,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从事先秦两汉文学文献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504(2011)04-0116-08收稿日期:2011-01-12

刘伶,或作刘灵,字伯伦,曹魏时任建威将军.刘伶今传作品唯《酒德颂》一篇.《新唐书·艺文志》录其文集三卷,盖宋后亡.钱大昕曾引刘知几言:“旧《晋史》本无《刘伶》、《毕卓传》,皇家新撰,以补前史之阙.”[1](P472)这说明《刘伶传》乃唐人所补入.《酒德颂》,见《晋书》刘伶本传与《文选》,其中展现的“大人先生”狂荡不羁、沉湎于酒而傲然世外的个性形象,以及本文蕴涵的丰富的中国文化传统,成为后世文人吟诵的对象.《酒德颂》,将“酒”与“德”联系起来,体现了特定的时代思想与社会生活,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

一、刘伶《酒德颂》的三层文学解读及其认识路径

严可均先生曾结合《文选》、《晋书》、《艺文类聚》与《世说新语注》等,整理《酒德颂》如下:

有大人先生者,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止则操卮执瓢,动则挈榼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有贵介公子,缙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襟,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先生于是方奉罂承槽,衔杯漱醪,奋髯箕踞,枕麹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尔而醉,慌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见太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之扰扰,如江汉之载浮萍.二豪侍侧,焉如蜾蠃之与螟蛉.[2](P684)

据此,我们一般对“大人先生”的形象可形成三层解读:第一,好酒;第二,借酒隐藏自己的真实感情,托己保身;第三,折辱缙绅公子,不遵礼法.我们可将这三种解读,作为认识刘伶及其《酒德颂》的三条路径.

对刘伶的这三种认识,在历代文人作品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他以“好酒”这一形象,被写入中国文学史,成为诗歌、散文、戏曲、小说、书画等不同体裁描述的对象.唐以前,刘伶与阮籍、陶渊明一起成为嗜酒、狂放的典型;唐宋以后,刘伶与陶渊明、李白、苏轼等人的生活状态,一起成为文人向往的以醉酒而博得恣肆、潇洒生活的人生境界.对刘伶为文、为人的倾慕与赞扬,文、诗、词、曲、画,无不宛然成章.可以这样说,自东晋开始,刘伶及其《酒德颂》的“好酒”形象,已经成为文学、书画等关注的对象.

刘伶写作《酒德颂》,与“竹林七贤”嗜酒的共同爱好有关.沈约曾认为,“竹林七贤”之好酒,目的有所不同.嵇康、阮籍之好酒,乃在以酒隐其本性而保身,故他们不爱寂寞、不喜独酌,只好呼朋引伴、把臂成欢.沈约《七贤论》有云:

彼嵇、阮二生,志存保己,既托其迹,宜慢其形.慢形之具,非酒莫可.故引满终日,陶瓦尽年.酒之为用,非可独酌.宜须朋侣,然后成欢.[3](P1017)

从饮酒的境界上来说,沈约也认为他们七人有所差异:

刘伶酒性既深,子期又是饮客,山、王二公,悦风而至.相与莫逆,把臂高林,徒得其游.故于野泽衔杯,举樽之致,寰中妙趣,固冥然不睹矣.自嵇、阮之外,山、向五人,止是风流器度,不为世匠所骇.

《世说新语》、《晋书》等记载七贤饮酒文献不少,然按照沈约的观点,七贤中嵇、阮饮酒是以酒作为“托其迹”之“慢形之具”,刘伶以下五人,只不过是或自觉、或被招参与嵇、阮之会,“徒得其游”以“风流气度”为世人激赏,而“不为世匠所骇”.如果按照沈约的说法,就饮酒境界而言,嵇康、阮籍带有浓厚的政治目的与明哲保身的算计,至多算饮酒者中之“贤人”;山涛、王戎“悦风而至”,可谓酒中“君子”,而刘伶与向秀,一个“酒性既深”,一个“又是饮客”,可为酒中“圣者”.阮咸不独好“朋侣”“成欢”,且与群猪共饮,可谓酒中“豪杰”.①

自南朝以降,很多文人多将刘伶及其《酒德颂》视作“避世隐逸、托己保身”.沈约《七贤论》,称阮籍、嵇康饮酒是为了“志存保己”.后人对刘伶的认识,也未尝不是如此.苏轼《放鹤亭记》也称:“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4](P360-361)“酒”是刘伶等人“全其真而名后世”的道具.但是,如果刘伶撰写《酒德颂》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托己保身”,似乎与后面他对“贵介公子、缙绅处士”的羞辱产生了矛盾.阮籍也纵酒且不遵礼法,但由于他“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又加上有司马昭的特意保护②,故一直没有生命危险,然而刘伶未必在政治与生活上受到如阮籍一样的特殊待遇.在当时的政治形势下,他未必真的敢与礼法之士公然对抗,他对“贵介公子,缙绅处士”的申斥,或者另有隐情.

其实,《酒德颂》中的“贵介公子、缙绅处士”,并非真正的儒家学者,也不能代表传统的儒家.“缙绅处士”的含义,本身就是指徘徊于儒、道之间,奔走于利禄之门的势利之徒.他们既想,又想当隐士,不能算是真正的儒家代表.他们“陈说”的“礼法”,也当然不是真正的儒家思想.

沈约称阮、嵇二人之外,其余五人“不为世匠所骇”,从反面说明了他们与上层社会还是保持了一定的和谐关系.以何晏为首的儒家学者,也参与到谈玄论道之中,他们在个人思想内部,肯定对儒、道有着自己的一套协调与平衡方式.宋人有“庄周之学因于田子方,子方之学因于子夏”之说[5](P116),黄宗羲有“子夏之徒流而为庄周”、“荀况庄周吴起田子方之徒皆学于孔子而自为偏见”与“庄周不读孔子《鲁论》之书,又安知心斋由于博而后得于约”等说③,这当然是后儒对庄周之学的认识.但在晋代,士人心中对儒、道肯定皆有接受,并且有其不同于后人的思想协调方式.本此,将《酒德颂》简单地理解为明哲保身、托己保身或不遵礼法之作,可能与实情不符.

刘伶一醉 关于刘伶酒德颂论文范文写作 刘伶酒德颂与其和道教服饵饮酒之关系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二、《酒德颂》与饮酒、服饵之关系

在谈刘伶与“饮酒”的关系之前,首先需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酒德颂》中的“大人先生”,是刘伶自称还是另有其人?第二,《世说新语》称刘伶著《酒德颂》乃“意气所寄”[6](P173),这个“意气”指的是什么?

元刘祁《归潜志》卷八:“伯伦《酒德颂》有‘大人先生’,是寓言.后‘闻吾风声’,‘吾’ 当作‘其’.”如此说来,《酒德颂》或者即如刘祁所言,“大人先生”乃寓言,非实指.既然如此,我们就不能简单地将《酒德颂》中的“大人先生”与刘伶等同起来.

何为 “大人”或“大人先生”?“大人”,早见于《周易》“乾”卦“见龙在田,利见大人”.高亨认为,《易经》所有“大人”,都指王侯贵族[7](P57).王肃解释为“圣人在为之目”;孔颖达疏:“利见大人,以人事托之.言龙见在田之时,犹似圣人久潜稍出,虽非君位,而有君德,故天下众庶,利见九二之大人,故先儒云:若夫子教于洙泗,利益天下,有人君之德,故称大人.案《文言》云:‘九二德博而化’.又云:‘君德也.’王辅嗣注云:‘虽非君位,君之德也.’是九二有人君之德,所以称大人也.”[8](P13)据此可知,孔颖达等皆将“大人”解作“圣人”.圣人,不唯儒家独有,道家亦有此称呼.庄子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即此.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刘伶酒德颂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刘伶酒德颂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刘易斯·芒福德媒介环境学精神实质思想源流

摘要 刘易斯·芒福德是城市规划和技术哲学研究领域的大家沈约简介,也是媒介环境学的重要思想先行者之一。在媒介环境学迅速崛起的今天,深入系统地研究刘易斯·芒。

日神精神到酒神冲动一朵小云中小钱德勒悲剧性人生解读

摘要:《一朵小云》是乔伊斯的短篇名作,讲述了主人公小钱德勒从对人生燃起希望到最后幻灭、妥协的故事。笔者通过对该作品进行反复研读,结合尼采悲剧理论。

刘德稳萧然

刘德稳,1983年 9月生于云南会泽。诗歌散见于《诗刊》《边疆文学》《延河》《百家》等刊物;有诗作入选多种选本,现居云南镇雄。后院清晨,我和。

携手刘德华,慕思寝具娱乐营销再发力

近日,继第五届“欧洲游”国内四站活动圆满落幕后沈约简介,慕思寝具携手娱乐圈顶级明星刘德华,震撼开启了一场以“慕思之夜——2013刘德华巡回演唱会南京站、。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