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北京台春晚是哪个台 北京台研论坛详细资料大全

火烧 2022-03-19 05:24:14 1057
北京台研论坛详细资料大全 《北京台研论坛 第4辑 》内容简介:2010年10月由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和台湾夏潮基金会协办的“第四届北京台研论坛”大型

北京台研论坛详细资料大全  

《北京台研论坛(第4辑)》内容简介:2010年10月由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和台湾夏潮基金会协办的“第四届北京台研论坛”大型学术研讨会在北京胜利落幕。与会专家学者围绕“EcFA与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台湾政局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民进党的大陆政策走向”、“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和平发展时期法律框架的构建”等议题进行了研讨和交流。 2010年6月两岸签署的经济合作框架协定(ECFA)已于9月12日正式生效,这一协定的实施必将对两岸经济整合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时刻,来自海峡两岸及港澳的专家学者聚首北京,共同探讨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京台交流与合作大计,本次论坛因此有着特别的意义。

北京台春晚是哪个台 北京台研论坛详细资料大全

基本介绍

中文名:北京台研论坛外文名:Beijing Forum of Taiwan Studies Volume Four作者:刘文忠 陈星出版日期:2011年9月1日语种:简体中文ISBN:9787510810800, 7510810809出版社:九州出版社页数:396页开本:16定价:65.00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图书目录,文摘,

内容简介

《北京台研论坛(第4辑)》:这届“论坛”共收到参会论文50多篇,来自海峡两岸的知名专家学者近80人参加了这次研讨会。为反映论文与本次会议的全貌,这本由陈星、刘文忠和孙兆慧主编的《北京台研论坛(第4辑)》悉数收集了上述文章,除因编辑需要对部分稿件做了个别的技术性处理外,其余部分均依原样收录。

作者简介

刘文忠,男,内蒙古赤峰人,法学博士,副教授。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宪法与行政法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出版专著《中国农业经济立法研究》、《地方立法的民主性与科学性研究》和《宪法规则下的权利博弈》三部,学术文章50余篇,主持省部级课题9项。
陈星,男,安徽萧县人,法学博士,副教授。现为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台港澳法研究所副所长,先后在各种报刊杂志和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和时事评论300余篇。
孙兆慧 女,内蒙古人,京台经济贸易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是台湾经济、两岸经贸合作、京台经贸合作、两岸产业合作(重点是两岸旅游业、两岸农业合作)。出版专著《两岸旅游业发展与合作》,主持和参加省部级课题多项,在《亚太经济》、《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国际经济合作》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曾接受法新社记者采访,部分内容被当时的参考讯息转载。

图书目录

大陆部分(按姓氏笔画排列)
民进党现阶段大陆政策策略性运用及走向
ECFA框架下京台经贸合作前景展望
从“五都”选举看台湾政局走向
民进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海峡两岸关系史中的两条基本线索——试论中国国力发展和海峡两岸交流的重要性
两岸文化交流中的若干理论问题研究
论ECFA签订后两岸和平发展时期法律合作框架的建构
两岸关系历史性转折的实现和任务
蔡英文对民进党发展影响初探
论两岸政治定位
现状、现实与现象
简评民进党两岸政策新动向
“ECFA”之后两岸关系的走向
试论未来几年台美关系及其与海峡两岸关系的互动
国民党的党务改革及其影响
国民党重新执政后侨务政策思维简析
对和平发展阶段两岸关系的若干思考
陆资入台探析
当前岛内政局的特点及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影响
海峡两岸在金厦海域的非传统安全合作研究
后ECFA时期马英九两岸政策的分析及大陆对台策略的思考
试析甲午战争以来台湾民众民族国家意识的演变
迈入“ECFA时代”
美国对华政策中的意识形态传统及对台湾问题的影响
两岸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初探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台湾“国际活动空间”问题
论海峡两岸和平协定的基本原则
和平发展时期两岸青年交流探析
关于两岸政治谈判的思考
两岸经济合作走势分析
ECFA架构下发展涉台经济的多维思考
论国民党和民进党的“五都”选举态势
台湾年底“五都”选举的态势及影响分析

港澳台部分(按姓氏笔画排列)
民进党对“不独”的改造之路
ht时期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政策析论
拨乱反正乎,为德不卒乎——评高中历史教科书课程纲要修订草案
后ECFA时期两岸政军关系之探讨
两岸ECFA签署后的政治、军事磨合问题
论“台湾法”的立法必要性及其重点
关于大陆政要访台热潮的观察与思考
“台独”淡化于两岸政经一体化
台湾政局的特色与两岸关系的互动——台湾民意与两岸关系之分析
民主进步党的“中华民国”论述
新形势下两岸关系发展前景——兼论ECFA两岸共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探讨
后ECFA时期两岸政治谈判之展望
从“结束敌对状态”探讨当前两岸政治谈判
应将ECFA与CEPA的效能发挥至最大化
从ECFA看海峡两岸产业合作
从两岸签署ECFA看中国“经略东亚”大战略
大学生对两岸关系认知态度之研究——以南部五所私立大学为例
调动新闻、文化交流的积极性以深化两岸互信
“台胞认同祖国化”及其历史机遇
两岸关系发展的现况与展望——兼论两岸政治协商可能发展
理性分裂的台湾——分析及预测2008年“总统大选”后的台湾政治动态
后ECFA时期台湾的对外经贸空间及两岸文化交流
编后记

文摘

著作权页:



插图:



不过,王毅2009年6月18日在旧金山侨界招待会上的讲话也极具意义,他说:“两岸关系已经展现出和平发展的前景。今后的道路可能并不平坦,但前途是光明的。推进两岸关系,有两个重要的着眼点要告诉大家,一是要继续遵循先易后难、先经后政、把握节奏、循序渐进的基本思路,这是一条已经被实践证明是成功和有效的经验;二是要不断巩固和深化双方的政治互信。两岸关系要向前走,两岸的互信也要随之增强,这样才能保持正确方向,才能行稳致远。而增进互信的关键在于双方坚持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框架,并在这一原则问题上形成更为鲜明的共同认知和一致立场”。但是王毅特别强调,“先易后难、先经后政并不意味着刻意回避复杂和敏感问题”,这充分坦露北京将不回避政治谈判的立场。特别是,王毅在这场招待会上的讲话,就是刻意要指出两岸在面临政治谈判恰恰应存在的态度。他说:“我们要未雨绸缪,前瞻性地思考如何把握和对待两岸之间存在已久的矛盾和分歧,为最终破解这些难题开辟道路,创造条件”。”
当然,2009年12月30日lq在“胡六点”周年纪念发表“学习贯彻ht重要讲话座谈会上的讲话”,是终结中共年来对“和平协定”推动进程中最代表性的一次谈话。贾再度强调:“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六点意见,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涉外事务、军事安全等方面,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我们的政策主张,指明了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努力方向,为开创两岸关系的未来提供了新的契机”。所以lq呼吁:“我们要继续按照先易后难、先经后政、把握节奏、循序渐进的思路,稳步扎实地推进两岸协商和两岸关系发展进程。要积极推动两岸商签经济合作框架协定,最大限度地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积极探讨商签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协定,全面拓展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还应当着眼未来,积极稳妥地探索如何破解制约两岸关系发展的难题,为今后两岸协商政治和军事安全等问题预做准备、创造条件”。
(二)台北对“两岸结束敌对状态”看法与立场的历史背景
1.李登辉时期对“两岸结束敌对状态”的积极性
1991年2月23日由“国统会”宣布的“国统纲领”曾具体的提出“两岸应摒除敌对状态,并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以和平方式解决一切争端”。这是台北第一次对此问题表达的官方立场。
接着在1991年4月宣告“动员戡乱时期”的终止,就是最显明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的倾向。而且台湾地区的政治发展、经济建设以及外来投资,最需要的就是台湾海峡的情势稳定。即使站在民进党的立场,它的中国政策内涵与政府的“国统纲领”或执政党的大陆政策,虽有相当程度的差异,但是包括其党主席在内的民进党菁英,对于两岸签署和平协定,有助于维持和平需求,均持正面肯定的态度。
但是在1995年“江八点”正式宣告之后,特别对于双方终止敌对状态的提议,台北的反应显示得非常强烈,不管是政府高层,在野党派以及新闻媒体大都给予正面回响,特别是李登辉“总统”在1995年4月8日对“国统会”的一篇讲话里的第五点,对于“江八点”所提醒“终止敌对状态”的建议,有相当明确而且具体的看法:“民国80年宣布终止动员戡乱,确认两岸分治的事实,不再对大陆使用武力。”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