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岳飞 用150字左右描写岳飞的生平(目的是怀念他)
用150字左右描写岳飞的生平(目的是怀念他)

用150字左右描写岳飞的生平(目的是怀念他)
岳飞,南宋军事家,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抗金名将。 岳飞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其精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中国各族人民的敬佩。其在出师北伐、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下写的千古绝唱《满江红》,至今仍是令人士气振奋的佳作。其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人们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名句,表示对“岳家军”的最高赞誉。 绍兴十一年(1142)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大理寺狱中。1162年,宋孝宗时诏复官,諡武穆,宁宗时追封为鄂王,改諡忠武,有《岳武穆集》传世。
岳飞的简介40字左右
岳飞,字鹏举,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曾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作战,挥师北伐,先后收复很多中原失地。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他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后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于1142年1月屈死。
岳飞的气节故事(100字左右)
史书载,岳飞可以挽弓三百斤,弩八石,能左右射.后来岳飞在与敌人作战时,杀敌将黑风大王(居数日,复遇敌,飞单骑持丈八铁枪,刺杀黑风大王,敌众败走.).后来,贼王善、曹成聚集兵马号称五十万,岳飞所部只有八百,手下士兵都十分害怕.这时岳飞却十分镇定,言:“吾为诸君破之.”然后左手挟弓,右手拿矛,冲击敌阵,结果五十万大军大乱,岳飞乘势大败敌军(贼王善、曹成、孔彦舟等合众五十万,薄南薰门.飞所部仅八百,众惧不敌,曰:“吾为诸君破之.”左挟弓,右运矛,横冲其阵,贼乱,大败之.).
文才横溢,儒将风范
岳飞的文才自不必说,数十首诗词足以说明.除此之外,他爱好读书,书法颇佳,时人称“室有邺架”、“字尚苏体”(邺架,形容藏书极多;苏体,苏东坡书法甚好,岳飞学的便是苏体).他还爱与士子文人交往,“往来皆高士”.
关于岳飞的作文400字左右。
不知道你要什么型别的……
梦中的军团
这是一个立满英雄的舞台,这是一个个性张扬、群星璀璨的军团。在这个舞台上走过一批个性张扬的英雄,他们或羽扇纶巾、笑指江山,或临机果绝、百战百胜,或骁勇善战、威震敌胆,他们个性张扬而不跋扈、成就骄人而不骄横、相互竞争却又相互扶持。岳飞、牛皋、张宪、岳云、杨再兴……一串流光异彩的名字,他们轻生死、重道义、男儿本色,正是他们和许许多多的热血儿郎建立起了一支中国民族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铁血军团,写就了中华历史上一段千古不衰的经典传奇,他们生于一个乌云压城城欲摧的时代,更是一个身为武将而悲哀的时代-“满朝只见文官坐、未见武将立几何”,当普天下的人都为这个时代而绝望的时候,他们却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天下的人,他们没有绝望,他们是国家的希望,他们就像漫天乌云和黑暗遮不住的群星,划破夜空照亮人间,又像漫天冰雪中的一堆炭火,扫除寒冷温暖人间。
他们处于乱世、朝不保夕,却依然坚守着“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抢夺”的崇高信念深得百姓爱戴,君不见宜兴生祠香火盛、吉虔顿拜人频多。他们面对强敌,骁勇善战,克建康、复襄阳、平洞庭、战郾城、斗颖昌威震敌胆,君不见大军方集尚未动、敌酋已议降与逃,敌人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这包含了敌人对他们的恐惧,也包含了敌人对他们的尊敬。
八百年来,他们前进的脚步声贯穿历史的时空,时至今日,依然整齐而洪亮、强劲而有力,他们闪光的足迹,勾起后人无限的遐想,引领后人前去追寻。
呜呼,我大华何时方能再现这梦中的军团。
宋江生平事蹟的描写1000字左右
宋江(?~1124),字公明,北宋末年山东水泊梁山农民起义领袖,也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第一号人物,为梁山起义军领袖。宋江在一百单八将稳坐梁山泊第一把交椅,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绰号呼保义,又号及时雨,人称孝义黑三郎。身材矮小,面目黝黑。原为山东郓城县押司,后因私放晁盖等人,被阎婆惜捉住把柄,以至于杀了阎婆惜后连夜逃走,辗转周折上了梁山。晁盖死后继任梁山大寨主,主张并接受朝廷的招安,接连出征辽国、田虎、王庆、方腊等,屡立战功,最后被高俅等奸臣设计用毒酒害死。
宋江,字公明,是山东省郓城县的文官,他为人仗义,颇有侠士风度,江湖上的豪客们都很钦佩他,尊称他为及时雨。某年,山东东部大旱,许多灾民都来郓城县找饭吃。灾民中有一个姓阎的妇女,因为旱灾,丈夫死了连个棺材都没有,只得带着女儿惜姣在道旁乞讨。这时宋江正从县衙出来,见此情景,把兜里的钱都给了老妇,便带着他的随从张文远离去。没多久,老妇为报恩,要宋江娶阎惜姣为妾,二人住在乌龙院里朝暮相爱。而张文远一直醉心惜姣的美艳,经常揹著宋江寻找借口亲近惜姣。此时,杨志即将押运送给蔡京的生辰纲十万金赴京。此事为宋江的好友晁盖得知,急忙与刘唐、吴用和阮氏三雄商议劫取生辰纲。梁山泊众头领都认为寨主王伦卑鄙吝啬想除掉他,然后立晁盖为寨主。于是特派林冲前去征求意见,刘唐、吴用也极力规劝,晁盖犹豫不决,正在纷纷议论时,宋江来此说晁盖等人劫生辰纲的事已被县令获悉,就要派兵抓人了。晁盖顺势与刘唐、吴用随林冲在忠义堂拜见王伦,乞求收纳他们。王伦害怕官兵的追踪,不想答应,然而林冲怒形于色,王伦不得不答应了他们的要求。晁盖自安居于水泊后想起那冒险来拯救自己的宋江,十分挂念他的近况,就命刘唐前去探望。刘唐来到乌龙院外正巧听见惜姣和张文远私语声,刘唐正想探个究竟,宋江已匆匆来此,刘唐来不及细语就示意指向阎张幽会处。奸情既已败露,张文远惶恐万分,而惜姣忽生一计,反咬刘唐非礼,幸得文远搭救才免污辱。刘唐有口难辩,返身离去,宋江忽有所悟追来解释说,这事我早已知晓,希望你不要介意。刘唐将来意告之后离去。王伦认为晁盖喧宾夺主,深为忌妒,多次与心腹商议除掉晁盖,林冲得知大怒,先动手杀了王伦,准备立晁盖为寨主。晁盖说,我不如宋江,众将表示同意并请刘唐给宋江写信迎接,宋江本想归心于梁山泊,见此书信实为欣喜。然而想到上有老父哪敢为寇,犹豫中将书信带进乌龙院,又被惜姣所得,倒成了惜姣要挟离婚的证据,宋江不得已抽刀杀死了阎惜姣,自己也被关进监狱。幸亏有两名狱卒曾受恩于宋江,将宋江放走,这时梁山泊的林冲、李逵等人前来搭救,林冲等人将追来的官兵打败,安全抵达山寨,而张文远羞愧难容举刀自杀,宋江在众人的拥戴下从此成为梁山泊的头领。
描写岳飞的诗
吊岳飞
胡铨(宋)
匹马吴江谁着鞭,惟公攘臂独争先。
张皇貔貅三千士,搘拄乾坤十六年。
堪悯临淄功未就,不知钟室事何缘。
石头城下听舆论,万姓颦眉亦可怜。
观岳侯石像
薛季宣(宋)
万死何知狱吏尊,威名盖代古难存。
二桃岂以功高赐,一舸不容身退论。
几见饮江思道济,缪为影象肖王敦。
沉碑千古蛟川恨,付与无穷客断魂。
岳武穆王墓
叶绍翁(宋)
万古知心只老天,英雄堪恨复堪怜。
如公少缓须臾死,此虏安能八十年!
漠漠凝尘空偃月,堂堂遗像在凌烟。
早知埋骨西湖路,悔不鸱夷理钓船!
谒岳王坟
郑超(宋)
我来拜谒岳王坟,松柏苍苍上宿云。
臣子报君终一死,权奸卖国欲中分。
鹰扬当日谁能及,雁叫中原不可闻。
石马石人山寂寂,英雄于此忆将军。
谁知道岳飞的资料,600字左右?
岳飞(1103~1141)是南宋著名的将领。 在以往的教科书中,岳飞都被尊称为民族英雄。在岳飞一生中,有许多精彩的故事。
据史书记载,岳飞年青时勤奋好学,并炼就一身好武艺。19岁时投军抗辽。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为国的戎马生涯。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同年,金军攻破开封,俘获了徽、钦二帝,北宋王朝灭亡。靖康二年五月,康王赵构登基,是为高宗,迁都临安,建立南宋。岳飞上书高宗,要求收复失地,被革职。岳飞遂改投河北都统张所,任中军统领,在太行山一带抗击金军,屡建战功。
1129年,金将兀术率金军再次南侵,杜充率军弃开封南逃,岳飞无奈随之南下。岳飞在广德攻击金军后卫,六战六捷,之后又在金军进攻常州时,率部驰援,四战四胜。从此,岳飞威名传遍大江南北,声震河朔。七月,岳飞升任通州镇抚使兼知泰州,拥有人马万余,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骁勇的抗金劲旅“岳家军”。
绍兴三年,岳飞得高宗奖“精忠岳飞”的锦旗。绍兴六年,岳飞再次出师北伐,此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名词《满江红》。
1119年,高宗和秦桧与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纳贡,这使岳飞不胜愤懑。次年,兀术撕毁和约,再次大举南侵。岳飞奉命出兵反击。
在朱仙镇,岳飞招兵买马准备渡过黄河直捣黄龙府。这时高宗和秦桧却一心求和,连发十二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岳飞回临安后,即被解除兵权。绍兴十一年八月,高宗和秦桧派人向金求和,金兀术要求“必先杀岳飞,方可议和”。秦桧于是诬岳飞谋反,将其下狱。1142年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风波亭。宁宗时,岳飞得以昭雪,被追封鄂王。
岳飞的生平事蹟(600字)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出生于北宋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县)的一户佃农家里,青年时代,正遇上金女真贵族对宋发动大规模掠夺战争。他亲眼目睹北宋灭亡前后的惨痛史实,和当时中原沦陷区的人民呼吸相通,有坚决抗击女真贵族民族压迫,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和要求。
北宋末年,深受民族压迫的汉族、契丹族、渤海、奚等各族人民,“仇怨金国,深入骨髓”,纷纷自动组织起来反抗。
从十二世纪二十年代起,黄河南北、两淮之间,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金民族战争。岳飞和抗金名将宗泽、韩世忠等一道,站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可是,腐败的北宋统治集团,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1127年(靖康二年),徽宗赵佶、钦宗赵桓被掳走后,继而接位的南宋小朝廷的头目赵构,同样是个投降派。他偏安于江南一地,沉醉于歌舞逸乐之中,没有真正组织抗金民族战争并把它进行到底的决心和打算,所不同的是一面信用秦桧等投降派,通过他们出面进行一系列议和投降活动;一面则利用宗泽、岳飞、韩世忠等抗战派,抵挡金军的凌厉攻势,以保住他的皇帝宝座和积累屈膝求和的资本。到了十二世纪二十年代中期,东自江淮、西至陕西一线的宋、金双方对峙的军事分界线形成后,赵构、秦桧统治集团,实际上已经成了南宋抗金斗争最大绊脚石;反过来,岳飞、韩世忠等抗战派,则成了赵构、秦桧投降派活动的最大障碍。南宋朝廷内部抗战派与投降派的斗争,日趋尖锐。
岳飞坚决反对议和,主张抗战到底,置个人荣辱安危于度外,对赵构、秦桧的投降活动进行坚决斗争。1139年(绍兴九年),岳飞在鄂州(今湖北武昌)听说宋金和议将达成,立即上书表示反对,申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并直接抨击了“相国”秦桧出谋划策、用心不良的投降活动,使“秦桧衔之(抱恨)”。和议达成后,高宗赵构得意忘形,颁下大赦诏书,对文武大臣大加爵赏。可是,诏书下了三次,岳飞都加以拒绝,不受开府仪同三司(一品官衔)的爵赏和三千五百户食邑的封赐。他在辞谢中,痛切地表示反对议和:“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并再次表示收复中原的决心,“愿定谋于全胜,期收地于两河,唾手燕云,终欲复仇而报国。”这无异于给宋高宗当头泼了冷水,从而更使赵构、秦桧怀恨在心。“但岳飞不顾个人得失,坚持抗战到底的立场,率领军队,联络北方义军,卓有成效地从事抗金战争,筹划收复中原、统一祖国,成为全国抗金民族战争中的有力支柱。
1139年(绍兴九年)夏,金兀术撕毁绍兴和议,倾巢而出;再度发动大规模的对宋战争。在东、西两线军取得对金大捷的形势下,岳飞挥兵从长江中游挺进,实施锐不可挡的反击”,他一直准备着的施展收复中原抱负的时机到来了。
岳家军进入中原后,受到中原人民、忠义民兵的热烈欢迎。这年七月,岳飞亲率一支轻骑驻守河南郾城,和金兀术一万五千精骑发生激战。岳飞亲率将土,向敌阵突击,大破金军“铁浮图”(侍卫亲兵)和“柺子马”(左右两翼钳攻的骑兵),把金兀术打得大败。岳飞部将杨再兴,单骑闯入敌阵,想活捉金兀术,可措没有找到,手杀敌人数百,身被几十处创伤,豪勇无比。岳家军将士具有“守死无去”的战斗作风,敌人以排山倒海的大力,也不能把岳家军阵容摇动。郾城大捷后,岳飞乘胜向朱仙镇进军(离金军大本营汴京仅四十五里),金兀术集合了十万大军抵挡,又被岳飞打得落花流水。岳飞这次北伐中原,一口气收复了颍昌、蔡州、陈州、郑州、郾城、朱仙镇、消灭了金军有生力量,金军全军军心动摇,金兀术连夜准备从开封撤逃。南宋抗金斗争有了根本的转机,再向前跨出一步,沦陷十多年的中原。就可望收复了。岳飞兴奋地对大将们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破掉酒戒庆祝)”而金军则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
但是,外敌难以撼动的岳家军,却遭到了南宋朝廷内部投降派的摧残。就在这抗金战争取得辉煌胜利的时刻,甘心充当儿皇帝的高宗赵构,因担心一旦中原收复,金人放回他的哥哥钦宗,他就保不住皇位,而急切地希望与金入议和。金人安插在南宋朝廷里窃取了宰相高位的内奸秦检,也抓住高宗这个难言的心病大肆活动,破坏岳飞的抗战。他们狼狈为奸,密谋制订了全线撤军、葬送抗金大好形势的罪恶计划。他们首先命令东西两线收兵,造成岳家军孤军突出的不利态势后;即以“孤军不可久留”为名,连下十二道金牌(红漆金字木牌),急令岳飞“措置班师”。在要末“班师”、要末“丧师”的不利形势下,岳飞明知这是权臣用事的乱命;但为了储存抗金实力,不得不忍痛班师。岳飞愤慨地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诸郡,一朝全休!社稽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岳飞的抗金英勇斗争,至此被迫中断。 岳家军班师时,久久渴望王师北定中原的父老兄弟,拦道恸哭。岳飞为了保护老百姓的生命财产,故意扬言明日渡河,吓得金兀术连夜弃城北窜,准备北渡黄河,使岳飞得以从容地组织河南大批人民群众南迁到襄汉一带,才撤离中原。这时,有一个无耻的书生,骑马追上金兀术扣马而谏:“太子(兀术)毋走,京城可守也,岳少保兵且退矣!……自古没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金兀术这才又整军回到开封,并以不费吹灰之力,又把中原土地夺了回去。
岳飞一回到临安,立即陷入秦桧、张俊等人布置的罗网。1141年(绍兴十一年),他遭诬告“谋反”,被关进了临安大理寺(原址在今杭州小车桥附近)。监察御史万候*(音末期屑)亲自刑审、拷打,逼供岳飞。与此同时,宋金政府之间,正加紧策划第二次和议,双方都视抗战派为眼中钉,金兀术甚至凶相毕露地写信给秦桧:“必杀岳飞而后可和。”在内外两股恶势力夹击下,岳飞正气凛然,光明正大,忠心报国。从他身上,秦桧一伙找不到任何“反叛朝廷的证据,但岳飞却仍于绍兴十一年农历除夕夜,被赵构“特赐死”,杀害于临安大理寺内,年仅三十九岁。岳飞部将张宪、儿子岳云亦被腰斩于市门。岳飞父子及张宪死于奸臣昏君之手,激起了抗金军队和老百姓的强烈愤怒,韩世忠当面质问秦桧,秦桧支吾其词“其事体莫须有(也许有)。”韩世忠当场驳斥:“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民族英雄岳飞,就在“莫须有”的罪名下,含冤而死。临死前,他在供状上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这是悲愤的呼喊!
岳飞虽然被杀害了,但他的精忠报国的业绩是不可磨灭的。正是他,表达了被压迫民族的要求,坚持崇高的民族气节,在处境危难的条件下,坚持了抗金的正义斗争,并知道爱护人民的抗金力量,联合抗金军民一道,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使南中国人民免遭金统治者的蹂躏,从而保住了高度发展的中国封建经济和文化,并使之得以继续向前发展。岳飞不愧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
岳飞遇害后,临安义士隗顺,负尸越城,草草地埋葬于九曲丛祠旁。为了便于以后识别,隗顺将岳飞随身佩带的玉环系于遗体腰下,坟前种植了两棵桔子树。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因重修栖霞岭下岳飞庙墓,追寻岳飞初葬地,终于在杭州市众安桥螺丝山下扁担弄内的红纸染坊旁,找到了最初的岳坟。1876年(光绪二年),在这里修建“忠显庙”,杭人俗呼为“老岳庙”。
岳飞死后二十年,即1162年6月(绍兴三十二年五月)宋孝宗赵*继位,七月下令给岳飞平反昭雪,“追复原官”,并以五百贯的高价购求岳飞遗体,“以礼改葬”。
描写岳飞的成语
【精忠报国】
【为国捐躯】
【忠臣良将】
【气壮山河】
【身先士卒】
【赏罚分明】
【秋毫无犯】
【长驱直入】
【孤军奋战】
【锐不可当】
【直捣黄龙】
描写岳飞的对联
上联:遗蹟镇栖霞,洒酒重瞻新庙貌
下联:大旗悬落日,憾山愿学古军容
上联:千秋冤案莫须有
下联:百战忠魂归去来
上联:青山有幸埋忠骨
下联:白铁无辜铸佞臣
上联:正邪自古同冰炭
下联:毁誉于今判伪真
上联:百战妙一心运用
下联:两言决千古太平
上联:王业偏安,叹息北征将士
下联:精忠报国,伤心南渡君臣
注:岳飞字鹏举,河南汤阴人。 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