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抗倭的历史意义 历史新河戚继光
历史新河戚继光
历史上戚继光老婆带老百姓打倭寇是真的吗
倭寇首先进犯的是宁海,这里的倭寇有一千多人。戚继光的军队绝不是防守型的队伍,他率戚家军主动出击,在倭寇面前摆下了鸳鸯大阵。
过程不说了,有人被砍了。只报告一下战斗减员的情况,倭寇死亡二百余人!戚家军无一人伤亡!
没错,这是一次完美的胜利!Perfect!剩余的倭寇实在没见过戚家军的诡异阵型,但是他们要是还执拗地往前冲,肯定没命了,结果剩余的倭寇四散奔逃。
戚继光很快就知道了一个不幸的消息,他中计了!来宁海的这拨倭寇是来吸引明军主力的,打得赢就继续深入,打不赢就逃回去!而倭寇的大部队此时正向新河方向急行挺进,意图偷袭新河城。
这是一种典型的声东击西的战术,因为新河是戚继光的大本营,丢了新河!戚家军就会变成了丧家之犬。而此时新河也实在是危急万分,因为能打仗的特种部队都被戚继光带出来了,城内除了百余戚继光的亲兵外,再无战斗人员可以使用。
正当戚家军的将士们心急火燎的时候,戚继光微微一笑,“你们放心吧!新河有只母大虫等着倭寇呢!”
这只母大虫就是戚继光的发妻王氏,在江浙地区武艺最高的人当然是俞大猷,第二位的是一个叫唐顺之的文豪(曾经比枪法胜过戚继光,当真的文武双全),而戚继光的老婆排在第三位,戚继光只能算一个殿军!
这可不是吹牛,戚继光这样好的武艺,却常常被老婆打得鼻青脸肿!常常有戚继光的部将找戚继光汇报工作的时候,看见她老婆拿着擀面杖在后边追打戚继光,戚继光被打得到处躲藏一点都没有隐蔽的地方,而且被打了还不敢吱声。
当时的形势真的很危急,新河城就是一座空城,王氏夫人那气概真的不输给男子,倭寇们很快就会体会到戚继光所要遭受的那种恐惧感。
当时,新河城中无论是百姓还是士兵都慌了,谁都知道如果城破他们将会是什么样的下场。正当万分危急的时刻,王氏夫人大吼一声:“所有亲兵集合!”
习惯了这位强势主母呵斥的士兵们,很快站成了一排。王氏命令他们,赶快贴出告示,出榜安民,百姓们算是暂时稳住了。
王氏此时看了看眼前的百姓,全都是老弱妇孺,想跑是跑不了了,干脆跟倭寇拼一把吧!到底看谁怕谁!然后,王氏便领着百姓们到了军械库想要把这里的武器分配给百姓,让他们最起码有反抗的勇气。
但看守军械库的武官胆子很小,因为戚继光治军极严,要是让他知道了自己私自把武器分给了百姓,那回来他还不给吃不了兜着走,所以他张开大手挡在了王氏面前,坚决不肯打开库门
民族英雄戚继光的历史
【戚继光资料】 戚继光(1528-11-12-1588-01-05) 汉族,明代著名抗倭将领、民族英雄、军事家、武术家。
字元敬,号南塘,又号孟渚。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人。
原籍河南卫辉。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
于闽、浙、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少时好读书,通经史大义。
嘉靖二十三年(1544)依例袭父职为登州卫指挥佥事。三十二年,任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
三十四年,调任浙江都司佥事。旋进参将。
分守宁波、绍兴、台州(今浙江临海)三府。三十六年以劾免官,旋以平汪直功复官,改守台州、金华、严州(今浙江建德东北)三府。
时浙江多被倭患,而旧军素质不良。戚继光招募农民和矿徒,组成新军。
严明纪律,赏罚必信,并配以精良战船和兵械,精心训练;他还针对南方多湖泽的地形和倭寇作战的特点,审情度势,创造了攻防兼宜的“鸳鸯阵”战术,以十一人为一队,配以盾、矛、枪、狼筅、刀等长短兵器,因敌因地变换队形,灵活作战。每战多捷,世人誉为“戚家军”。
【戚继光故事】 戚继光生平简介 戚继光(1528~1588)明朝名将,民族英雄,军事家。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
蓬莱人。其七世祖为河南卫辉府人,六世祖戚祥年幼时与母亲为避战乱,随舅父一家迁居安徽定远昌义乡(“从外氏避乱濠梁,居定远之昌义乡”)。
五世祖戚斌袭世职登州卫指挥佥事,经六世至戚继光。 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1528年11月12日)生于鲁桥(今山东济宁东南)。
出身将门,自幼喜读兵书,勤奋习武,立志效国。17岁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
二十五年,分管屯田。 二十七年起,连续五年率卫所士卒戍守蓟门(今北京昌平西北),春去秋归。
二十八年十月,中武举。 二十九年,赴京师(今北京)会试,时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首领俺答率军威逼都城,上陈守御方略,临时任总旗牌,督防京城九门。
三十二年,实授都指挥佥事,领山东登州、文登、即墨三营24卫所兵马,操练水军,整顿军备,抗击入侵山东沿海的倭寇。他赋诗言志:“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止止堂集》)。
三十四年七月,调任浙江都指挥使司佥书,司理屯田。次年,以足智干练升都司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
在龙山(今属宁波)、缙云、桐岭与倭寇三战三捷。乘胜追击逃倭遇伏,沉着应战,果断指挥,迫倭寇遁逃入海。
实战中,察知明军作战能力较低,难以抗倭,多次上书请求训练新军。 三十七年,在岑港(今属舟山)作战失利,免职,抗倭自效。
次年三月,在浙江按察使司副使谭纶节制下,领兵救援台州。五月,歼灭入侵桃渚(今临海东)倭寇。
九月,往义乌招募农民、矿工4000名(一说3000名),按年龄和身材配发兵器,编组训练。 三十九年,针对明军兵器装备种类繁多、沿海地形多沮泽、倭寇小股分散的特点,创立攻防兼宜的“鸳鸯阵”,以12人为1队,长短兵器迭用,刺卫兼顾,因敌因地变换阵形,屡败倭寇。
利用作战训练间隙,撰成《纪效新书》,阐述选兵、编伍、操练、出征等理论和方法,并以此训练戚家军,使戚家军闻名于世。改任台州、金华、严州(今建德东)三府参将,整顿卫所武备,督造战船,严守海防。
四十年,倭寇万余、船数百艘蜂拥浙东象山、宁海、桃渚诸地,戚继光确立“大创尽歼”的灭倭战策,集中水陆军先至宁海,而后依次剿除,九战皆捷,擒斩倭寇 1400余,焚死、溺死倭寇4000余,史称“台州大捷”,浙江倭患基本解除。升都指挥使。
又募义乌兵3000,参加镇压进入江西的闽粤起义流民。 四十一年,福建倭患日趋严重,戚继光奉命率精兵6000入闽抗倭。
至宁德,乘退潮率将士携稻草盖淤泥,涉海进攻横屿岛(今宁德东)倭巢,斩倭2600余。转兵福清,深夜攻占牛田(今福清东南),被倭寇称为“戚虎”。
乘胜进至兴化府城莆田,偃旗息鼓,出敌不意,夺占林墩(莆田南),先后捣毁福建三大倭巢。班师浙江,升都督佥事,任副总兵,守卫闽、浙海防。
四十二年,新倭日增,围兴化,据平海卫(莆田东南)为巢。戚继光第三次赴义乌募兵万人,奉命率中路军与右路福建总兵俞大猷和左路广东总兵刘显协力作战,攻克平海卫,斩倭2200余,缴获器械3900余件,救出被掠男女3000余。
不久,升福建总兵,镇守福建及浙江温州、金华两府,督理水陆军务。同年冬,倭寇万余围仙游(今属福建),戚继光领兵仅6000,遂行缓兵计,等待援兵,各个击破,解仙游之围。
次年,乘胜追至同安县王仓坪、漳浦县蔡坡岭,歼逃倭数千。 四十四年,率水陆军至梅岭(在今诏安境),围剿勾结倭寇的海盗首领吴平,迫其逃至南澳岛(今闽粤交界海域)。
旋与广东总兵俞大猷合攻南澳岛,俘斩吴平部 1200余人,焚死、溺死逾5000人,毁船近百只,吴平遁逃(一说投海死)。奉命兼管广东潮州(今潮安)、惠州及驻江西的伸威营军务,担负保卫自浙江温州至广东惠州数千里的海防重任。

与谭纶、俞大猷等抗倭名将浴血奋战十余年,基本荡平东南沿海倭患。隆庆元年(1567)十二月,戚继光奉调京师训练士马。
次年,以都督同知任神机营副将。建策用三年时间训练10。
戚继光抗倭首先开赴的地区是哪里,在那里戚继光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
台州之战
明朝东南沿海抗倭战争,是我国历史
上第一次反侵略战争。但由于明军腐
败无能,抗倭200年倭患未除。直到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戚继光奉
调浙江任宁绍台参将后,东南沿海抗
倭形势才发生根本改变。
从1555年到1566年,戚继光抗倭百
战,节节胜利。期间,戚继光先后在
台州九年,他创造出了辉煌战绩和最
灿烂的人生。他的“台州之战”九战九
捷平倭寇,被《中国军事大辞典》收
录为专条永载史册:“台州之战,亦
称辛酉台州大捷。嘉靖四十年
(1561)明将戚继光台州(今浙江临
海)抗倭的战斗。是年春,倭寇大掠
浙东桃渚、圻头,戚继光率部急趋宁
海,于龙山大败倭寇,追至雁门岭。
倭寇乘虚分兵三路进犯台州。倭寇兵
至新河,戚继光夫人发动妇女,配合
守军守城。城上旌旗招展,铳炮声、
喊杀声连天。倭寇远远望去,以为城
中早有防备,不敢贸然进攻。戚继光
获悉后,即派唐尧臣部援新河,将倭
寇击溃。新河战时,戚继光主力进抵
台州,同倭寇于离台州数里的花街交
战。戚继光率部以火器挫敌势,又穷
追,倭寇大半淹死水中。农历四月二
十五日,倭寇二千人,抵台州东北的
大田。戚继光主动迎战,于白水洋东
之上峰山设伏,待敌人入峡谷进伏击
圈后,集中兵力拦腰袭击,鸟铳突
发,奋勇冲杀。倭寇忙以一字阵以守
为攻。戚军以鸳鸯阵对敌,倭寇大
败,退居小山,并抢先登上界岭,拼
死抵抗,戚军冒死仰攻,一举摧毁
之。计歼敌三百四十四人,擒倭寇首
领。上峰战后,原自宁海团前逃跑的
倭寇,聚众二千,联船十八艘,于五
月十七日在长沙(今温岭东南)登
岸。戚继光决定水陆联合作战……大
败倭寇。戚继光以一个月的时间,连
获新河、花街、上峰岭、长沙等役胜
利,全歼侵犯台州的倭寇。在东南沿
海抗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至
此,浙东倭寇遂告平定。”
历史戚继光的戚家军怎么样
戚家军赖以成名的,是严明的军纪,职业化的训练水平,东亚最先进的装备,百战百胜的战绩和高达十余万级的斩级记录. 戚家军嘉靖三十八年(1559)成军于浙江义乌,总兵力四千人,主力是义乌东阳的农民和矿工.自成军起,大小数百战未尝败绩.比较有名的大战有:嘉靖四十年台州之役,经新河,花街,上峰岭,藤岭,长沙等战斗,十三战十三捷,斩杀真倭三千余,烧杀溺毙无算;福建之役,总兵力六千,经横屿,牛田,林墩三战,斩真倭五千余级,其中横屿之战是一场精彩的步炮协同作战,先以火炮击沉倭寇战船并轰击倭寇大营,再以突击队强行登陆突破倭寇本阵,斩杀倭寇头领.嘉靖四十二年平海卫,仙游,王仓坪,蔡丕岭四战,共斩杀真倭两万余,福建倭寇被一扫而空,另于广东剿灭勾结倭寇的海盗吴平,击败吴平手下的海盗三万余人,吴平逃亡海上. 隆庆元年,戚继光及其老部下三千人调往京师,督阵蓟辽,戚家军火枪队易步为骑,成为中国第一支火枪骑兵队。
戚继光督阵蓟辽期间编练车步骑营三万.隆庆二年,朵颜部酋长董狐狸帅蒙古铁骑三万入寇,戚继光以车营抵挡,自己率八千铳骑突袭董狐狸牙帐,大破朵颜三万铁骑,俘董狐狸侄子长昂,董狐狸仅以身免,逼董狐狸扣关请罪;万历三年,长秃帅兀良哈铁骑五万入寇,戚继光又率火枪骑兵队出塞包抄,一口气打垮五万蒙古骑兵,活捉长秃. 自嘉靖三十八年戚家军成军到万历十一年戚继光去职,戚家军击败的敌军总数超过十五万余,这在日久承平的万历中兴时期是很恐怖的战绩. 戚家军的威名并没有因为戚继光的去职而低落,以戚家军为种子的浙兵一直是明后期国防力量的主力,万历朝鲜之役,浙兵首登平壤,立下头功,其中许多人还是戚继光的老部下,如攻克牡丹峰的老将吴惟忠。 戚继光的侄子戚金,在戚继光去世后统帅戚家军余部与努尔哈赤的后金军在浑河战役中血战大凌河,以数千火枪兵击毙满清两白旗两黄旗精锐上万人,后满清以重金收买被俘的明军炮手,发炮轰击明军阵地,戚家军余部在汉奸炮队轰击之下苦撑数日,最终弹尽粮绝,全军覆没。
戚家军百战不败的原因在于戚继光的治军思想极为先进,以东亚最先进的武珐禒粹溉诔防达狮惮饯器装备部队,后膛的神威将军炮,佛郎机炮,大口径的加农炮发熕,鸟铳,倭刀,铁甲,戚家军的装备绝对是东亚第一,世界前列.要知道三十年之后的日本最强悍的萨摩兵团,全军有两万只火枪,却只有两门轻炮,全日本到了江户时代才开始有大型的火炮出现.而戚家军作为一支地方军队,其火器的先进程度甚至直逼京都神机营. 戚家军的胜利还建立在严格甚至是严酷的军法上:如果作战不力而战败,主将战死,所有偏将斩首;偏将战死,手下所有千总斩首;千总战死,手下所有百总斩首;百总战死,手下所有旗总斩首;旗总战死,手下队长斩首,队长战死,而手下士兵没有斩获,十名士兵全部斩首.斩级的赏赐也颇丰,每一级赏银40两!这样每个士兵都会全力作战,一直战斗到获胜或是战死. 戚家军的纪律严明也是闻名天下,但凡出征时有扰民行为的一律斩首示众,所以戚家军无论在哪里作战都能够获得当地百姓的支持,就连苗瑶等少数民族都愿意为之誓死效命.。
历史上,九战九捷的将军是﹖
戚继光 九战九捷嘉靖三十四年(1555),明朝把戚继光调到浙江任参将。
嘉靖四十年(1566年),倭寇大举进犯台州(今浙江临海一带),戚继光带领从义乌招募的新军前往御敌,他以少胜多,九战九捷,史称“辛酉台州大捷”。具体经过如下:嘉靖四十年(1561)春,倭寇大掠浙东桃渚、圻头,戚继光率部急趋宁海,于龙山大败倭寇,追至雁门岭。
倭寇乘虚分兵三路进犯台州。倭寇兵至新河,戚继光夫人发动妇女,配合守军守城。
城上旌旗招展,铳炮声、喊杀声连天。倭寇远远望去,以为城中早有防备,不敢贸然进攻。
戚继光获悉后,即派唐尧臣部援新河,将倭寇击溃。新河战时,戚继光主力进抵台州,同倭寇于离台州数里的花街交战。
戚继光率部以火器挫敌势,又穷追,倭寇大半淹死水中。农历四月二十五日,倭寇二千人,抵台州东北的大田。
戚继光主动迎战,于白水洋东之上峰山设伏,待敌人入峡谷进伏击圈后,集中兵力拦腰袭击,鸟铳突发,奋勇冲杀。倭寇忙以一字阵以守为攻。
戚军以鸳鸯阵对敌,倭寇大败,退居小山,并抢先登上界岭,拼死抵抗,戚军冒死仰攻,一举摧毁之。计歼敌三百四十四人,擒倭寇首领。
上峰战后,原自宁海团前逃跑的倭寇,聚众二千,联船十八艘,于五月十七日在长沙(今温岭东南)登岸。戚继光水陆联合作战,大败倭寇。
戚继光在一个月的时间,连获新河、花街、上峰岭、长沙等役胜利,九战九胜,全歼侵犯台州的倭寇。
历史上戚继光的妻弟真的被戚继光杀了吗
历史上戚继光的妻弟没有被戚继光杀了,民间关于戚继光辕门斩子的故事,则改编为妻弟立功心切,违犯军纪被斩。
戚继光虽然是一位英雄,但他也是一个活生生的历史人物,他也有他的家庭生活,他的个性和喜怒哀乐。一般来说,编剧和导演在对人物艺术加工时很难摆脱英雄崇拜的影响,往往会将历史人物塑造得尽乎完美,但是艺术创作毕竟不是在写历史,而本剧的故事情节,大多依据了历史记载或者传说。
戚继光的夫人王氏,即剧中的王煜竹,一个出身将门,史记为“王万户”之女,嫁给戚继光后,能持家,且能与丈夫同甘共苦,但她性格刚强,处事或有独断,所以民间有戚继光惧内的传说。戚继光娶王氏为妻时在袭职后的第二年,所谓收缴兵器的情节,是剧作者所编造。戚继光晚年,王氏因反对戚继光娶沈氏而反目,将家产尽数带回娘家,致使戚继光病中竟无钱求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