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门风雪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清代黄景仁《别老母》全文翻译赏析)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清代黄景仁《别老母》全文翻译赏析)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出自清代诗人黄景仁的《别老母》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赏析 诗人幼年丧父,居家贫寒,常年奔渡在外。偶然归家,不过小聚几日,为了生计,不得不作别老母,离家远行。一个风雪之夜,诗人强忍离愁别绪,看了一眼白发散乱,泪眼干枯的老母,顿时愁情如潮、悲痛难忍,一首催人泪下的七绝《别老母》,从心中喷涌而出。 本诗描写的是诗人远行他乡、离别母亲时,所见到的让他刻骨铭心的场景。「搴帏拜母河梁去」一句,写出了诗人辞乡别母的行为,围绕诗的题目下笔,并以「辜」「别「去」等表示动态的词,含蓄表示自己告别慈母的过程以及渐离渐远时难以言喻的感伤。接下来的几句,.写出了诗人回头时,见到的老母亲的举止以及由此生发的感想。「白发愁看泪眼枯」,回头看去,倚门而立的老母亲,花白的头发分外醒目的映在眼前,她那哭干了泪水的眼睛正忧虑地注视著自己。在这句诗中,诗人心中那种对母亲不忍道别、但又不得不离去时的负疚不安,全都从他这回头一望的动作中流露了出来。 「惨惨柴门风雪夜」一句是诗人渐渐远去,而又再一次回头时所见的景象:那满头白发的老母亲仍然孤独地倚在柴门上,在渐渐暗下来的夜色中,任风雪吹打。「惨惨」一词承接上句,恬画出了母亲的内心的痛楚以及脸上的表情,同时又为后面的「柴门风雪夜」营造出一种令人感到惨然的环境气氛。 诗的最后一句「此时有子不如无」,是诗人发自肺腑的真情告白。为了生活,自己不仅无法让年迈的老母亲安享温暖幸福,还将她独自留在了风雪中的柴门前,这样的儿子岂不是不如没有?短短七个字,既揭示了老母心中难以名状的哀怨和悲怆,也十分真切地抒写出诗人内心无法抑制的内疚和伤痛。字字如锤,敲击著读者的心,令人不忍卒读。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以真情动人。全诗虽只有短短的句,但却将与母亲分别时忧愁、无奈、痛苦与感伤,活灵活现的传达了出来,使人回肠荡气,极受感动。其次,这首诗还运用了白描手法,将生活中的场景,鲜明的再现了出来,自然、真实,却动人心魄,增添了诗句感人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