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张恨水生平 张恨水的三次婚姻和他的才子佳人小说

火烧 2023-01-20 02:13:28 1049
张恨水的三次婚姻和他的才子佳人小说   张恨水是民国著名章回小说家,也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他五十几年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一百多部通俗小说。他一生创作了许多部才子佳人的言情小说,而他本人的婚姻与爱情就

张恨水的三次婚姻和他的才子佳人小说  

  张恨水是民国著名章回小说家,也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他五十几年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一百多部通俗小说。他一生创作了许多部才子佳人的言情小说,而他本人的婚姻与爱情就是一部极好的言情小说。

  第一任妻子徐文淑:张恨水的“啼笑因缘”

  张恨水十九岁的时候,母亲就为他聘定了媳妇。新娘姓徐名文淑,也是潜山人,家住源潭乡徐家牌楼,祖上是官宦人家,现在破落了,父亲教私塾。

  母亲知道张恨水心高气傲,从小爱看才子佳人小说,对女子的外貌要求很高,特意拉着张恨水坐了独轮小推车,来到徐家牌楼相亲。他们坐在戏台下,媒人指着坐在远处的几个姑娘中的一个,张家看到的是一个外貌清秀端庄的姑娘,张恨水也就认同了这门亲事。

  成亲的一天终于来到了,唢呐齐奏,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客人们大声喝彩道贺,张家一片喜气洋洋的气氛。这气氛在花轿进门时达到了高潮。

  新郎新娘拜完了天地,新娘子入了洞房,张恨水用秤杆挑开新娘子的红盖头,一下子傻了,面前坐着的女人门牙露出唇外,嘴巴怎么也合不拢,一张粉脸因为哭哭啼啼,早已被泪水冲成一道道小沟,黄一道,白一道,成了一张大花脸。头上是红头绳缠得紧紧的,高高翘着的粑粑头,下面是一双裹过又放开的小脚,真是个地地道道的乡下丑姑娘,距离心远心目中的佳人形象,不啻十万八千里。

  原来当初相亲的时候,媒人指的是那家人家漂亮的二姑娘,可是定亲定的却是丑陋的大姑娘,徐家用了卑劣的掉包计。张恨水一下子受到极大的打击,遭此打击,实在不愿意再待在家里,过了几天,就以到南昌求学为名,离开了家中。

  张恨水与徐文淑没有爱情,徐文淑虽然有一个教私垫的爸爸,却不识字,是一个典型的旧式女子,结婚之后,因为得不到张恨水的爱怜,发誓读书识字,想当诉讼师告张恨水。后来能读会写,能够看懂最浅的佛经。徐文淑孝敬婆婆,为人宽厚,婆婆也比较喜欢她,张恨水一直供养着她。后来还曾经和她生过两个小孩,很可惜,这两个孩子后来都不幸夭折了。

  张恨水成为一个言情小说作家不是偶然的,这与他在现实生活中的爱情得不到满足无疑有着重要关系,他需要通过描写爱情来宣泄自己的情感。

张恨水生平 张恨水的三次婚姻和他的才子佳人小说

《金粉世家》剧照

  第二人妻子胡秋霞:张恨水的“小怜”

  作为漂在北京的一名文人,张恨水时时感受到孤独,于是在朋友的建议下,他来到北平一所专门收养流浪女子的平民习艺所里,找到了第二位妻子胡秋霞。

  “当时感情有一点空白状态,他就通过这个身份上不如他的,把自己的怜爱之心表达出来”

  秋霞原来不认字,张恨水教她认字,一点一点地教会之后,胡秋霞后来已经能够看报了。胡秋霞晚年的时候,自己说,我那个时候贪玩,不努力,我假如当初努力一点的话,我的文化水平会更好。胡秋霞这个人是非常好,心地善良,淳朴老实,心直口快,从来不跟人耍手段、使心眼,所以,深受张恨水的亲近。

  张恨水还在各个方面对胡秋霞进行熏陶,使得胡秋霞后来的性情、爱好都有了张恨水的影子。胡秋霞一面向丈夫学习,一面在后方支持丈夫的事业。与胡秋霞完婚后的七年间,是张恨水创作的高峰期。

  张恨水的小说《金粉世家》中除了冷清秋与金燕西的悲剧婚姻外,还写到了丫鬟小怜与富家公子柳春江的传奇爱情,据他的女儿张正提供的资料看,小怜的原型应该便是张恨水的第二位夫人胡秋霞。

  但是二人成长背景不同,文化水平不同,胡秋霞不了解张恨水的情感,也理解不了他的需求。时间一长,张恨水便发现,胡秋霞与自己心目中的佳人相差太远,二人之间渐渐产生了裂痕。与此同时,另一个女人走进了张恨水的生活。


张恨水的全家福(第二排左一为张恨水,左二为胡秋霞)

  第三任妻子周南:张恨水的佳人

  1931年,著名小说家张恨水的长篇小说《啼笑因缘》单行本出版发行,引起轰动,但更让36岁的张恨水兴奋的是,就在这时,他真正遇见了自己生命中的红颜知己。

  1931年的一次游园会上,张恨水结识了他生命中真正的佳人——春明女中的高中周淑云。

  周淑云是一个新女性,娇小玲珑,能歌善舞,她喜欢读张恨水的小说,是张恨水的忠实粉丝。二人在多次约会后,周淑云表示不介意张恨水结过婚,愿意做外室。于是,二人另找了房子,过起了金屋藏娇的日子。婚后张恨水根据《诗经·周南》第一章《周南》为周淑云改名为周南。

  周南有着让人心动的灵性。她会唱京剧,张恨水会拉京胡,二人常常你唱戏来我伴奏;周南善于交际,常常与张恨水携手出门拜亲访友。张恨水写作时,周南就在一旁帮她整理稿子,有时还与他一起联句。自从有了周南,张恨水才体会到“红袖添香夜读书”的真正韵味。


张恨水与周南

  抗战初期,周南不避艰险,南下来到重庆陪伴张恨水。那时她已由一位不识油盐酱醋的少奶奶,变成一个终日受家务事牵累的主妇。在她的诗中就有“良辰小祝购荤鲜”、“短发蓬蓬上菜场”等这些富有生活气息的诗句。在那样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张恨水能够写出《牛马走》、《水浒新传》等诸多鸿篇巨著,可见周南这个贤内助的作用。

  解放后,张恨水患了中风,为了给丈夫治病和维持家用,周南不惜卖掉自己的首饰和住宅,一大家子人搬到一个小四合院中居住。在那里,她照顾张恨水,陪他走过疾病折磨的岁月。

  1959年,周南因癌症逝世,葬于八宝山墓地。她走后,张恨水写下了近百首悼亡诗,怀念这位陪伴他走过艰难岁月的红颜知己。

  张恨水的每一部小说中,都有他对爱情的期盼与呼唤,每一部小说的背后都有着他不平凡的爱情传奇。

♦ 张恨水名字的由来,真的和冰心有关吗?

♦ 民国时期那些滥情的名人文人和他的的太太们

♦ 民国名人不爱攒钱买房 积蓄都用来雇仆人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