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云南历史从古至今 云南的汉朝历史

火烧 2023-03-25 20:30:21 1127
云南的汉朝历史 1.云南的古代和现在历史云南历史 云南,人类重要发祥地之一,千百年来,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云南各民族融合、演变、发展,走过了漫长的历史,自战国时期建立滇王国以后,行政建制和区划经过无

云南的汉朝历史  

1.云南的古代和现在历史

云南历史 云南,人类重要发祥地之一,千百年来,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云南各民族融合、演变、发展,走过了漫长的历史,自战国时期建立滇王国以后,行政建制和区划经过无数次的演变,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云南。

元谋人: 大约170万年前,原始人群时期的人类就生活在中国大地上。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猿人。

到新石器时代,居住在滇池、洱海附近的人们,已能使用石斧之类简单的生产工具,从事原始的农业生产,有些地方的人还会建造简易木结构房,并逐渐形成较大的村落。 庄跤入滇: 公元前三世纪,庄跤通过黔中郡向西南进攻,“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建立了滇国。

庄跤等将较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带进了云南,促进了云南的发展,标志着云南从政治上与内地联系的开始。 秦开五尺道: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在云南设置郡县,开“五尺道”,从四川宜宾至云南曲靖附近,因路宽仅五尺,故称“五尺道”。

五尺道的开辟沟通了首都咸阳经四川与云南东部的联系,并委派官吏入滇治理,使其成为秦帝国的组成部份。 汉武开滇: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派将军郭昌率巴蜀之兵临滇,设益州郡,下属24县,郡府设在滇池县(今晋宁县),云南为其中一个县,县城设在今祥云县的,“云南驿”。

汉王朝调整了郡县,改变部落相立,不相统属的状况,带进了一些封建生产关系。这一时期青铜工具的使用,牛耕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农业耕作水平。

高超的冶炼技术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各种青铜器物品的出土,显示了民间艺术家们的精湛技艺。大群被放牧的牛、马、绵羊和山羊与家畜猪、犬一道,标志了滇国发达的畜牧业。

汉武帝还派唐蒙扩建“五尺道”,改名“西南夷道”。汉王朝还组织人力开凿博南古道,日趋频繁的商贾往来,促进了西南与东南亚各国,尤其是与缅甸、印度的国际贸易与文化交流。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汉武开滇。 诸葛亮治南:三国时期,现在的云南及黔西,川西南的部份地区统称为“南中”。

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统三路大军亲征云南,他采取“不以力制,而取其心服”的政策,当进入滇西地区洱海(大理一带)时,迅速平定了云南奴隶主贵族发动的叛乱,降服了当地大姓孟获,对孟获“七擒七纵”,使盂获心悦诚服地投降,井发誓永不造反。因此诸葛亮很快平定南中,云南成为蜀汉的一部分。

爨氏据滇: 公元317年司马睿称帝,建东晋,东晋初年,由内地迁至云南的爨(音窜cuan)势力逐渐强大,爨琛自主为王,统治滇池地区,爨氏历统治400多年,把滇池地区称作昆川(或昆卅),并与随、唐王朝保持经济文化联系。 六诏统一: 公元738年贞观时期,唐王朝扶持蒙舍诏统一“六诏”,建立以洱海为基地的“南诏国”,诏主皮罗阁被封为“云南王”,南诏历传13王,统治200余年。

段氏建立大理国: 公元937年,段思平灭南诏建大理国,公元1117年,宋朝封大理首领为“云南节度使”,政治中心在洱海区域,以大理为都城,相传22世,共统治316年。在大理国统治期间,鄯阐城(今昆明)逐渐成了滇中最繁盛的一座城池。

其间留下了著名的“孔雀胆”的故事。 元跨革囊: 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军征云南,破大理国,1267年封第五子忽哥赤为云南王, 1271年其子被害身亡。

公元1274年忽必烈派赛典赤·赡思丁到云南。公元1276年,元朝已正式建云南行中书省为全国11个行省之一,从此“云南”正式作为省级行政区的名称。

政治中心由大理迁至昆明。赛典赤到云南后,在经济上制定赋税,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在政治上,一改过去残酷屠杀的做法,代之以善民族关系,兴办教育、安定政治形势的政策。

突出的如五百里滇池,原常泛滥成灾,赛典赤征召民工,凿开海口,疏通螳螂川,使滇池水由海口经螳螂川流入金沙江通过长江汇人大海,海口使滇池水位保持平衡,既不会干枯,又免除水患,使滇池周围皆为良田。赛典赤任云南行政长官六年,社会安定、生产发展。

于公元1280年病故于昆明,死后“百姓巷哭”、“号泣震野”。今昆明市五里多小学内有赛典赤墓,历代常有人悼念。

公元1290年首封皇长孙甘麻刺为云南梁王,是全省最高统治者,他的避暑行宫就在西山三清阁。 明建政权: 明朝洪武14年(公元1381年),朱元漳派傅友德、沐英平定云南,攻克昆明,灭元朝梁王,在云南建立明朝政权,统治278年。

吴三桂进攻云南: 明末,以李定国为代表的大西军,曾拥护流亡皇帝永历帝以昆明为根据地为抗击清军。清顺治16年(公元1659年)吴三桂进攻云南,永历帝及其随员逃至缅甸,公元1662年,永历帝朱由榔及其子被吴三桂从缅甸逮回,绞死在昆明金蝉寺,(今华山西路“逼死坡”),明朝最后一代王朝覆灭。

清朝康熙年间,吴三桂的分裂判乱被粉碎。(即历史上的“三藩”叛乱)清代后期,杜文秀,李文学等先后起义,震撼全省。

云南历史从古至今 云南的汉朝历史

鸦片战争以后,云南受到帝国主义的威胁与侵略,各族人民奋起反抗。 建立民国政权和讨袁护国: 1911年10月30日(即农历九月初九日)蔡愕率众举行“重九”起义, 11月1日,起义官兵在五华山组织了“大中华国云。

2.汉代云南部族来历

“云南”作为地名称呼的说法是,《云南通志》载:“汉武帝元狩间,彩云现于南中,遣史迹之,云南之名始此。”《祥云县志》亦载:“汉元狩元年,彩云现于白崖,遂置云南县。”

云南简称“滇”。滇原是在古代西南夷地区滇池畔的部族的名称。战国末期,楚将庄蹻率众到滇池附近建古滇国。事实上,滇部族和古滇国均得名于滇池的“滇”。而滇池得名有三说:其一,“高山之巅有池,而名巅池”;其二,滇池“上源宽广而下流浅狭,有似倒流,谓之颠池”;其三,云南古夷语称山间平地为甸,甸中有池,曰甸池。在明代以前,作为地名,滇仅指昆明周围一带,从明代开始,才用滇来概称云南省。

3.云南的历史文化

1965年于云南元谋上那蚌村附近,发现两颗古人类左右门齿,定名元谋人。

元谋人的距今年代为170万年左右,是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古人类。考古学家认为,“元谋人”北上越过金沙江,到甘肃、青海成为古羌戎人,继续往东北越过白令海峡进入美洲,成为印第安人的祖先 。

远古时期,云南、四川、贵州地区的土著居民开始相互迁徙,西南民族共同体“夷”出现了,它主要 滇池指今彝语支民族公元前900—公元前109年,古彝族在云南地区相继建立了古滇国、哀牢国等国。疆域主要在以滇池中心的云南等地区。

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在云南东北部设立郡县,并开五尺道自今曲靖联系内地。 前109年,汉武帝派将军郭昌入滇征服西南夷,设立益州郡和24个县,郡治滇池县(今晋宁),开辟通往缅甸和印度的商道,又派唐蒙修复扩建五尺道,更名为“西南夷道”。

郡县制度的推行,推动了云南各族的社会发展,带来了中国内地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文化和生产关系。从中国东汉开始云南全部和今缅甸北部、东部是中国领土。

汉朝征服西南夷时,发现当地有来自“身毒”的商人(今日巴基斯坦的信德省在梵语中称为“Sindhu”。 三国时期,云南地区称为“南中”,225年,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大军降服“南中”大王孟获。

320年代,爨氏在昆川(今晋宁)称王,爨氏(见爨族;六诏)统治维持400年。公元七世纪,大约在大唐帝国兴起的同时,洱海地区出现了六个类似部落联盟的民族政权,称为“六诏”。

分别是蒙舍诏、越析诏、邓赕诏、施浪诏、浪穹诏、蒙嶲诏,“诏”为夷语, 有“王”或“首领”之意。 唐宋时期,738年,巍山的蒙舍诏部落首领皮罗阁兼并其他五诏,建立南诏国,779年又迁都羊苴咩城。

后其子阁逻凤统一西南及东南亚部分地区,云南省政权的第一次统一。公元739年,南诏迁都太和城,即今大理市。

南诏建立后,不断向四面扩张,其鼎盛时期曾控制了东至云南曲靖地区,东南达越南北部,西南直达今缅甸曼德勒,北以大渡河为界,东北抵达今贵州省遵义市一带的广大区域。 738年,巍山的蒙舍诏部落首领皮罗阁建立南诏国,后其子阁逻凤统一云南及东南亚部分地区。

902年,南诏国权臣郑买嗣夺位自立,改国号大长和。 城市风景(20张)930年,东川节度使杨干贞灭大天兴国,改国号大义宁。

937年,段思平灭大义宁,建立大理国,都城大理。疆域包括现在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

元明清时期,1253年,忽必烈派蒙古军队统一大理国,并多次城市风景2(11张)派军深入缅甸中部北部西部东部,1276年建立云南行省,出现云南省之名,管辖范围包括现在的云南省,贵州省西部,缅甸北部东部中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元朝中期后管理云南省的元朝宗室梁王大力开拓,云南省管辖范围包括以上范围还扩大到泰国北部,是历史上最大的云南。元庭遂平定云南,建立19个万户府,下设千户、百户,实行蒙古贵族的军事统治,为后来建立云南行省奠定了基础。

1280年忽必烈调其子纳速剌丁为云南行中书省右丞。 1284年纳速剌丁升任平章政事后,进一步集中行省军政权力,完善行政、军事和司法,同时“开云南驿路”,“驰道路之禁,通民往来”,实行军民屯田,发展经济文化,是为云南全省驿传系统完备和云南驿现存驿站之始,而云南驿地处缅甸和中国内地交通要冲,成为了一个较大规模的驿站,派驻有蒙古和色目军队保护。

至此,“云南”正式成为我国中央直辖、行省一级的行政区划名称和地理名词,历经元明清三朝,直到今天,元朝管理云南为后世的管理云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明朝继承了元朝云南省的大部分辖地。

直到清朝,云南是中国白银的主要产区。大批色目人及少量蒙古人移居云南,形成今天的云南回族和蒙古族。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派大将傅友德、沐英率军队在奢香夫人的帮助下攻占云南,灭元朝梁王。明朝末年,南明永历皇帝逃亡到云南。

清世祖顺治十六年(1659年),派平西王吴三桂追捕永历。1662年,吴三桂从缅甸抓回永历皇帝,在昆明绞死。

吴三桂驻守云南。1856年-1873年,云南杜文秀和李文学起义,几乎占领昆明城以外的云南全境。

晚清时期,英国征服中国清朝藩属国缅甸,法国征服中国清朝藩属国越南,清朝无力援助缅甸越南,两国分别强迫清朝再次割让不少云南土地给缅甸和越南。边境地区开放了几处通商口岸:腾冲、蒙自、思茅。

1910年,法国投资的滇越铁路(中国境内部分今名昆河铁路)通车。1909年,清朝实行新政,云南编立新军,成立陆军讲武堂。

清朝以后,1911年10月30日(重阳节),蔡锷、唐继尧率新军发动重九起义,脱离清朝。1915年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又在此发动反对袁世凯的护国运动。

民国时期,滇军在云南形成割据局面,以龙云(1928年-1945年)为主席的云南政府统治云南。 抗日战争期间,1938年,付出极大代价的滇缅公路修通,成为中国与境外联系唯一的交通线。

1942年有10多万中国远征军从云南进入缅甸配合英军与日军作战,日军击败英军,沿滇缅公路进至惠通桥,。

4.云南的古今历史

云南简称滇或云,以位于云岭以南而得名。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东与贵州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相连,北与重庆、四川省为邻,西北隅紧倚西藏自治区,处在青藏高原的东南面,西与缅甸交界,南与老挝、越南毗邻。国境线云南西部与南部有27个边境县与邻国有陆地边界线长3207公里,其中中缅边界长1997公里,中老边界线长500公里,中越边界长710公里。

云南广泛分布着石灰岩地层。发育着比较典型的岩溶地貌、岩沟、石芽、溶斗、溶蚀洼地,峰林、峰丛溶洞与地下河等较为常见。路南石林是典型的喀斯特貌。云南省大小河流600多条,其中红河和珠江发源于省内,其余为过境河流。除金沙江、珠江外,其余均为国际河流。多数河流具有落差大、水流急、水量变化大的特点,水利资源和水能资源十分丰富。云南有大小湖泊40多个。滇东较大的湖泊有滇池,抚仙湖、阳宗海、杞麓湖、东湖等。滇西较大的湖泊有洱海、程海、泸沽湖(位于川、滇交界处,为两省共有)、剑湖、茈碧湖等;滇南主要湖泊有异龙湖、长桥湖、大屯海等。云南因地质构造复杂,断裂构造较多,在一些断裂带附近,常有温泉出露。地热资源丰富,全省有温泉706处,居全国之首。云南地质构造复杂,近期的地壳运动比较强烈,沿着构造线或大的断裂带经常有强烈的地震发生。

云南的矿产资源丰富,素有“有色金属王”之称。是我国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宝地。

云南历史悠久,开发较早,战国时期,楚庄锈入滇,建立了滇王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行政建制和区划经过大小若干次演变,逐步发展成为现在的云南。云南作为政区地名,系由小到大,先是县名,继为郡、州名,最后定为省名,即因古历史地名“云南县”得名。1949年12月9日,云南和平解放,省府在昆明市。

云南省会昆明是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城市。最早是古代“西南夷”中的部族名称。昆明(或“昆猕”、“昆弥”)是少数民族语言用汉字记录下来的称谓。公元1254年开始作为城市称鸭池城。明清时代一直是云南省治所在地。1928年设昆明市。1950年2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昆明,从此昆明获得了新生。

昆明坐落在滇西横断山脉与滇东高原之间的滇池盆地东北部。海拔1894.7米,三面环山,南濒滇池,形成了湖光山色的天然环境。昆明属北亚热带气候。冬季由于北部乌蒙山等山脉屏障,抵御了寒流,南部并不寒冷。全年温差较小,年平均气温15.1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31.5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7.8摄氏度,有四季如春、遇鱼成冬之称。

昆明是省内外交通枢纽,也是通向东南亚的重要门户。1949年后,经过40年的建设,目前已形成了一个铁路、公路、航空等多种运输工具组成的交通网络。

昆明是古西南荑族称的译音。早在3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已在滇池地区生活。昆明族原游牧于云南西部,后迁入滇池地区定居,即以族称作为地名。昆明作为城市以有2000年的历史。昆明不仅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1911年,昆明革命党人发动起义,在同盟会革命党人的领导下,为辛亥革命的成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昆明成为抗日的大后方矿主要的国际通道。

昆明四季如春,气候宜人,其独特的文化历史和山川地貌又形成了诸多风景名胜、历史遗踪。大观楼的长联,龙门的石室雕刻,黑龙潭的深潭烟岚,滇池的万顷碧波,以及圆通寺等,都令游人流连忘返。昆明正以她优美的自然风光、众多的古迹和日新月异的建设成就,成为了人们旅游观光的胜地。

昆明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城市中心海拔为1891米,常年平均气温为摄氏15.1度,被人们誉为“春城”。昆明约有花卉400多种,其中山茶、杜鹃、玉兰、报春为昆明四大名花,山茶花被定为昆明市市花。

昆明是全省的重要工业基地和经济、科技、文化中心。有许多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风景名胜有滇池和石林风景区等。昆明已和日本藤泽市、瑞士苏黎世市、摩洛哥沙温市和美国丹佛市结为友好城市。

5.云南是个历史悠久的古城

云南,人类重要发祥地之一,千百年来,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云南各民族融合、演变、发展,走过了漫长的历史,自战国时期建立滇王国以后,行政建制和区划经过无数次的演变,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云南。

元谋人:大约170万年前,原始人群时期的人类就生活在中国大地上。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猿人。

到新石器时代,居住在滇池、洱海附近的人们,已能使用石斧之类简单的生产工具,从事原始的农业生产,有些地方的人还会建造简易木结构房,并逐渐形成较大的村落。 庄跤入滇:公元前三世纪,庄跤通过黔中郡向西南进攻,“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建立了滇国。

庄跤等将较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带进了云南,促进了云南的发展,标志着云南从政治上与内地联系的开始。 秦开五尺道: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在云南设置郡县,开“五尺道”,从四川宜宾至云南曲靖附近,因路宽仅五尺,故称“五尺道”。

五尺道的开辟沟通了首都咸阳经四川与云南东部的联系,并委派官吏入滇治理,使其成为秦帝国的组成部份。 汉武开滇: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派将军郭昌率巴蜀之兵临滇,设益州郡,下属24县,郡府设在滇池县(今晋宁县),云南为其中一个县,县城设在今祥云县的,“云南驿”。

汉王朝调整了郡县,改变部落相立,不相统属的状况,带进了一些封建生产关系。这一时期青铜工具的使用,牛耕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农业耕作水平。

高超的冶炼技术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各种青铜器物品的出土,显示了民间艺术家们的精湛技艺。大群被放牧的牛、马、绵羊和山羊与家畜猪、犬一道,标志了滇国发达的畜牧业。

汉武帝还派唐蒙扩建“五尺道”,改名“西南夷道”。汉王朝还组织人力开凿博南古道,日趋频繁的商贾往来,促进了西南与东南亚各国,尤其是与缅甸、印度的国际贸易与文化交流。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汉武开滇。诸葛亮治南:三国时期,现在的云南及黔西,川西南的部份地区统称为“南中”。

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统三路大军亲征云南,他采取“不以力制,而取其心服”的政策,当进入滇西地区洱海(大理一带)时,迅速平定了云南奴隶主贵族发动的叛乱,降服了当地大姓孟获,对孟获“七擒七纵”,使盂获心悦诚服地投降,井发誓永不造反。因此诸葛亮很快平定南中,云南成为蜀汉的一部分。

爨氏据滇:公元317年司马睿称帝,建东晋,东晋初年,由内地迁至云南的爨(音窜cuan)势力逐渐强大,爨琛自主为王,统治滇池地区,爨氏历统治400多年,把滇池地区称作昆川(或昆卅),并与随、唐王朝保持经济文化联系。 六诏统一:公元738年贞观时期,唐王朝扶持蒙舍诏统一“六诏”,建立以洱海为基地的“南诏国”,诏主皮罗阁被封为“云南王”,南诏历传13王,统治200余年。

段氏建立大理国:公元937年,段思平灭南诏建大理国,公元1117年,宋朝封大理首领为“云南节度使”,政治中心在洱海区域,以大理为都城,相传22世,共统治316年。在大理国统治期间,鄯阐城(今昆明)逐渐成了滇中最繁盛的一座城池。

其间留下了著名的“孔雀胆”的故事。 元跨革囊: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军征云南,破大理国,1267年封第五子忽哥赤为云南王, 1271年其子被害身亡。

公元1274年忽必烈派赛典赤·赡思丁到云南。公元1276年,元朝已正式建云南行中书省为全国11个行省之一,从此“云南”正式作为省级行政区的名称。

政治中心由大理迁至昆明。赛典赤到云南后,在经济上制定赋税,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在政治上,一改过去残酷屠杀的做法,代之以善民族关系,兴办教育、安定政治形势的政策。

突出的如五百里滇池,原常泛滥成灾,赛典赤征召民工,凿开海口,疏通螳螂川,使滇池水由海口经螳螂川流入金沙江通。

6.云南省的历史

1276年建立云南行省,出现云南省之名。

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省会昆明。战国时期,这里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

云南,即“彩云之南”,另一说法是因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总面积约39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4.11%,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中面积排名第8。

总人口4596万(2010年),占全国人口3.35%,人口排名为第12名。与云南省相邻的省区有四川、贵州、广西、西藏,云南省的3个邻国是缅甸、老挝和越南。

北回归线从该省南部横穿而过。云南、四川、贵州地区的土著居民开始相互迁徙,西南民族共同体“夷”出现了,它主要指今彝语支民族,古彝族在云南地区相继建立了古滇国、哀牢国等国。

疆域主要在以滇池中心的云南等地区。前3世纪,楚国大将庄峤进入滇池地区,建立滇国。

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在云南东北部设立郡县,并开五尺道自今曲靖联系内地。前109年,汉武帝派将军郭昌入滇征服西南夷,设立益州郡和24个县,郡治滇池县(今晋宁),开辟通往缅甸和印度的商道,又派唐蒙修复扩建五尺道,更名为“西南夷道”。

汉朝征服西南夷时,发现当地有来自“身毒”的商人。三国时期,云南地区称为“南中”,225年,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大军降服“南中”大王孟获。

320年代,爨氏入滇,爨琛在昆川(今晋宁)称王,爨氏统治维持400年。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在云南东北部设立郡县,并开五尺道自今曲靖联系内地。

前109年,汉武帝派将军郭昌入滇征服西南夷,设立益州郡和24个县,郡治滇池县(今晋宁),开辟通往缅甸和印度的商道,又派唐蒙修复扩建五尺道,更名为“西南夷道”。郡县制度的推行,推动了云南各族的社会发展,带来了中国内地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文化和生产关系。

从中国东汉开始云南全部和今缅甸北部、东部是中国领土。 汉朝征服西南夷时,发现当地有来自“身毒”的商人。

三国时期,云南地区称为“南中”,225年,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大军降服“南中”大王孟获。 320年代,爨氏在昆川称王,爨氏统治维持400年。

公元七世纪,大约在大唐帝国兴起的同时,洱海地区出现了六个类似部落联盟的民族政权,称为“六诏”。分别是蒙舍诏、越析诏、邓赕诏、施浪诏、浪穹诏、蒙嶲诏,“诏”为夷语, 有“王”或“首领”之意。

唐宋时期,738年,巍山的蒙舍诏部落首领皮罗阁兼并其他五诏,建立南诏国,779年又迁都羊苴咩城。738年,巍山的蒙舍诏部落首领皮罗阁建立南诏国,后其子阁逻凤统一云南及东南亚部分地区。

902年,南诏国权臣郑买嗣夺位自立,改国号大长和。30年,东川节度使杨干贞灭大天兴国,改国号大义宁。

937年,段思平灭大义宁,建立大理国,都城大理。疆域包括现在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

元明清时期,1253年,忽必烈派蒙古军队统一大理国,并多次派军深入缅甸中部北部西部东部,1276年建立云南行省,出现云南省之名,管辖范围包括现在的云南省,贵州省西部,缅甸北部东部中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元朝中期后管理云南省的元朝宗室梁王大力开拓,云南省管辖范围包括以上范围还扩大到泰国北部,是历史上最大的云南。元庭遂平定云南,建立19个万户府,下设千户、百户,实行蒙古贵族的军事统治,为后来建立云南行省奠定了基础。

1280年忽必烈调其子纳速剌丁为云南行中书省右丞。1284年纳速剌丁升任平章政事后,进一步集中行省军政权力,完善行政、军事和司法,同时“开云南驿路”,“驰道路之禁,通民往来”,实行军民屯田,发展经济文化,是为云南全省驿传系统完备和云南驿现存驿站之始,而云南驿地处缅甸和中国内地交通要冲,成为了一个较大规模的驿站,派驻有蒙古和色目军队保护。

明朝继承了元朝云南省的大部分辖地。直到清朝,云南是中国白银的主要产区。

大批色目人及少量蒙古人移居云南,形成今天的云南回族和蒙古族。 明洪武十四年,朱元璋派大将傅友德、沐英率军队在奢香夫人的帮助下攻占云南,灭元朝梁王。

1909年,清朝实行新政,云南编立新军,成立陆军讲武堂。 清朝以后,1911年10月30日(重阳节),蔡锷、唐继尧率新军发动重九起义,脱离清朝。

1915年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又在此发动反对袁世凯的护国运动。民国时期,滇军在云南形成割据局面,以龙云(1928~1945年)为主席的云南政府统治云南。

1938年,付出极大代价的滇缅公路修通,成为中国与境外联系唯一的交通线。1942年有10多万中国远征军从云南进入缅甸配合英军与日军作战,日军击败英军,沿滇缅公路进至惠通桥,隔怒江与中国军队对峙2年。

1938~1946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在昆明联合办学,称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50年2月24日是云南解放日。

7.云南省的历史

公元前279年,楚国大将庄硚进入滇池地区,建立滇国。

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在云南东北部设立郡县(今曲靖),并开五尺道联系内地。 前109年,汉武帝派将军郭昌入滇征服西南夷,设立益州郡和24个县,郡治滇池县(今曲靖),开辟通往缅甸和印度的商道。

三国时期,225年,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大军降服“南中”大姓孟获。 320年代,爨氏入滇,爨琛在昆川(今曲靖)称王,爨氏统治维持400年。

南诏国和大理国唐朝时,738年,洱海地区的蒙舍诏部落首领皮罗阁兼并其他五诏,建立南诏国,被唐朝封为云南王。次年建都太和城(今大理市)。

902年,南诏国权臣郑买嗣夺位自立,改国号大长和。 929年,赵善政灭大长和国,建立大天兴,次年东川节度使杨干贞灭大天兴国,改国号大义宁。

937年,白族段思平灭大义宁,建立大理国,都城大理。疆域包括现在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

元明清时期,1253年,忽必烈派蒙古军队征服大理国,1276年正式建立云南行省。色目人赛典赤任平章政事,省会中庆路(昆明)。

在云南开发重要的铜矿和银矿,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大批色目人及少量蒙古人移居云南,形成今天的回族和蒙古族。

1381年,明朝洪武皇帝派大将傅友德、沐英率军队攻占云南,灭元朝梁王,汉族移民开始大批进入云南。 明朝末年,南明永历皇帝逃亡到云南。

清朝初年,1659年,派平西王吴三桂追捕永历。 1662年吴三桂从缅甸抓回永历皇帝,在昆明绞死。

吴三桂驻守云南。 1856年-1873年,云南回民以大理为中心建立了杜文秀政权。

战后,云南回族人口大量减少。 晚清时期,英国征服缅甸,法国征服越南,两国势力对云南产生一定影响。

边境地区开放了几处通商口岸:腾冲、蒙自、思茅。 1910年,法国投资的滇越铁路(昆河铁路)通车。

1909年,清朝实行新政,云南编立新军,成立陆军讲武堂。 清朝以后,1911年10月30日(重阳节),蔡锷、唐继尧率新军发动重九起义,脱离清朝。

1915年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又在此发动反对袁世凯的护国运动。 民国时期,滇军在云南形成割据局面,先后有唐继尧、龙云、等统治云南。

抗日战争期间,1938年,付出极大代价的滇缅公路修通,成为中国与境外联系唯一的交通线。 1942年有10余万中国远征军从云南进入缅甸配合英军与日军作战,日军击败英军,沿滇缅公路进至惠通桥,隔怒江与中国军队对峙2年。

1938年-1946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在昆明联合办学,称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60年代三线建设(将工厂搬到京广铁路以西、长城以南、韶关以北内陆地区)时期,修通了联系云南与内地的铁路,1966年贵昆铁路通车,1970年成昆铁路通车,1997年南昆铁路通车。

8.云南的古今历史

公元前279年,楚国大将庄硚进入滇池地区,建立滇国。

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在云南东北部设立郡县(今曲靖),并开五尺道联系内地。

前109年,汉武帝派将军郭昌入滇征服西南夷,设立益州郡和24个县,郡治滇池县(今曲靖),开辟通往缅甸和印度的商道。

三国时期,225年,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大军降服“南中”大姓孟获。

320年代,爨氏入滇,爨琛在昆川(今曲靖)称王,爨氏统治维持400年。

南诏国和大理国唐朝时,738年,洱海地区的蒙舍诏部落首领皮罗阁兼并其他五诏,建立南诏国,被唐朝封为云南王。次年建都太和城(今大理市)。

902年,南诏国权臣郑买嗣夺位自立,改国号大长和。

929年,赵善政灭大长和国,建立大天兴,次年东川节度使杨干贞灭大天兴国,改国号大义宁。

937年,白族段思平灭大义宁,建立大理国,都城大理。疆域包括现在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

元明清时期,1253年,忽必烈派蒙古军队征服大理国,1276年正式建立云南行省。色目人赛典赤任平章政事,省会中庆路(昆明)。在云南开发重要的铜矿和银矿,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大批色目人及少量蒙古人移居云南,形成今天的回族和蒙古族。

1381年,明朝洪武皇帝派大将傅友德、沐英率军队攻占云南,灭元朝梁王,汉族移民开始大批进入云南。

明朝末年,南明永历皇帝逃亡到云南。

清朝初年,1659年,派平西王吴三桂追捕永历。

1662年吴三桂从缅甸抓回永历皇帝,在昆明绞死。吴三桂驻守云南。

1856年-1873年,云南回民以大理为中心建立了杜文秀政权。战后,云南回族人口大量减少。

晚清时期,英国征服缅甸,法国征服越南,两国势力对云南产生一定影响。边境地区开放了几处通商口岸:腾冲、蒙自、思茅。

1910年,法国投资的滇越铁路(昆河铁路)通车。

1909年,清朝实行新政,云南编立新军,成立陆军讲武堂。

清朝以后,1911年10月30日(重阳节),蔡锷、唐继尧率新军发动重九起义,脱离清朝。

1915年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又在此发动反对袁世凯的护国运动。

民国时期,滇军在云南形成割据局面,先后有唐继尧、龙云、等统治云南。

抗日战争期间,1938年,付出极大代价的滇缅公路修通,成为中国与境外联系唯一的交通线。

1942年有10余万中国远征军从云南进入缅甸配合英军与日军作战,日军击败英军,沿滇缅公路进至惠通桥,隔怒江与中国军队对峙2年。

1938年-1946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在昆明联合办学,称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60年代三线建设(将工厂搬到京广铁路以西、长城以南、韶关以北内陆地区)时期,修通了联系云南与内地的铁路,1966年贵昆铁路通车,1970年成昆铁路通车,1997年南昆铁路通车。

9.云南经历的朝代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武帝开西地南夷,置县24,云南为其一。取县名为“云南”有三种说法,一是“彩云南现”说,建县时,县治驻地现云南驿村北面的龙兴和山出现五彩云霞,县城在彩云之南称“云南”;二是“云山之南”说,云山即(现宾川鸡足山,常凝云气高数丈,县城在云山之南称云南;三是“武帝追梦”说,相传汉武帝夜梦彩云,遣使追梦,在今祥云县境追到彩云,因置云南县。

唐时,南诏王阁罗凤遗使到长安拜唐王,王问:君在何方?使遥指南曰:南边云下。于是在朝廷心目中“云南”便为民祖国西南边疆地域的代称,开元十六年(728年)唐王便封阁罗凤为“云南王”。

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设云南行中书省,“云南”正式作为滇域的名称确定下来。经过了历史的变迁,云南县的地域上曾设过云南郡、云南赕、云南州,“云南”两字一直沿用。

明至清代为区云南县与省名的使用混暇,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常将云南县称为“小云南”,旧时曾有“小云南”三年两季荒、半夜挑水勾担响、火把节里插黄秧“之民谣。

民国七年(1918年),为免省县同名,将“云南县”改名“祥云县”,结束了“云南”作为现今祥云地域名称2027年的历史。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