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 刘禹锡其一 刘禹锡《望夫山》原文及翻译赏析

刘禹锡《望夫山》原文及翻译赏析
望夫山原文:
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
望夫山鉴赏
传说古时候有一位妇女思念远出的丈夫,立在山头守望不回,天长日久竟化为石头。这个古老而动人的传说在民间流行相当普遍。这首诗所指的望夫山,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北,唐时属和州。此诗题下原注「正对和州郡楼」,可见作于刘禹锡和州刺史任上。
全诗紧扣题目,通篇只在「望」字上做文章。「望」字三见,诗意也推进了三层。一、二句从「望夫石」的传说入题,是第一层,「终日」即从早到晚,又含有日复一日时间久远之意。可见「望」者一往情深;「望夫」而「夫不归」,是女子化石的原因。「夫」字叠用形成句中顶针格,意转声连,便觉节奏舒缓,音韵悠扬。次句重在「苦相思」三字,正是「化为石,不回头」(王建《望夫石》),表现出女子对爱情的坚贞。三句「望来已是几千载」比「终日望夫」意思更进一层。望夫石守候山头,风雨不动,几千年如一日。—— 这大大突出了那痴恋的执著。「望夫」的题意至此似已淋漓尽致。殊不知在写「几千载」久望之后,末句突然出现「初望」二字。这出乎意外,又尽情入理。因为「初望」的心情最迫切,写久望只如初望,就有力地表现了相思之情的真挚和深切。这里「望」字第三次出现,把诗情引向新的高度。三、四句层次上有递进关系,但通过「已是」与「只似」虚词的呼应,又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这首诗是深含寓意的。刘禹锡在永贞革新运动失败后,政治上备遭打击和迫害,长流边州,思念京国的心情一直很迫切。此诗即借咏望夫石寄托这种情怀,诗意并不在题中。同期诗作有《历阳书事七十韵》,其中「望夫人化石,梦帝日环营」两句,就是此诗最好的注脚。纯用比体,深于寄意,是此诗写作上第一个特点。
此诗用意虽深,语言却朴质无华。「望」字一篇之中凡三致意,诗意在用字重复的过程中步步深化。
这种反复咏叹突出主题的手法,形象地再现了诗人思归之情,含蓄地表达了他坚贞不渝的志行,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作峰头望故乡」,与此诗有相同的寄意。但柳诗「望故乡」用意显而诗境刻意造奇;此诗不直接写「 望故乡」之意,却通过写石人「望夫」,巧妙地传达出来,用意深而具有单纯明快之美。陈师道因而称赞它「语虽拙而意工」。这是此诗写作上又一特点。
诗词作品:望夫山诗词作者:【唐代】刘禹锡诗词归类:【妇女】、【思念】、【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