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的意思 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原文及翻译赏析

火烧 2022-08-05 15:34:52 1052
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原文及翻译赏析 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原文: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翻译及注释翻译天上的碧桃树用露水浇种,日边的红杏倚著

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原文及翻译赏析  

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原文: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翻译及注释

翻译天上的碧桃树用露水浇种,日边的红杏倚著云彩而栽。芙蓉生长在这秋天的江边,不必去向春风抱怨花不开。

注释1永崇:指长安永崇坊。高侍郎:指当时的礼部侍郎高湜。2天上:指皇帝、朝廷。碧桃:传说中仙界有碧桃。和:带着,沾染著。3倚云:靠著云。形容极高。唐宋之问《奉和幸三会寺应制》诗:「梵音迎漏彻,空乐倚云听。」4芙蓉:荷花的别名。《楚辞·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赏析

  唐代科举尤重进士,因而新进士的待遇极优渥,每年曲江会,观者如云,极为荣耀。此诗一开始就用「天上碧桃」、「日边红杏」来作比拟。「天上」、「日边」,象征著得第者「一登龙门则身价十倍」,地位不寻常:「和露种」、「倚云栽」比喻他们有所凭恃,特承恩宠:「碧桃」、「红杏」,鲜花盛开,意味着他们春风得意、前程似锦。这两句不但用词富丽堂皇,而且对仗整饬精工,正与所描摹的得第者平步青云的非凡气象悉称。

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的意思 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原文及翻译赏析

  《镜花缘》第八十回写打灯谜,有一条花名谜的谜面就借用了这一联现成诗句。谜底是「凌霄花」。非常切贴。「天上碧桃」、「日边红杏」所以非凡,不就在于其所处地势「凌霄」吗?这里可以体会到诗句暗含的另一重意味。唐代科举惯例,举子考试之前,先得自投门路,向达官贵人「投卷」(呈献诗文)以求荐举,否则没有被录取的希望。这种所谓推荐、选拔相结合的办法后来弊端大启,晚唐尤甚。高蟾下第,自慨「阳春发处无根蒂」,可见当时靠人事「关系」成名者大有人在。这正是「碧桃」在天,「红杏」近日,方得「和露」「倚云」之势,不是僻居于秋江之上无依无靠的「芙蓉」所能比拟的。

  第三句中的秋江芙蓉显然是作者自比。作为取譬的意象,芙蓉是由桃杏的比喻连类生发出来的。虽然彼此同属名花,但「天上」、「日边」与「秋江」之上,所处地位极为悬殊。这种对照,与左思《咏史八首》名句「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类似,寄托贵贱之不同乃是「地势使之然」。这里还有一层寓意。秋江芙蓉美在风神标格,与春风桃杏美在颜色妖艳不同。《唐才子传》称「蟾本寒士,……性倜傥离群,稍尚气节。人与千金无故,即身死不受」,又说「其胸次磊块」等等。秋江芙蓉孤高的格调与作者的人品是统一的。末句「不向东风怨未开」,话里带刺。表面只怪芙蓉生得不是地方(生在秋江上)、不是时候(正值东风),却暗寓自己生不逢辰的悲慨。与「阳春发处无根蒂,凭仗东风次第吹」同样「怨而切」,只不过此诗全用比体,寄兴深微。

  诗人向「大人物」上书,不卑不亢,毫无胁肩谄笑的媚态,这在封建时代,是较为难得的。说「未开」而非「不开」,这是因为芙蓉开花要等到秋高气爽的时候。这里似乎表现出作者对自己才具的自信。

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创作背景

  此诗是一首晋谒之作。高侍郎当指礼部侍郎高湜。咸通十二年(871年),高湜以中书舍人权知贡举,旋拜礼部侍郎。此诗当作于是时。

  关于此诗有一段本事,见《唐才子传》:「(高蟾)初累举不上,题诗省墙间曰:」冰柱数条搘白日,天门几扇锁明时。阳春发处无根蒂,凭仗东风次第吹『,怨而切。是年人论不公,又下第。上马侍郎(应为高侍郎)云:『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晚唐科举场上弊端极多,诗歌中有大量反映,此诗就是其中著名的一首。

诗词作品: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诗词作者:【唐代高蟾诗词归类:【考试】、【援引】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