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泥瓦匠祖师爷 木工建築業的祖師爺:流傳千古的發明創造
木工建築業的祖師爺:流傳千古的發明創造 魯班是我國古代著名工匠,春秋末葉戰國初期魯國人。魯班並非他的本名,《禮記》、《戰國策》、《呂氏春秋》記載魯班原名為公輸班,《墨子·公輸》記載魯班原名為公輸盤,《
木工建築業的祖師爺:流傳千古的發明創造

魯班是我國古代著名工匠,春秋末葉戰國初期魯國人。魯班並非他的本名,《禮記》、《戰國策》、《呂氏春秋》記載魯班原名為公輸班,《墨子·公輸》記載魯班原名為公輸盤,《後漢書》記載魯班原名為公輸般等,歷代文人稱魯班為公輸子。
因古時「般」和「班」同音且通用,他又是魯國人(一說今曲阜人,另說滕州人),於是被後人稱為魯班或魯般。到後來,魯班流傳最廣,以致被人誤認為是本名。
據學者考證,魯班大約生於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四十年後隱居於歷山(今山東濟南東南),卒於周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以後。
魯班在木工、建築等方面的貢獻傳說
魯班出生於世代工匠的家庭,從小就跟隨家人參加土木方面的勞動,在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他生活的春秋戰國交替時期,正是社會從奴隸制向封建制轉型的時期,許多從事手工業的奴隸被解放出來,成為獨立的個體手工業者。這使得身為奴隸工匠的魯班獲得了四處遊走的做工自由,他的工匠才藝也有了更大的發揮空間。
自古以來,魯班在木工、建築等方面的貢獻傳說,在民間廣為流傳,他被「金銀銅鐵錫、石木瓦雕漆」各行業的工匠奉為祖師爺。
魯班在木工工具、機械和兵器製造方面都有很多發明創造,其中對後代影響最大的就是木工工具的發明。根據古籍的記載,鋸子、墨斗、刨子,以及曲尺(又叫矩)、鑽子、鑿子、鏟子等工具都是魯班發明的。現在我們在家中看見這些工具已經稀鬆平常,但這在當時具有重大的歷史價值。
魯班的發明將工匠們從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大大提高了工匠們的勞動效率。而每一件工具的發明,都是魯班在生產實踐中經過反覆試驗、刻苦鑽研出來的。
「班母」和「班妻」
魯班發明的曲尺又叫魯班尺,那什麼是「班母」和「班妻」呢?「班母」是指墨鬥上的小鉤子,「班妻」是指刨木料時卡主木頭的木橛卡口。魯班的母親和妻子對他的發明創造幫助了很多。
最初的墨斗沒有鉤子,魯班每次使用都要請母親拉住墨線的一頭,後來母親提議何不用個小鉤子來鉤住木頭,這樣魯班一個人就可以獨立操作了。木工們為了紀念魯班的母親,就稱墨鬥上的這個小鉤子為「班母」。
同樣地,「班妻」也起源於魯班刨木頭的時候總讓妻子扶著木料,後來就發明出了木橛卡口。
魯班不僅是個出色的發明家,傳說他的妻子也是個優秀的勞動者。在《玉屑》上有這樣的故事,魯班常年在外勞作,日晒雨淋,很是辛苦。他的妻子云氏見路邊的亭子可以遮陽避雨,就發明了一個可以隨身攜帶的亭子——傘,讓魯班每次外出的時候帶上。
魯班發明的石磨
另外,《世本》記載,石磨也是魯班發明的。他是看到一位老太太用石杵搗麥子受到的啟發。老太太年老沒有力氣舉起石杵,就把麥子放在石臼里,用手扶著石杵搗麥子,魯班發現石臼里大部分麥粒都已經被搗成了麵粉。
後來,魯班就找來兩塊石頭,鑿成兩塊圓石板,在每個石板上鑿了一道道凹槽,並在其中一個石板側邊鑿一個洞,安上木把。將兩塊石板合在一起,上面的凹槽相合。人或者牲畜轉動木把,上面石板里的麥粒從洞里漏出來被碾成麵粉,麵粉就從兩塊石板縫中漏出來。
據《墨子·魯問篇》記述,魯班在楚國巡遊時,受到楚王的厚待,為答謝楚王,就為楚軍製造了攻城用的「雲梯」和水戰用的「鉤強」(又名「鉤拒」),楚軍在這些工具的幫助下戰無不勝。
總結
《墨子·魯問篇》中還記載:「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魯班製作的木鳥,能夠在藉助風力在空中連飛三天而不降落。這在今天看來未免有點誇張,但不難看出魯班的工匠才藝和古人遨遊天際的夢想。
除此之外,魯班在建築和雕刻方面的貢獻也很多。《述異記》記載,魯班在石頭上刻制過立體的九州地圖。還傳說,魯班還在石頭上雕刻過栩栩如生的鳳凰圖。
魯班為勞動人民的生產和生活發明了許許多多便利的工具,人們為了表達對魯班的崇敬與熱愛,將勞動人民的集體創造都賦予給魯班,魯班事實上是勤勞與智慧的化身。
很赞哦! (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