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华简介 李孝逸简介_李云孝简介_章孝严简介
李孝逸简介_李云孝简介_章孝严简介
收藏
查看我的收藏
0有用+1已投票
锁定
李敬业(?—684年),祖籍曹州离狐,李勣之孙,李震之子,因父早死,直接承袭了祖父的英国公爵位。李敬业从小善于骑射,有才智,曾任眉州刺史,后坐事被贬为柳州司马。武则天废唐中宗立睿宗李孝逸简介,临朝称制,他在684年九月起事于扬州,自称为匡复府大将军,以匡扶中宗复辟为理由起兵,李敬业的部队很快增至十余万人。武则天派遣李孝逸统兵三十万人征讨,李敬业听从薛璋意见,先南渡长江攻陷润州,再北向与李孝逸战于高邮,徐初战获胜,但久战兵疲,十一月李孝逸以火攻大败敬业军,敬业逃往润州,为部下所杀。
徐敬业, 唐代反抗武则天专政的军事首领。唐初名将李绩孙。祖籍曹州离狐(今山东鄄城西南)。李绩本姓徐,赐姓李。总章二年(669),李绩死,敬业袭爵英国公,历官太仆少卿、眉州刺史。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局部)
弘道元年(683),唐高宗卒,中宗即位。次年,改元嗣圣,武后以太后临朝称制,不久即废中宗,立豫王旦(即睿宗),武太后掌握全部权力。这一年,敬业因事被贬为柳州司马,赴任时途经扬州,便和同被贬官南方的唐之奇、骆宾王、杜求仁、敬业弟敬猷以及前盩厔(今陕西周至)尉魏思温、奉使到扬州的监察御史薛璋等,一起策划起兵反对武则天。当时扬州没有都督,由长史管理州务。这年九月,他们使人诬告长史陈敬之谋反,薛璋以御史奉使的身份将他捕杀,徐敬业自称扬州司马,组织囚犯、工匠、役丁数百人,占有扬州。随即招集民众,以扶助中宗夏位为号召,发布了由骆宾王撰作的《讨武瞾檄》。敬业起兵后,武则天剥夺了他的赐姓,命左玉铃卫大将军李孝逸统兵镇压。
当时敬业的谋士有北上进攻洛阳和南下先取常州(今属江苏)、润州(今江苏镇江)两种主张,敬业采纳了南进的策略,渡江攻取了润州。那时,李孝逸大军已逼近扬州。敬业重又还兵,在高邮(今江苏高邮北)迎战。十一月,大败,逃奔润州,想渡海投高丽,为唐兵追及,敬业弟兄被部下所杀,同党大都被捕杀。

《旧唐书》:“敬业不蹈贻谋,至于覆族,悲夫!”[1]
《新唐书》:“及其孙,因民不忍,举兵覆宗。”[2]
陈岳:“敬业苟能用魏思温之策,直指河、洛,专以匡复为事,纵军败身戮,亦忠义在焉。而妄希金陵王气,是真为叛逆,不败何待!”[3]
王夫之:“李敬业起兵讨武氏,所与共事者,骆宾王、杜求仁、魏思温,皆失职怨望,而非果以中宗之废为动众之忱也。敬业以功臣之裔,世载其奸,窥觎闲隙,朝权不属,怀忿以起李孝逸简介,观其取润州、向金陵,以定霸基而应王气,不轨之情,天地鬼神昭鉴而不可欺,徒建鼓以号于天下曰:‘吾为霍子孟、桓君山之歌哭也。’内挟代唐之私,外假存唐之迹,义可取也,则宵人之巧谲,但能淋漓慷慨为忠愤之言,而即佑于天、助于人,天其梦梦、人其胥有耳而无心乎?于是兵败身死,而嗣是以后,四海兆人之众,无有一夫焉为唐悲宗社之沦没,皆曰‘义不可伸,贼不可讨’。天移唐祚,抑将如之何哉!大义之堕,堕于敬业之一檄也,无情之文,巧言破义,贞人之泪,为奸人之诽笑,而日月昏霾,妖狐书啸,复谁与禁之哉?故敬业之败,武氏之资也;敬业之起,宾王之檄,必败之符也。忠臣孝子以无私之志伸不容已之义,虽败虽歼,不患无继我以兴者,唯孤情之在两闲,群蒿絪缊,百衄百折,流血成川,积骸如莽,而不能夺也。群不逞之徒,托义以求盈,而后义绝于人心,悲夫!“[4]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