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白居易原文 韩愈《醉留东野》原文及翻译赏析
韩愈《醉留东野》原文及翻译赏析
醉留东野原文:
昔年因读李白杜甫诗,长恨二人不相从。吾与东野生并世,如何复蹑二子踪。东野不得官,白首夸龙钟。韩子稍奸黠,自惭青蒿倚长松。低头拜东野,原得终始如駏蛩。东野不回头,有如寸筳撞巨钟。吾愿身为云,东野变为龙。四方上下逐东野,虽有离别无由逢?

醉留东野翻译及注释
翻译当年因为读了李白杜甫的诗,常常遗憾他们不常在一起。我与孟郊是同一时代的人,为什么也像他们一样别多聚少呢?孟郊正等待朝廷任命新职,年老的时候号称行动笨拙。我稍微狡猾了些,惭愧地像小草依附长松一样依附着孟郊的才华。低下头拜见孟郊,与他相互依存。孟郊却不回头,就像用小树枝去撞钟一样。我愿意变身成为云,孟郊变成龙。四方上下追逐著孟郊,即使有离别也常常相逢。
注释1东野:即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唐代诗人,韩愈的好友。2不相从:不常在一起。3并世:同一时代。并,同。4如何复蹑二子踪:为什么又像他们那样(别多聚少)呢?复,又。蹑,踩、追随。二子,指李白和杜甫。5不得官:写诗时孟郊正等待朝廷任命新职。6夸:号称。7龙种:年老行动笨拙之态。8韩子:韩愈自指。9奸黠(xia):狡猾。十青蒿:小草,韩愈自比。⑾长松:比喻孟郊有乔木之才。⑿駏蛩: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常背负另一种叫「蟨」的动物行走,蟨则为它取甘草吃,它们互相帮助为生。⒀寸筳:小竹枝,这里也是韩愈自比。⒁巨钟:比喻孟郊。⒂虽有离别何由逢:即使人世间有离别这回事也碰不上了。逢,遇。
醉留东野赏析
前四句自比李杜。韩少孟十七岁。孟诗多寒苦遭遇,用字造句力避平庸浅俗,追求瘦硬。与贾岛齐名,故有「郊寒岛瘦」之称。韩诗较孟粗放,所以以韩比李,以孟比杜。这里虽未出现「留」字,但紧紧扣住了诗题《醉留东野》中的「留」字,深厚友情自然流露,感人至深。
五至八句对二人的处境现状和性格作了比较。「东野不得官,白首夸龙钟」。诗人在过去的诗中曾以「雄骜」二字评东野,即说他孤忠耿介,傲骨铮铮。「白首夸龙钟」,一「夸」字即写「雄骜」。紧接着韩愈写自己,「韩子稍奸黠,自惭青蒿倚长松。」韩承认自己有点「滑头」,比起孟来有时不那么老实,所以能周旋于官场。在东野这株郁郁高松面前,自惭有如青蒿。意思是说,我今在幕中任职,不过依仗一点小聪明,比起孟郊的才能,实在是自愧弗如。
最后一段,祝愿二人友谊长存。我十分崇拜孟郊,我愿做驱蛩,负孟避祸。孟郊这样做下去,我和孟郊的才能相差悬殊,犹如「寸莛撞钜钟」。我愿变为云,孟郊变为龙,世间虽然有离别的事,但我们二人如云龙相随,永不分离。
本诗以「醉」言出之,肆口道来,设想奇僻,幽默风趣;开篇即表示对李、杜的向往,既表达了与友人惜别之情,又可看出诗人在诗歌艺术上的追求与自信。
全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多次用典丰富而含蓄地表达对孟郊的推崇,如《易经·乾卦·文言》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云从龙。风从虎。」希望自己和孟郊变为云和龙。同时作者借「醉酒」用「夸龙钟」与「稍奸黠」形容孟郊与自己,足见两人感情深厚。
醉留东野创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贞元十四年(798年),当时韩愈在汴州(治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刺史董晋幕中做观察推官。孟郊原来客游在汴,孟郊将要离开汴州南行,韩愈赋此诗留别。 诗词作品:醉留东野诗词作者:【唐代】韩愈诗词归类:【抒情】、【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