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恋地情结 洪秀全科舉情結:文化水平有多高?落第四次到底冤不冤

火烧 2021-05-15 09:18:47 1036
洪秀全科舉情結:文化水平有多高?落第四次到底冤不冤 撰文 趙立波1857年,15歲的中學生參加了人生的第一次科舉,然而也因此開啟了他不斷重複落第的曲線滑落?。最終在1843年的科舉考試再次落第後,由於
恋地情结 洪秀全科舉情結:文化水平有多高?落第四次到底冤不冤

洪秀全科舉情結:文化水平有多高?落第四次到底冤不冤  

撰文|趙立波
1857年,15歲的中學生參加了人生的第一次科舉,然而也因此開啟了他不斷重複落第的曲線滑落?。最終在1843年的科舉考試再次落第後,由於承受不住巨大打擊,一病不起,高燒幾十天,差點因此死去。
自此科舉成了洪秀全心中最大的仇恨與夢魘,在創立太平軍後,他將科舉恨之入骨,也想通過自己的「天國」?重新設立一個新的選人渠道。據相關文獻記載,洪秀全日後的「天國」時期「產生」了大量狀元、秀才、舉人和秀才,其中舉人的考中率是百分之八十,一下子給許多天國里的書生很大希望,或許就是源自於這個落第心結。
那麼洪秀全的學識到底怎樣?多次落第冤不冤?
?按照洪秀全內部身旁人的形容就是,洪秀全不光自幼聰明,甚至是「天亶聖聰,目不再誦」的地步,「十二三歲」經史詩文無不博覽」《洪仁玕供詞》
此外還有一個湖南秀才曾經給咸豐寫信彙報,形容洪秀全「才皆過翰林學士」?,而「曾不得一售」,因此才被迫造反。
那麼拋卻這兩位對於洪秀全學識的評價外,其他人怎麼形容洪秀全的才學呢?
當時有一些外國傳教士得以與洪秀全有過近距離接觸,但是大多數人看了洪秀全的「著作等身」?的著作後幾乎都給了非常低的評價,稱之為「瘋子的囈語」。
此外湘軍的信息系統編纂了一本叫做《賊情彙編》?的書,裡面也有對洪秀全知識結構和水平的評價,認為他只是「粗通文墨」,「日事賭博」,他寫的文章「句讀如俚曲盲詞,大多費解。」意思就是語句不通順,讓人摸不到頭腦 有點跟茶館裡說書瞎子的文才相近。
那麼這些都是外人對手說的,還不可全信,那麼且讓我們看看洪秀全的作品便不能看出他的文才到底是怎樣的,也就很容易得出落第冤不冤。
洪秀全顯然是位「高產作家」? 比如他留下的五百首《天父詩》中隨處可見錯別字和夾雜許多俚語、方言,且行文句子不講究句式,如「朕見無數天兵將,進貢聖物寶縱橫,在朕面前虔擺設,朕時含笑歡無聲」、「東王贖病苦同哥,齊認禾救飢他名」和「人多說是欠些別,聖神父子古今同」,等等這樣的「奇葩」句子,說是打油詩都有點不那麼太合格。此外還有他的一些語言完全不像詩,什麼「一些半點都不得,不是校笑認真先,教爾這樣就這樣,不開過口記萬年。」因此突然讓我們想起廣受嘲笑的乾隆詩作,但是凡是就怕比,洪秀全與乾隆詩歌相比,乾隆突然變成了「大詩人」一樣。
再者,後世還能看到洪秀全留下的「墨寶」?,但是在傳統讀書人里對於書法的造詣時相當嚴格的,甚至有的考生就因為書法不合格而被淘汰,顯然洪秀全的書法也相當的「爛」 從內容和行文來看這些水平確實不能入科舉考官的法眼,別說他這樣的水平,就是林則徐、曾國藩這樣的傳統讀書人也都在科舉上走的並不順遂,一來說明清代科舉確實逐漸走進了死胡同,二來也確實是對文化水平的要求時相當高的,所以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洪秀全考不上,確實不冤枉。
如果歷史可以重來 他如果科舉高中,似乎可以避免歷史一次浩劫,倒也不失一件幸事,那樣他就完全可以不去做天王,也不必連累幾千萬生靈了,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確實希望他當初能夠高中,遺憾的是,由於這種科舉的落第最終釀成了一次巨大的遺憾。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