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项税大于进项税会计分录 会计中的进项税是怎么算出的
会计中的进项税是怎么算出的
会计中的进项税是怎么算出的
题目中材料价格为不含税价格
材料价:800*0.5=400元,这是不含税材料价,400*0.17=68元为进项税额。
如果题中单价为含税价,则进项税为800*0.5/1.17*0.17=58.12元
一般纳税人进项税是怎么计算的
最简单的就是看发票,进来的专用发票上面就有税额的哟
如果是做题你要看题目中的价格是含税价还是不含税价格,不是含税价格最好做,就用总额乘以税率就是进项税额。如果是含税价格就用总额除以(1+税率)*税率就是进项税
销项税、进项税是怎么理解呀?
销项税与进项税属于增值税,而增值税是价外税。
如何理解?通俗的讲,就是以买卖过程中,购买的商品中另外交纳的税金。
比如:商品不含税价格100元,那么买方要支付117元给卖方,17元就是税。对于卖方来讲,收到的17元是他的销项税,而从买方的角度讲,这支付的17元税钱是他的进项。
纯手打,如理解了,请予采纳.
会计中的进项税各销项税怎么处理
小规模企业涉及缴纳增值税及附加税费(小规模纳税税人增值税征收率为3%),如果企业拥有房产土地涉及缴纳房产税(按房产原值70%乘以1.2%)和土地使用税(按当地标准),涉及印花税、企业所得税(税率25%或优惠实际税率10%)。以及涉及扣缴个人所得税。专家提示: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按征收率缴纳增值税,不存在进项税抵扣问题。:pan.baidu./s/1mh7wi7m
进项税是怎么个抵扣法
取得进项发票后及时认证,通过后,即是你当月的进项抵扣税额.
加上上期留抵与你公司当月收入计算的销项税额相抵减
就是你当月要交的增值税(销项大),或留抵税额(进项大).
会计核算不健全,不得抵扣进项税额,已抵扣的进项税是否转出?
《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四条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按销售额依照增值税税率计算应纳税额,不得抵扣进项税额,也不得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
(一)一般纳税人会计核算不健全,或者不能够提供准确税务资料的;
会计核算是否健全,还需要税务机关检查确定,一般情况下是按检查确认后开始执行,确认前的根据严重程度,税务机关会做出已经抵扣的办理转出,如果没有要求转出,则可认为抵扣期间是健全的,企业可不予转出,以免造成更大损失。
供参考。
进项税额期末余额是怎么算出来的
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进项税额-上期留抵
资产负债表上填的期末数
是应交税费中未交增值税的金额
我上述的公式中上期留抵就是本月进项大于销项的话,
两者之差也就是进项税额有余额下月继续抵扣
抵扣7%的进项税是怎么回事
如果你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且所取得的运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是11%的,按11%抵扣。
7%是营改增之前的税率,营改增后改成11%
进项税会计
新会计准则下增值税转型账务处理
一、会计科目设定及其说明
(1)企业应在“应交税费”科目下增设“应抵扣固定资产增值税”明细科目,并在该明细科目下增设“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固定资产进项税额转出”、“已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等专栏。
“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专栏,记录企业购入固定资产而支付的、准予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企业购入固定资产支付的进项税额,用蓝字登记;退回所购固定资产应冲销的进项税额,用红字登记。
“固定资产进项税额转出”专栏,记录企业购进的固定资产因某些原因而不能抵扣,按规定转出的进项税额。
“已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专栏,记录企业已抵扣的固定资产增值税进项税额。
(2)企业应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下增设“新增增值税额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专栏,该专栏用于记录企业以当年新增的增值税额抵扣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
二、增值税转型会计处理举例
(一)购进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
企业国内采购的固定资产,按照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抵扣固定资产增值税(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科目,按照专用发票上记载的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的金额,借记“固定资产”等科目,按照应付或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银行存款”、“长期应付款”等科目。购入固定资产发生的退货,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企业进口固定资产,按照海关提供的完税凭证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抵扣固定资产增值税(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科目,按照专用发票上记载的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的金额,借记“固定资产”、“工程物资”等科目,按照应付或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银行存款”、“长期应付款”等科目。
为购进固定资产所支付的运输费用,按照可以抵扣的金额,借记“应交税费——应抵扣固定资产增值税(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科目,按照应计入固定资产、工程物资等价值的金额,借记“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等科目,按照应付或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银行存款”、“长期应付款”等科目。
例如,企业于2007年5月5日,购入一台生产用装置,增值税专用发票价款2800000元,增值税额476000元,支付运输费200000元。固定资产无需安装,且运费取得了增值税合法抵扣凭证,以上货款均以银行存款支付。
借:固定资产 2986000
应交税费——应抵扣固定资产增值税(固定资产进项税额)490000
贷:银行存款 3476000
注: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2800000+200000×93%=2986000(元);
固定资产进项税额=476000+200000×7%=490000(元)。
(二)用于自制固定资产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的会计处理
企业购进用于自制固定资产的货物,按照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抵扣固定资产增值税(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科目,按照专用发票上记载的应计入工程物资成本的金额,借记“工程物资”科目,按照应付或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银行存款”、“长期应付款”等科目。购入货物发生的退货,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企业购入作为存货核算的原材料等,如用于自行建造固定资产,则应按该部分存货的成本,借记“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原材料”等科目,对于与该部分原材料相对应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应借记“应交税费——应抵扣固定资产增值税(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
企业接受用于自制固定资产的应税劳务,按照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抵扣固定资产增值税(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科目,按照专用发票上记载的应计入在建工程成本的金额,借记“在建工程”科目,按照应付或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银行存款”等科目。
例如,企业于2007年6月20日自建生产线,购入为工程准备的各种物资2000000元,支付增值税340000,实际领用工程物资(含增值税)2106000元,剩余物资转为原材料。领材料一批,实际成本300000元,所含的增值税为51000元,分配工程人员工资400000元,企业辅助生产车间为工程提供有关劳务支出50000元,外购劳务100000元,支付增值税17000元。以上均取得了增值税合法抵扣凭证,货款以银行存款支付,工程于9月28日交付使用。
①购入为工程准备的物资
借:工程物资 2000000
应交税费——应抵扣固定资产增值税(固定资产进项税额) 340000
贷:银行存款 2340000
②工程领用物资及剩余物资转为原材料
借:在建工程 1800000
原材料 2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4000
贷:工程物资 2000000
应交税费——应抵扣固定资产增值税(固定资产进项税额) 34000
注:工程实际领用物资=1800000+1800000×17%=2106000(元),剩余物资转为原材料的进项税额200000×17%=34000(元)不能抵扣。
③工程领用原材料
借:在建工程 300000
应交税费——应抵扣固定资产增值税(固定资产进项税额) 51000
贷:原材料 3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51000
④分配工程人员工资
借:在建工程 400000
贷:应付工资 400000
⑤分配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劳务支出
借:在建工程 50000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50000
⑥支付外购劳务费用
借:在建工程 100000
应交税费——应抵扣固定资产增值税(固定资产进项税额) 17000
贷:银行存款 117000
⑦交付使用时
借:固定资产 2650000
贷:在建工程 265000
出口退税中应纳税额中的进项税是指所有的进项税,还是单指外销的进项税
所有的进项。跟增值税申报表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