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万振羽 第一节 献公振羽――雨金栎阳艰难兴国

火烧 2023-02-09 08:54:58 1049
第一节 献公振羽――雨金栎阳艰难兴国   公元前384年,秦献公即位。秦献公就是灵公的儿子连,又名师隰(xí)。 gt   秦献公生于秦灵公元年(前424),灵公去世后,年仅 10岁的公子连为了以防不
万振羽 第一节 献公振羽――雨金栎阳艰难兴国

第一节 献公振羽――雨金栎阳艰难兴国  

  公元前384年,秦献公即位。秦献公就是灵公的儿子连,又名师隰(xí)。 >   秦献公生于秦灵公元年(前424),灵公去世后,年仅 10岁的公子连为了以防不测,就设法跑到魏国躲了起来,这一躲就是30年。在魏流亡期间,公子连亲眼目睹了魏国的改革及其辉煌成果,并对其产生了深刻的印 象。秦国的困顿低落与魏国的蓬勃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极大地刺激了公子连,即位之后,他便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力图改变秦国的落后面貌。 > >    秦献公登上君位的第一个改革措施就是“止从死”,废除自秦武公以来实行了300多年的以人殉葬制度,此举受到了秦国民众的赞扬。在此之前,秦国的奴隶主 贵族常常以殉葬人的数量和质量来显示自己的身份,秦国每年都要杀死大量的青壮年奴隶。废除以人殉葬,为秦国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对秦国的农业和 工商业生产非常有利。作为殉葬制度的变通措施,秦国的奴隶主贵族开始以陶俑代替真人殉葬。第二,秦国地多人少,秦献公就发布命令,鼓励多生,奖励多生儿子 的人。其三,秦献公还吸引周边国家和部族的人到秦国种地、放牧,与本国人一视同仁,不许歧视这些外来户。通过这些措施,秦国的人口数量明显增加,原来很多 已经抛荒了的田地得到了开垦。 > >   秦献公二年(前383),献公将都城从位于秦国西部的雍(yōn)(今陕西省凤翔)迁到了秦国东部、地近河西之地的栎(yuè)阳(今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武屯乡附近),把同魏国作战的军事指挥部搬到前沿阵地,表示收复河西之地的决心。 > >    栎阳原来是秦国商业繁盛之地,秦都迁到这里以后,并没有大兴土木,增修豪华的宫殿、亭台、楼榭等建筑,而只是在原有的建筑上,围上一圈夯土城墙。据考古 工作者的发掘考察,秦栎阳城东西宽2500米,南北长2232米,城内共有正街三条,其中东西向的两条,南北向的一条,城门则有六座,宫殿在城之中央。这 样简单朴素的城市建设,表明秦献公一切考虑都是从对魏国作战出发的。《货殖列传》里列举了迁都栎阳的改革举措有五大好处:一是富国强兵;二是北却戎狄;三 是东通三晋;四是平原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五是多大贾,有利于经济发展。其实,从政治军事斗争的角度来看,秦献公迁都的真正意图只有两个:一是向国人表明 他要夺回河西之地重振秦国国威的决心,另一方面是便于向东方发展和接受关东六国比较先进的经济文化影响,摆脱聚集在旧都雍的奴隶主贵族的干扰,进一步整顿 内部,加强国力。 > >   秦献公主要是靠奴隶主贵族夺得政权的,但在夺取政权后,他却依靠地主和自耕农的支持来变法图强。秦献公对地主和自耕 农兑现了自己的行政纲领,继续推行初租禾,得到了地主和自耕农的支持。秦国的初租禾在东部边防地区推行得比较顺利,在奴隶主聚集的以雍为中心的西部地区则 受到了很大的抵制。秦献公把都城迁到东部的栎阳,就是要得到在那里占优势的地主集团的支持,而对西部的奴隶主贵族则没有硬性改变他们的生产方式。为了稳定 地主和奴隶主贵族两大集团,秦献公采用了一国两制的折中办法。 > >   秦献公在夺取政权后,从地主中选拔了一批有才能的人担任国家大臣,允许 地主和自耕农从军,使他们靠立功获得爵位。这就给了地主和自耕农从政的出路,使他们能够通过合法的途径来满足自己的政治需要。地主和自耕农这时已是一个重 要的利益集团,是献公夺取政权后富国强兵的重要支持者,是秦国重要的兵源和税源。 > >   秦国的初租禾实行的是比较晚的,国内的奴隶主势力依 然很强大。奴隶主贵族有减免税、减免劳役、减免刑罚等特权,而且他们掌握着国家的朝政和军队,常常可以控制国君。秦国以前发生过多起强臣弑君的悲剧,就是 因为他们掌握军队和朝政。秦献公知道奴隶主贵族是建立君主集权制度的障碍,是国家实力的分裂者。但由于秦国的贵族是献公夺取政权的主要支持者,更主要的是 他们的势力依然强大,于是秦献公采取了笼络贵族势力的办法。为了稳定国内的贵族势力,秦献公娶了他们中最有势力的一家人的女儿为妻。在秦献公的领导下,秦 人看到了秦国复苏的希望,许多人为建功立业都追随献公来到了栎阳,栎阳很快就成为秦国新的政治和军事中心,代替了雍的地位。 > >   秦献公六年(前379),献公把蒲、蓝田、善明氏等边境地区改建成县,又在首都栎阳设县,由自己直接掌握,派官吏代表自己进行管理,使地方行政组织进一步适应新制度的发展和战争的需要,同时,也大大加强了国君的行政力量。 > >    秦献公七年(前378),秦国初行为市,允许商业资本流动,加速了旧的生产方式的瓦解。所谓初行为市,就是开放市场,允许自由贸易,国家收取商品交易 税。这是秦国正式对工商业进行规范管理的开始。初行为市与初租禾为秦国的国库带来了大量的收入,使国家的经济实力倍增。考古发现,栎阳城内的商业区很大, 手工业作坊区面积也很广。 > >   公元前375年,秦国开始实行“户籍相伍”制度,即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实行兵农合一的编伍制度,把每五户人家 编为一伍,农忙时互相帮助,农闲时进行军事训练,打仗时编入部队。在一伍之中,如果有人犯法,那么其他四人也脱不了干系,是为连坐。连坐法使得人人自危, 个个互相监督,所以犯法的人就少了起来,秦国的社会经济生产形势和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 > >   秦献公取得政权后,采取了息战睦邻、发展生 产的政策,埋头改革、 励精图治,不参与其他国家间的争斗,秦国的国力渐强,人口也增加了不少,军队的军事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于献公的一系列改革,秦国 的新兴地主阶层十分支持,而奴隶主们却越来越不满。奴隶主获取土地的主要方式是靠国君的封赏,地主获取土地的主要方式是靠开垦荒地和购买。献公的政策无疑 对新兴地主阶层有利,事实上献公本人就很少把土地赏赐给贵族,因此,秦国的奴隶主经济及其政治势力受到了很大抑制。当然,奴隶主阶层也不是铁板一块,在与 新兴地主阶层的经济较量中,其中一部分奴隶主也逐渐转化为地主,采取地主经济的生产方式。但毕竟秦国的奴隶主势力是一个传统势力,尤其是在秦国的西部,旧 势力依然很强大,由奴隶主控制的西部与地主控制的东部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秦国内部矛盾的焦点是双方对现有土地和权力的争夺。 >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