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十三 陜西考古發現商代環屋形建築 外形類似布達拉宮
陜西考古發現商代環屋形建築 外形類似布達拉宮
新華網西安12月21日電(記者都紅剛)陜西考古研究院通報,在以往考古發掘的基礎上,考古人員今年對陜北清澗辛莊遺址發現的一組大型殷商建築群進行了全面發掘,發現其外形壯觀罕見。在建築群附近考古人員還發現了與建築相關的古代先民居住區。
陜西考古發現商代環屋形建築(資料圖 圖源網路)
陜北清澗辛莊遺址位於陜西清澗縣辛莊村東的梁峁上,地處無定河支流川口河的上遊,總面積約10萬平方米,文化面貌以商代晚期遺存為主。2012年,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組成的聯合考古對該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經過三年的發掘,初步證實該遺址是一座殷商時期規模宏大、形制獨特的宗教禮儀建築群。
經進一步考古發掘,考古人員發現該建築群是先民利用山峁頂部的自然地貌,將最高部分四周通過夯土包邊、砌石加固,形成高約10餘米、頂部約1萬平方米範圍的圓角長方形平台。在台面中南部位再以包崖鑲坡形式夯築成兩級台階,整體外圍呈現三重夯土台面,在保存較好的東、南兩側台面上,可見回廊式重樓環屋建築遺跡,在其中間又建成了一個下沉式長方形的庭院。這個庭院殘長35米,南北寬22米,面積700多平方米。在進入大房子的門道,考古人員還發現鋪設有木地板、疑似地腳線、過門石等,於今天的房屋裝飾也頗為相似。
陜西考古發現商代環屋形建築(資料圖 圖源網路)
考古專家介紹,這種重樓環屋復原後和庭院建築的整體,占地面積可達4200平方米,規模十分宏大,這種多重環屋式樓宇建築,外形壯觀,形制獨特,非常罕見,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今日拉薩的布達拉宮的外貌特徵。

在今年的考古發掘中,考古人員在位於建築群北50米處發現了分為南北兩個院落的排房建築區,院內地面平坦,每個院落各有一排小型居住排房。在南院發現的15間房址分為單間、一堂一室、一堂三室和開放式等類型,其中單間的面積約在4到12平方米,室內發現有常見的燒面、灶坑、灶台、煙囪、壁爐等遺跡。北部的排房現存4間,與南部相似。在該建築群的山頂考古人員還發現了墓地,雖遭嚴重盜擾,但仍出土了陶器、骨器、銅器等文物。
陜西考古發現商代環屋形建築(資料圖 圖源網路)
專家表示,山頂的建築群目前尚無發現有人居住的痕跡,推測應是宗教禮儀建築,附近的居住的先民是守衛禮儀建築的還是在此居住的,目前還無定論。但從出土的農具石斧、石刀,還有豬、羊、狗等動物骨骼上,則反映出當時這裡的先民們應以農業經濟為主,並經營少量畜牧業,這些發現,改變了以前人們普遍認為大陸北方早期青銅文化屬於所謂草原牧業文明的觀念。而規模宏大設計獨特的重樓環屋建築群以其考究的營造方式和內在裝飾,極大的超越了中國歷史建築內裝的傳統,在古代建築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專家表示,該建築形式,屬於商代陜北先民的文明創新,還是受到了其他文化交流影響而致,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本文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