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更漏子三首 更漏子·柳丝长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更漏子·柳丝长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更漏子·柳丝长
[作者] 晏几道 [朝代] 宋代
柳丝长,桃叶小。深院断无人到。红日淡,绿烟晴。流莺三两声。
雪香浓,檀晕少。枕上卧枝花好。春思重,晓妆迟。寻思残梦时。
标签: 女子 春天 词 人物 季节
《更漏子·柳丝长》赏析
此词一题温庭筠作。花间风格明显。若为李词,当属前期作品。
这是一首春闺词。
上片写春夜的环境。柳丝细长如情丝般柔长,霏微春雨润绿了柳丝,也滋润了女主人公春天的情怀。如此春夜难以入睡,偏又听到花外传来连绵不绝的更漏之声,渐行渐远,更显春夜寂静。漏声惊起了边塞的大雁,城中的寒鸦。实则惊动的,是闺房中相思的女子,大概也有身在边塞的,她思念的人。但是,塞雁,城乌可以惊飞,而画屏上金线绣的鹧鸪,却无法起飞,如同春闺中的女主人公,只能在闺房中思念情郎,却无法去见他。
下片写春思之人。薄薄的香雾,还是能透过重重层层的帘幕,正如女主人公那淡淡相思的惆怅,却能萦绕心头,挥之不去。红烛已经燃尽了,夜已过了大半。她垂下帘帷,想把漏声薄雾,以及如薄雾般难以排遣的相思,都挡在外面,不听也不看了。不料却依然相思入梦。只是她梦中的人,并不知道她的思念。
此词的特点,是动静结合,有画有声。柳丝,春花是视觉。雨声,漏声是听觉。视觉和听觉,共同构建了这个寂寞难眠的春夜。塞雁,城乌为动态,而绣屏上的金色鹧鸪,虽华丽,却是静态的,无法飞动。犹如独守空闺的女主人公。一动一静的反差,更衬托出了女子的寂寞惆怅和无可奈何。
《更漏子·柳丝长》作者晏几道简介
晏几道(1030-1106,一说1038—1110 ,一说1038-1112),男,汉族,字叔原,号小山,著名词人,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一般讲到北宋词人时,称晏殊为大晏,称晏几道为小晏。《雪浪斋日记》云:“晏叔原工小词,不愧六朝宫掖体。”如《鹧鸪天》中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等词句,备受人们的赞赏。
晏几道的其它作品
○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 少年游·离多最是
○ 虞美人·小梅枝上东君信
○ 清平乐·留人不住

○ 晏几道更多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