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琅琊榜誉王谋反是哪一集 琅琊榜:赤焰軍戰鬥力超強,謀反輕而易舉,為什麼最後冤屈而死?
琅琊榜:赤焰軍戰鬥力超強,謀反輕而易舉,為什麼最後冤屈而死? 在電視劇《琅琊榜》裡面,無論是七萬將士葬身的梅嶺之戰,還是梅長蘇的削皮挫骨,或者是林氏帥府的滅門慘劇,宸妃娘娘林樂瑤和晉陽長公主自盡身亡,
琅琊榜:赤焰軍戰鬥力超強,謀反輕而易舉,為什麼最後冤屈而死?

在電視劇《琅琊榜》裡面,無論是七萬將士葬身的梅嶺之戰,還是梅長蘇的削皮挫骨,或者是林氏帥府的滅門慘劇,宸妃娘娘林樂瑤和晉陽長公主自盡身亡,所有的罪惡源頭都在於赤焰冤案。
從赤焰冤案的發生來看,我們可以發現主要人物的格局借鑒了西漢中期的政局:強勢皇帝一舉剷除強勢繼承人和他的軍功外戚家族,是兩者最大的共性。
然而,祁王-赤焰軍系統從冤案發生到十三年後的平反,始終拒絕軍事政變手段,而「巫蠱之禍」時的太子劉據(可以和祁王對照)選擇了起兵,其實可以反映這兩場血案的本質存在差別:
被剷除的外戚家族與皇室的歷史淵源,和當時掌握權力的程度,是完全不同的,這也是豪門大族尚未完全崛起的西漢和門閥士族色彩鮮明的魏晉南北朝的區別。
這就決定了,即使事後平反,與遇害皇子關係密切者繼承皇位,劉據的起兵不會為其母族增添「謀反」的負面資源;
而祁王-赤焰軍系統為了證明自身的合法與正義,維護靖王未來統治的穩定性,必須要努力與一切軍事政變行為擇清。
因此,梅長蘇和靖王代表祁王-赤焰軍系統以和平手段要求平反,拒絕弒君和流血的兵變,「讓皇帝主動平反以獲得更徹底的效果」,「證明自己的政治形象要優於對手」,這正是《琅琊榜》全書都在努力強調的。
如果祁王-赤焰軍系統以逼宮造反手段要求平反,會損失自己的合法性和政治資源,很大程度上也是由林氏所處的地位和《琅琊榜》取材的時代背景所決定的。
正所謂「林燮的罪在於他想反隨時可以反」,而《琅琊榜》取材於兵變與篡位頻繁的魏晉南北朝,而非大一統的強君主專制王朝。
雖然《琅琊榜》電視劇中的君主集權程度明顯超過了南北朝,蕭選本人也是兵變上位,又靠的是林燮的扶持,篡位產生的慣性會使政權極不穩定。
只有打破這種非正常的繼位模式,才有可能走出更迭的循環,開創梅長蘇和靖王所嚮往的新的更良好的政治環境,可以參照唐代「非正常」的皇位繼承模式打破的難度。
然而,這種選擇更多是祁王-赤焰軍系統的避嫌舉措,是對自身形象的塑造,而非對蕭選實際的忠誠。
儘管《琅琊榜》在努力迴避這個事實,並且在平反後迅速用一場外患展現祁王-赤焰軍系統是心懷國家安危的,關鍵時刻能夠一致對外。
很赞哦! (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