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南宋赵师秀《约客》全文翻译赏析)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南宋赵师秀《约客》全文翻译赏析)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出自南宋诗人赵师秀的《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赏析 首句「黄梅时节家家雨」,交待了当时的环境。黄梅时节乃是立夏后数日梅子由青转黄之时,江南多雨,俗称黄梅天。其时细雨绵绵,正所谓「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对于视觉,是一种低沉的安慰。至于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槽与屋簷潺潺泄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仿佛「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心情异常恬静安详。 「青草池塘处处蛙」这句,诗人的注意力从霏霏淫雨,自然而然地转到了远远近近,此起彼伏的片片蛙声,正是这处处蛙声,烘托出了当时周遭的清静,试想,如非心如止水,神游物外,而是焦灼烦躁,何以知微渺「虫声」今夜「新透绿窗纱」? 再看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我猜想,书中之所以得出「焦灼」结论,多半便依了这句。朋友过了夜半还不来,倘是你我,当然不免焦灼。但这是赵师秀,是「永嘉四灵」之一,人称「鬼才」的赵师秀。赵师秀,字紫芝,又字灵秀,光宗绍熙元年进士,曾任上元县主薄,筠州推官。他虽寄身仕宦,但失意消沉,常与僧道同游山水之间,向往恬静淡泊的生活,甚至还想与陶渊明一样「归寻故园」(《九客一羽衣泛舟,分韵得尊字,就送朱几仲》)。他死后,江湖派钜子戴复古作《哭赵紫芝》,说他是「东晋时人物」。当不致于「有约不来过夜半」便焦灼不安吧? 最后一句「闲敲棋子落灯花」。我不知道前人是怎么理解「闲」字的。我是这样想,「闲敲」之「闲」,应当仿佛我们偶凭小几,百无聊赖,适见案头笔墨,于是顺手拿过,随随便便,漫不经心,信笔涂去,一如陆游「矮纸斜行闲作草」之意趣。赵师秀也便这样坐于灯前,遥等客人不至,百无聊赖,适见局中棋子,于是顺手拈起,随随便便,漫不经心,信手敲去,何来焦灼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