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香玉哪里人 [常香玉简介]常香玉简介 常香玉个人资料照片
[常香玉简介]常香玉简介 常香玉个人资料照片
[常香玉简介]常香玉简介常香玉个人资料 照片 常香玉简介常香玉个人资料照片 常香玉是中国著名的花旦,当时的常香玉出演过很多的经典的作品,但是由于影视剧并不是很发达,所以当时常香玉的知名度并不 是很高,直到七十年代,常香玉才渐渐走入大家的视线中呢,下面我 们就看看常香玉的资料吧 常香玉初学武丑、小生、须生,后专演花旦。当时的中国影视剧刚刚起步,所以后面的时候常香玉开始接拍一些电视剧 常香玉真正成名是在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当时的常香玉可以说是中国内地影视剧中的大腕,大家都想做常香玉的徒弟 常香玉是长拍的创始人,常香玉的唱腔十分的浑厚,以前女子的唱腔都很委婉,常香玉另辟蹊径,取得成绩很大 常香玉演过很多的电视剧,比如说《花木兰》、《拷红》、《断桥》、《大祭桩》、《人欢马叫》、《红灯记》等电视剧 不过2004 年的时候常香玉因为生病去世,当时的常香玉已经 82 岁高龄了,常香玉的去世对于中国影视界来说是一个损失 常香玉,河南巩县人,中共党员,豫剧艺术家。曾被选为第一、二、三、五、六、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中国文联荣誉委员, 曾担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戏剧家协 会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河南省文化厅顾问 等职务;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文化部荣誉奖、中国文联优秀工作者等 称号。
常香玉断桥_常香玉-基本资料 常香玉艺术家:常香玉 夫:陈宪章,剧作家。有5个子女 常香玉断桥_常香玉-人物简单介绍 常香玉常香玉自幼随父张福仙学戏,9 岁去密县太乙新班搭班, 并拜翟燕身、周海水为师,学豫西调。初习小生、须生,后专工旦角。 11 岁即登台演出,14 岁以演出新改编的《西厢》而闻名开封,15 成为豫剧三鼎甲之探花。她在艺术上勤奋好学,勇于革新,曾广泛吸收京剧、评剧、秦腔、河南曲剧以及坠子、大鼓等艺术之长,以丰富 自己的唱腔和表演,同时把风格不同的各种豫剧唱腔豫东调、祥 符调、沙河调等,融会于豫西调中,独创新腔,成为豫剧中的一支主 要流派。她的演唱热情奔放,有刚有柔,挥洒自如;做功刚健清新, 优美大方。代表剧目有《拷红》、《白蛇传》、《花木兰》、《战洪州》、 《大祭桩》和现代戏《人欢马叫》、《红灯记》等,戏路宽广。1948 年,在西安创办香玉剧校,教学和演出相结合,培养了不少演员。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香玉剧社。1951 年,为支援抗美援朝, 率领剧社在西北、中南和华南等地义演,以全部收入捐献“香玉剧社 号”战斗机,被誉为“爱国艺人”。被选为第一、二、三、五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2 年,曾出席维也纳世界人民和平大会。同年, 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荣誉奖。1956 年,河南豫剧 院成立,任院长。1959 年加入gcdzg。1979 年,当选为中国戏 剧家协会副主席,曾任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她的传世名言是戏比天 大。2004 月27日国务院追授已故豫剧大师常香玉“人民艺术家” 荣誉称号。 常香玉断桥_常香玉-人生经历 常香玉的爸爸也曾经是个唱戏的,后来因为嗓子受伤,就在戏班里做一些打杂的事情。常香玉小之际家境十分贫寒,3 个姑母都是童养 媳,大姑二姑都被人打死了,常香玉为了躲过被卖做童养媳的命运, 只能随着爸爸学戏。当时爸爸对她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宁可让你跟 我学戏被我打死,也不能让别人把你给打死。”开始常香玉先是跟着 爸爸学戏,后来爸爸请了老师专门教她。从9岁开始爸爸就经常因为 学戏的事情打骂常香玉,一直打到她二十岁,最严重的一次是爸爸在 车上因为她学不好戏而狠打她,让周围的老乡误以为常香玉的爸爸是 个人贩子。常香玉告诉我们她的老爸爸是个很有眼光、很有见解的人, 常派唱腔的形成最早就是由他帮常香玉改戏开始的。 在那个年代唱戏的人地位极低,很多人把他们称为“戏子”。
常香玉本名叫张妙龄,因为族长觉得他们家族中出了个唱戏的,感到丢人, 不准她姓张,死后也不准她进张家祖坟。后来遇到一位常老大,拜为 义父,开始姓常。常老大对常香玉就如同自己的女儿一样,至今常香 玉还不能忘记常老大给她做的烧饼加肉。 1937年14 岁成名 爸爸为了让常香玉积累舞台经验,让年幼的她参加各种演出,“我老爸爸是让我小生、武生、丑角、老婆,什么角都让我演。”就这样, 年仅14 岁的常香玉便已经小有名气了,用她自己的话说:“那时候我 就有身价了,1 个月就能挣八块大洋了。” 常香玉是个性格极其倔强的女子,她的倔强成就了她的事业,她的倔强也不允许她向任何人低头,老人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一 次,有个三青帮头子娶小老婆,要常香玉去唱堂会。常香玉没办法只 能去,在现场唱的是一出悲剧《孔雀东南飞》,这个流氓大怒,要打 她,常香玉跳到桌子上,把手里的两枚戒指吞到肚子里自杀,后来被 人抢救了过来。 常香玉和陈宪章十九岁那年常香玉演一台新戏,请了许多知名 人士去看,陈宪章就是其中1 个。演出结束后,大家纷纷发表意见。 陈宪章的发言引起了常香玉的注意。他针对常香玉戏中的一句台词 说:“‘我看他眉清目秀人忠厚’这句词用得不准确。
你根本就不了 解他,就怎知眉清目秀的人一定是忠厚老实的呢?”常香玉听了之后, 觉得这个人不仅懂戏,还很幽默,就这样对他有了好感。尽管当时的 陈宪章已经结婚,但这并没有阻挡常香玉对他的爱慕。“那时候我觉 得他是个好人,有文化,还是个河南人,那时候不懂谈恋爱,也不敢 往那去想,反正心里光想着那个人的样。 两人刚认识之际,有一次陈宪章到常香玉家,为表示对她的好感,就向她要了1 个道具—剪子。陈宪章说你的指甲太长了,我帮你 剪一下吧,常香玉刚把手伸出来,手就被陈宪章抓住了。常香玉形容 当时的情形是:“我当时的心是乱极了。砰砰砰地跳,不知道该说什 么”。后来因为常香玉父母极力反对,他们因此曾分开过八个月。 在常香玉和陈宪章结婚前,她曾经对陈宪章提出过3个条件, 一是她不嫁当官的人,二是不给别人当小老婆,三是不能因为她是个 唱戏的就看不起她。“阮玲玉的死对我有很大刺激,我就想着,我这 个人如果不找个好丈夫结婚也是那个下场。” 对于常香玉提出的要求,陈宪章一一答应,与前妻离了婚,并且把官辞了。结婚后陈宪章更是放弃了一切,专心为常香玉的事业奔 波。加之陈宪章自幼喜爱戏剧,也很有艺术天赋,开始为常香玉编写 剧本,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花木兰》。
![常香玉哪里人 [常香玉简介]常香玉简介 常香玉个人资料照片](http://img.zhputi.com/uploads/21a9/21a98d6e142ccf6bc9399dfc81cb85f212945.jpg)
其实可以说,没有陈宪章就没 有后来的常派豫剧艺术。常香玉从小没学过文化,认识陈宪章后才一 点点学习看报。为了不让其他事情分散常香玉的精力,陈宪章把里里 外外的事情都承担了下来,对常香玉的照顾更是无微不至,他觉得无 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能影响常香玉的演出,那样会对不起观众。“宪 章是帮我帮惯了,所以我什么都不会,除了唱戏,别的都不会,他不 仅给我教词还要解释,里头每句词的意思他都要解说。我们家里头的 大大小小,所有的一切事情都不跟我讲,天塌下来的事情也不能跟我 晚年的陈宪章和常香玉如今,陈宪章老先生已经去世三年了, 在他病重的那段日子里,常香玉每天都要到病床边去陪伴他,“我每 次去之际,他总是抓着我的手,不想让我离开。”在那段日子里,常 香玉主张给已经无药可医的老伴实施安乐死,“我知道老头受罪,我 希望他早走。”在陈宪章刚离开的那段日子里,常香玉痛苦极了常香玉简介,她 曾经跟女儿说过这样的话:“你说你爸那么聪明的 个人,他怎么就不发明 种药,让我们俩同时一天死?”陈宪章的骨灰就放在常香玉的房间里,常香玉说,有这个在,我即可天天跟他说说话。常香玉很 坚强,在丈夫离开没多久后就从巨大的痛苦中走了出来,因为她觉得 她要高高兴兴的活着。
在朝鲜战争时期,常香玉带领着整个香玉剧社奔赴朝鲜战场,为志愿兵进行慰问演出,那时候常香玉马不停蹄的演出,为的就是用自己 微薄的力量为国家、为社会做点什么。“伤兵我去慰问,看见伤兵我 就心疼。” 在抗美援朝时期,政府发出号召,要全国人民捐献飞机、大炮,常香玉知道后就同丈夫商量要为国家捐赠一架飞机。他们决定在各地 举办演出,将演出得到的钱用来捐赠飞机,陈宪章特地为此写了剧本 《花木兰》,经过半个月的准备,终于开始了演出。在这个过程中各 地的政府和老百姓都极为支持,许多人听说是为国家捐赠飞机,纷纷 把身上的手饰摘下来,捐赠出来。就这样,香玉剧社在全国各地整整 跑了两年,终于筹到了 15 亿人民币,捐献了一架名为“香玉剧社号” 的米格15 战机。 常香玉断桥_常香玉-活动年表 常香玉1952 年11 月14 日,农历壬辰年九月廿七日:第一届全 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结束 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在北京结 束,在怀仁堂举行闭幕式,由沈雁冰主持,ze总理到会发表了重 要讲话,周扬作题为“改革和发展民族戏曲艺术”的总结报告。其中, 周信芳在会上演出了《徐策跑城》。 周信芳、梅兰芳、程砚秋、袁雪芬、常香玉、王瑶卿、盖叫天等同时荣获大会荣誉奖,马彦祥为演员发奖。
武汉市楚剧团的楚剧《葛麻》 获奖。 1953年10 日,农历癸巳年八月廿七日:中国人民第三届赴朝慰问团5000 余人离京赴朝,总团团长为贺龙,老舍为14 长,刘芝明任文艺工作团总团长,马彦祥任文艺工作团副总团长。参加慰问团的北京市的艺术家有:梅兰芳、洪深、陈沂、史东山、程砚 凯、常香玉、丁果仙等。北京市文联和北京市文艺处干部江山、考诚分别担任慰问团评剧团的协理员、辅导员赴朝协助工作与体验生活。 常香玉在朝鲜前线,周信芳、梅兰芳合演《打渔杀家》,周信 芳、马连良合演《群英会借东风》,程砚秋演出《骂殿》、《三击掌》, 程砚秋、马连良合演《审头刺汤》、《法门寺》、《甘露寺》、《桑园会》 等剧,受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的亲切接见。 各艺术表演团体在朝经过2个多月的慰问演出后,先行陆续回国。 1989年10 月12 日,农历己巳年九月十三日:第一届中国金唱片奖 揭晓 中国唱片总公司为庆祝中国唱片出版事业40 周年,在北京隆重举 行第一届中国金唱片奖。共设两个奖项,8 八个单位和个人获奖。 常香玉断桥_常香玉-捐献飞机 常香玉为志愿军捐献的战斗机常香玉与“香玉剧社号”战斗机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抗美援朝战争馆》里,陈列着一份已经褪色的《香玉剧社半年来捐献演出的工作总结》。
这份《总结》 真实地记录了豫剧著名演员常香玉为志愿军捐献飞机,1951 拂去历史的尘埃,打开这份珍贵的文献,让我们去追寻常香玉这位爱国艺人带领香玉剧社在全国6 省市巡回义演的历史轨迹。1951 月,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向全国人民发出了为志愿军捐献飞机、大炮、坦克的号召后,全国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捐献武器运动高潮, 各行各界的人士都积极投身于捐献活动。豫剧演员常香玉和她领导的 “香玉剧社”决心到全国一些大城市巡回义演,用演出的收入为志愿军 购买一架战斗机。为此,常香玉卖掉了自己的一部卡车,拿出多年的 积蓄,作为捐献义演的资金。为了不影响到外地演出,常香玉把自己 的三个孩子全都送进托儿所。 “常香玉号”战斗机1951 日,常香玉带领剧社人员从西安出发,先后在开封、郑州、新乡、武汉、广州、长沙六个城市进行 了半年的巡回义演,演出170 多场,观众达30 多万人。她们在各地 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仅在开封、郑州、新乡3 地演出,就得义 演捐款 月,常香玉带领全社演职员胜利返回西安。现陈列在《抗美援朝战争馆》的《香玉剧社半年来捐献演出工作 总结》,就是这次捐献义演的真实记录,成为常香玉和香玉剧社为志 愿军捐献飞机的有力见证。
经过半年的巡回义演,常香玉和香玉剧社 终于实现了为志愿军捐献一架飞机的愿望,飞机被命名为“常香玉剧 社号”。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驾驶着“常香玉剧社号”战斗机在朝鲜上 空穿云破雾同美军搏击,打击侵略者。 常香玉和香玉剧社为志愿军捐献义演的活动,在全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受到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好评,称其为“爱国艺人”和“爱 国主义的典范”。志愿军归国代表团特向她赠送锦旗,并在常香玉代 表祖国人民赴朝慰问志愿军时,又向她献上束束鲜花,以感谢她为抗 美援朝战争做出的贡献。常香玉也在朝鲜前线为志愿军演出了香玉剧 社在义演唱会中最精彩的节目——豫剧《花木兰》。她说:“前方同志 拼了命,流了血常香玉简介,保卫了我们的幸福生活,而我们为抗美援朝捐献一 架飞机,这能算得了什么呢?” 常香玉断桥_常香玉-个人作品 “代表作有《花木兰》、《拷红》、《断桥》、《大祭桩》、《人欢马叫》、《红灯记》等。 在朝鲜前线,周信芳、梅兰芳合演《打渔杀家》,周信芳、马连良合演《群英会借东风》,程砚秋演出《骂殿》、《三击掌》,程砚秋、 马连良合演《审头刺汤》、《法门寺》、《甘露寺》、《桑园会》等剧,受 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的亲切接见。
常香玉断桥_常香玉-艺术特色 “常派”唱腔字正腔圆,运气酣畅,韵味淳厚,格调新颖,以声绘情、以情带声,多彩多姿,雅俗共赏,表演刚健清新、细腻大方, 内涵深邃、性格鲜明,在表达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上,细致入微,一 人一貌,栩栩如生。 在艺术上广泛吸收京剧、评剧、秦腔、河南曲剧以及坠子、大鼓等艺术之长,同时把风格不同的各种豫剧唱腔--豫东调、祥符调、沙河 调等,融会于豫西调中,独创新腔,成为豫剧中的一支主要流派,被 誉为“豫剧皇后”。 常香玉断桥_常香玉-人物逝世 分,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因病逝世,享年 82 岁。遗体已经安放在殡仪馆。 常香玉生前曾经要求不要发讣告。 常香玉断桥_常香玉-戏剧人生 剧中青年时期的常香玉与《常香玉》 故事从2004 日开始,豫剧大师常香玉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已经是满头白发的她开始回忆人生 81 年中的经历:学戏被逐出 家门、遇到一生的伴侣陈宪章、智斗土匪……5 22日晚,当大型 豫剧《常香玉》将这戏曲人生一幕幕真实的往事在郑州舞台上上演时, 台下的观众流泪了。 分,随着熟悉的《花木兰》唱段旋律的响起,豫剧《常香玉》演出开始。白色的效果灯打在天幕上,乐池中飘出了悠扬的丝 竹管弦,原本嘈杂的剧场霎时间安静下来。
一身红衣,满头白发,当老年常香玉的扮演者王慧走上舞台时,台下掌声雷动。依稀间,观众仿佛看到那位慈祥的老人又回到了舞台上。 此次由河南豫剧一团排演的大型豫剧《常香玉》,由豫剧名家王慧、 李金枝主演。 故事回到了解放前,1个名叫张妙龄的 岁女孩因为酷爱唱戏被逐出家门,失去了自己的姓氏。她离开故土,改名叫常香玉。几年后, 她终成为豫剧名角,也找到了自己的爱情,在陕西宝鸡遇到了一生的 挚爱———陈宪章。“香玉,我要做背你一辈子的哥哥!”当舞台上的 陈宪章许下如此的誓言时,台下掌声雷动,不少戏迷眼睛里闪烁着点 点泪光。从此夫妻共同走过“戏比天大”的一生。 剧中老年时期的常香玉离豫剧开演还有一段时间,常香玉的几 位挚友早早地坐在郑州艺术馆的观众席上,他们有同常香玉合作 66 年的琴师王冠君与老伴蓝继策;著名豫剧评论家荆华;常香玉的大弟 子———来自陕西的陈玉鼎老人;著名作曲家朱超伦。 80的琴师王冠君的身体不好,每走 步都需要人搀扶,但就是这样,他仍然坚持看完了两个半小时的演出,台上的常香玉落泪, 台下的他也落泪。来自我省的戏迷———72 岁的陈玉鼎老人边看边 落泪。1948 年他就开始和常香玉学戏,舞台上的捐飞机、慰问演出 的故事他都经历过。
“太精彩了,仿佛大师又回来了!”“张妙龄出来 了!”“陈宪章出来了!”1 个个熟悉的身影向戏迷走近。“香玉”哭,观 众跟着一起哭,“香玉”笑,观众也跟着一起笑。在演出的两个半小时 里,掌声一共响起了31 次。掌声中寄托了戏迷的无限哀思。 “有多余的票吗?有多少我要多少!”晚上7时半,记者来到郑州艺 术馆门口时,就被一群票贩子围住了。看到记者手中的票,一位票贩 子给出了80 元价钱,这种场景记者觉得有些奇怪,因为记者了解到, 此次豫剧《常香玉》是首次专场演出,并不对外售票。一位郑州戏迷 为了看这场演出,张女士在下午6 时就来到了艺术馆门口,幸运地从 票贩子手中以90 元钱买了一张,“听了一辈子常香玉的戏,我也想去 听听别人是怎么唱她的。” 比起郑州的想看戏的戏迷来说,由本报寻找的西安四位“和常香玉有故事的人”的戏迷非常幸福,在河南豫剧一团的安排下,四位戏迷 坐在前排,欣赏这部优秀的戏剧。西安的鞠影凡女士告诉记者:“我 太幸福了!爱戏听戏一辈子,这次能在《华商报》的安排下到河南听 豫剧,这是我一辈子都难忘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