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项税额转出会计分录 税前税后工资会计分录科目

税前税后工资会计分录科目
税前税后工资会计分录科目
税前税后都是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只不过做分录的时候可以体现出一个应发一个实发
以一个人为例啊
计提工资(至反映涉及企业个人部分,企业承担的社保,工会经费等此处不予处理)
借:生产成本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A
支付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A
贷:银行存款 A-a-b-c(员工实际拿到手的工资)
其他应付款--代扣社保 a
其他应付款--代扣住房公积金 b
其他应付款--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c
会计分录科目
管理费用
会计分录科目怎么应用
一.会计分录是指对某项经济业务标明其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简称分录。 会计分录是由应借应贷方向、对应账户(科目)名称及应记金额三要素构成。 按照所涉及账户的多少,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 简单会计分录指只涉及一个账户借方和另一个账户贷方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 复合会计分录指由两个以上(不含两个)对应账户所组成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一贷多借或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二. 把所有的会计科目分成资产类和负债类。凡是资产类的增加,就计在借方,凡是资产类的减少,就计在贷方;凡是负债类的增加就计在贷方,凡是负债类的减少,就计在借方。会计分录做时要遵循的原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三. 把所有的会计科目分成“资金占用和支出类”和“资金来源和收入类”,前者增加计借方,减少计贷方;后者减少计借方,增加计贷方。
税前税后工资计算
到手5700,
则税前为5827.78元
这是扣了五险一金和住房公积的工资额
再加上你扣除的五险一金和住房公积,则为你应发工资额
会计分录中的应付股利是税前还是税后
批准利润分配:借:利润分配,贷:应付股利,是企业所得税后,红利所得税前。
税前税后工资
税前工资指交纳个人所得税前的应发工资,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和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一般指月工资。
税后工资指的是税前工资扣除个人所得税、四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公积金)中的个人交纳部分后,实际到手的工资收入。社会保险中的个人交纳部分、住房公积金中的个人交纳部分是税前列支的。
因此,税前工资≠税后工资+个人所得税。[
税前工资、税后工资如何计算
对于最普遍的按月薪方式领取工资的职工来说,无论是身处哪个城市,税后工资的基本计算公式如下: 税后收入=税前收入-(个人社保缴费+公积金缴费)-个人所得税其中: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扣除标准)*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应纳税所得=税前收入-(个人社保缴费+公积金缴费) 其计算方式就是前述公式中的“(应纳税所得-扣除标准)”。而含税级距和不含税级距的区别在于: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 表1: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及速算扣除数
税前税后工资计算器
从2011年2月1日起调整苏州市最低工资标准。苏州市区、常熟市、张家港市、昆山市、吴江市、太仓市均执行江苏省一类地区月最低工资标准,由原960元/月调整为1140元/月。苏州市区、常熟市、张家港市、昆山市、吴江市、太仓市均执行江苏省一类地区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由原7.8元/小时调整为9.2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不包括:加班加点的工资;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的劳动者福利待遇等。劳动者所得月工资在剔除上述项目和个人按下限缴存住房公积金后,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月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税后工资3500元,求税前工资
计算:
(3500-25-2000×10%)÷(1-10%)=3638.89元
税前工资:3638.89元
可以自己验算一下。
你说的那个“个调税3500-2000=1500”,是在用“税后”工资减费用扣除标准,没有什么道理可言。
税后工资如何计算成税前工资?
个税公式
个税=税前*税率-扣除数
税前-个税=税后
转换方程式可知:个税={(税后-2000-扣除数)/(1-税率)}X税率-扣除数={(8000-2000-375)/(1-0.2)}X0.2-375=1031.25
税前=8000+1031.25=90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