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关于扬州的几个历史发展 历史上苏州与杭州的地位

火烧 2022-11-06 02:59:00 1093
历史上苏州与杭州的地位 苏州在全世界的地位 史前——悠悠吴地、中华源流 夏——禹定震泽、姑苏伊始 商、周——泰伯奔吴、文风初肇 春秋·吴——强吴时代、争霸舞台 战国·越——继为敌都、包孕吴越 秦、西楚

历史上苏州与杭州的地位  

苏州在全世界的地位

史前——悠悠吴地、中华源流 夏——禹定震泽、姑苏伊始 商、周——泰伯奔吴、文风初肇 春秋·吴——强吴时代、争霸舞台 战国·越——继为敌都、包孕吴越 秦、西楚——郡领东南、项王首义 西汉——江东都会、独领东南 新莽——复古改名、以彰泰德 东汉——吴会分治、独步江东 三国·吴——东吴故都、孙氏基地 西晋——永嘉南迁、北乱偏安 南朝——王畿重镇、东南雄藩 五代十国·吴越——浙西重镇、建号中吴 隋——始得今名、运河都会 唐——江南首郡、东吴雄州 北宋——吴学肇兴、建府平江 南宋——通都大邑、天下粮仓 元——得号水都、诚王奋起 明——富甲天下、五人举义 清中前期——江苏首府、绝冠中华 晚清——天国之劫、极盛而衰 民国——天堂不再、几近凋敝苏州城历史上各个时代地位综述 史前 --- 苏州古为吴地,处于太湖平原和整个长江三角洲的中心,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旧石器时代的“三山文化”,草鞋山遗址,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早期良渚文化,典型良渚文化,此外,苏州地区范围内还发现了多个类似的史前古遗址,从而证明以苏州为中心的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与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一样,都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夏 --- 苏州有文字记载,至今已逾四千年。

大禹曾在苏州地区治理太湖水患,并划分天下为九州岛,苏州属古扬州(不是今天的扬州,今天的扬州那时候属古九州岛中的徐州)。 商、周 --- 殷商后期,先周首领周太王古公亶父的长子泰伯和次子仲雍因三弟季历生子姬昌,有圣瑞,乃欲让国。

会太王有疾,泰伯、仲雍以入山采药为名,乃奔吴,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让季历。后姬昌立,是为西伯,即周文王。

吴人敬佩泰伯的义举,归之,举为王,号句吴国,设都吴城(即梅里,又作蕃离)。春秋 --- 苏州建城池,称阖闾大城,是吴国的政治中心。

战国 --- 越国统一江东,迁都吴(苏州),改称会稽,为越国首都,这时越国有两个会稽,苏州为越国新都。 秦朝 --- 为东南第一大城,江东经济中心。

西汉 --- 汉武帝时,苏州为江南政治、经济中心,司马迁称之为“江东一都会”(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 东汉 --- 中原战乱,大批士大夫家族南迁,吴县的人口激增,到汉和帝时已成为仅次于首都洛阳的全国第二大城市。

三国 --- 东吴旧都,直到212年苏州都是江东孙氏政权的首都。后东吴迁都,镇江,南京等城市,为东吴管辖下的大城。

西晋 --- 地处偏远地区远离战乱,保持了一贯的经济强势,永嘉之乱,批士绅举族南迁,越发繁华。 南北朝 --- 苏州为王畿重镇、东南雄藩 ,南朝置吴州。

隋朝 --- 废吴郡,改吴州为苏州,被称为三吴都会之一,吴(苏州,吴兴(湖州),会稽(绍兴), 又成为运河沿岸四大都会(楚州、扬州、苏州、杭州)之一。 唐朝 --- 778年,苏州人口数量居江南之冠,被定位江南雄州,是江南唯一的雄州。

五代十国 --- 苏州隶属吴越国,经济持续发展,杭州也因为是吴越国首都而崭露头角,成为东南第一州。 北宋 --- 苏州已经是重要的工商业都会,特别以丝绸着称,长期文风鼎盛,历代文人雅士辈出。

南宋 --- 苏州商业发展虽然略逊于都城杭州,但农业发展则远胜于其,被称之为天下粮仓,陆游称“苏常(州)熟,天下足”(陆游《奔牛水闸记》),宋人进而美誉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苏州则“风物雄丽为东南冠” 。 元朝 --- 苏州被威尼斯人马可波罗称为东方威尼斯,苏州的“东方威尼斯”之名由此而来。

元末明初,苏州为张士诚张吴政权首都。 明朝 --- 应天巡抚驻扎在苏州,苏州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之一,文化方面更是达到巅峰,出了无数的才子状元,为全国首屈一指的文化大城。

清朝中前期 ---- 苏州经济达到了历史上的顶峰,成为“衣被天下”的全国经济文化中心,是当时全国最繁华的城市,在都城北京之后名列全国第二,是当时东半球最繁荣的工商业城市。 晚清 --- 受天国之劫,苏州极盛而衰,1860年,李秀成再破江南大营,进攻江苏省会苏州。

苏州经历一次浩劫,清苏州知府下令放火,将繁华的城西阊门商业区彻底焚毁,大批市民逃往上海租界避难,成为后来上海居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国 --- 天堂不再,几近凋敝,汪精卫统治时期,将江苏省会从镇江迁到苏州。

这是苏州历史上最没落的时代。

古代的杭州与苏州哪个更繁华

自古就是苏州更繁华啊,红楼梦开篇便是苏州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三楼没见过辽宁省博物院的《姑苏繁华图》?

三楼可以去查史料,绝大部分历史时段,苏州都是治所或巡抚驻地(首府),杭州只是其下属州或县,如唐代时:

苏州:为江南道治所,后又为江南东道治所,公元778年,苏州人口数量居江南之冠,被定位二等雄州。安史之乱时为浙西节度使

杭州:唐朝改“钱唐”为“钱塘”,属江南道后属江南东道,后又归浙江西道节度,定位五等上州 (唐制州分七等,“雄州”为二等,“上州”为五等)

现在的苏州和杭州:

反映经济总体情况的指标:2010年GDP,苏州 9010.2亿,杭州 5945.82亿;2010年全市税收总额,苏州1050亿,杭州720亿,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苏州在全世界的地位

史前——悠悠吴地、中华源流 夏——禹定震泽、姑苏伊始 商、周——泰伯奔吴、文风初肇 春秋·吴——强吴时代、争霸舞台 战国·越——继为敌都、包孕吴越 秦、西楚——郡领东南、项王首义 西汉——江东都会、独领东南 新莽——复古改名、以彰泰德 东汉——吴会分治、独步江东 三国·吴——东吴故都、孙氏基地 西晋——永嘉南迁、北乱偏安 南朝——王畿重镇、东南雄藩 五代十国·吴越——浙西重镇、建号中吴 隋——始得今名、运河都会 唐——江南首郡、东吴雄州 北宋——吴学肇兴、建府平江 南宋——通都大邑、天下粮仓 元——得号水都、诚王奋起 明——富甲天下、五人举义 清中前期——江苏首府、绝冠中华 晚清——天国之劫、极盛而衰 民国——天堂不再、几近凋敝苏州城历史上各个时代地位综述 史前 --- 苏州古为吴地,处于太湖平原和整个长江三角洲的中心,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旧石器时代的“三山文化”,草鞋山遗址,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早期良渚文化,典型良渚文化,此外,苏州地区范围内还发现了多个类似的史前古遗址,从而证明以苏州为中心的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与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一样,都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夏 --- 苏州有文字记载,至今已逾四千年。

大禹曾在苏州地区治理太湖水患,并划分天下为九州岛,苏州属古扬州(不是今天的扬州,今天的扬州那时候属古九州岛中的徐州)。 商、周 --- 殷商后期,先周首领周太王古公亶父的长子泰伯和次子仲雍因三弟季历生子姬昌,有圣瑞,乃欲让国。

会太王有疾,泰伯、仲雍以入山采药为名,乃奔吴,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让季历。后姬昌立,是为西伯,即周文王。

吴人敬佩泰伯的义举,归之,举为王,号句吴国,设都吴城(即梅里,又作蕃离)。春秋 --- 苏州建城池,称阖闾大城,是吴国的政治中心。

战国 --- 越国统一江东,迁都吴(苏州),改称会稽,为越国首都,这时越国有两个会稽,苏州为越国新都。 秦朝 --- 为东南第一大城,江东经济中心。

西汉 --- 汉武帝时,苏州为江南政治、经济中心,司马迁称之为“江东一都会”(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 东汉 --- 中原战乱,大批士大夫家族南迁,吴县的人口激增,到汉和帝时已成为仅次于首都洛阳的全国第二大城市。

三国 --- 东吴旧都,直到212年苏州都是江东孙氏政权的首都。后东吴迁都,镇江,南京等城市,为东吴管辖下的大城。

西晋 --- 地处偏远地区远离战乱,保持了一贯的经济强势,永嘉之乱,批士绅举族南迁,越发繁华。 南北朝 --- 苏州为王畿重镇、东南雄藩 ,南朝置吴州。

隋朝 --- 废吴郡,改吴州为苏州,被称为三吴都会之一,吴(苏州,吴兴(湖州),会稽(绍兴), 又成为运河沿岸四大都会(楚州、扬州、苏州、杭州)之一。 唐朝 --- 778年,苏州人口数量居江南之冠,被定位江南雄州,是江南唯一的雄州。

五代十国 --- 苏州隶属吴越国,经济持续发展,杭州也因为是吴越国首都而崭露头角,成为东南第一州。 北宋 --- 苏州已经是重要的工商业都会,特别以丝绸着称,长期文风鼎盛,历代文人雅士辈出。

南宋 --- 苏州商业发展虽然略逊于都城杭州,但农业发展则远胜于其,被称之为天下粮仓,陆游称“苏常(州)熟,天下足”(陆游《奔牛水闸记》),宋人进而美誉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苏州则“风物雄丽为东南冠” 。 元朝 --- 苏州被威尼斯人马可波罗称为东方威尼斯,苏州的“东方威尼斯”之名由此而来。

元末明初,苏州为张士诚张吴政权首都。 明朝 --- 应天巡抚驻扎在苏州,苏州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之一,文化方面更是达到巅峰,出了无数的才子状元,为全国首屈一指的文化大城。

清朝中前期 ---- 苏州经济达到了历史上的顶峰,成为“衣被天下”的全国经济文化中心,是当时全国最繁华的城市,在都城北京之后名列全国第二,是当时东半球最繁荣的工商业城市。 晚清 --- 受天国之劫,苏州极盛而衰,1860年,李秀成再破江南大营,进攻江苏省会苏州。

关于扬州的几个历史发展 历史上苏州与杭州的地位

苏州经历一次浩劫,清苏州知府下令放火,将繁华的城西阊门商业区彻底焚毁,大批市民逃往上海租界避难,成为后来上海居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国 --- 天堂不再,几近凋敝,汪精卫统治时期,将江苏省会从镇江迁到苏州。

这是苏州历史上最没落的时代。

苏州与杭州的异同

1、地理位置不同:苏州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中部,东临上海,南接嘉兴,西抱太湖,北依长江。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环杭州湾大湾区核心城市 、沪嘉杭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 、国际重要的电子商务中心 。

2、简称不用:苏州,古称吴,简称为苏,又称姑苏、平江等,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杭州,简称“杭”,是浙江省省会、副省级市、杭州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浙江省省会和全省经济、文化、科教中心,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

3、气候、水文不同:苏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100毫米,年均温15.7℃,1月均温2.5℃。7月均温28℃。

苏州古城境内河港交错,湖荡密布,最著名的湖泊有位于西隅的太湖和漕湖;东有淀山湖、澄湖;北有昆承湖;中有阳澄湖、金鸡湖、独墅湖;长江及京杭运河贯穿市区之北。

太湖水量北泄入江和东进淀泖后,经黄浦江入江;运河水量由西入望亭,南出盛泽;原出海的“三江”,今由黄浦江东泄入江,由此形成苏州市的三大水系。

由于苏州城内河道纵横,又称为水都、水城、水乡,十三世纪的《马可·波罗游记》将苏州赞誉为东方威尼斯。苏州古城被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称赞为“鬼斧神工”。

杭州处于亚热带季风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气温17.8℃,平均相对湿度70.3%,年降水量1454毫米,年日照时数1765小时。夏季气候炎热,湿润,是新四大火炉之一。相反,冬季寒冷,干燥。春秋两季气候宜人,是观光旅游的黄金季节。

杭州有着江、河、湖、山交融的自然环境。全市丘陵山地占总面积的65.6%,平原占26.4%,江、河、湖、水库占8%,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和以大涌潮闻名的钱塘江穿过。

扩展资料: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苏州有晒书习俗。这一天将图画书籍晒于庭中,防虫蛀腐蚀,收效尤大。各寺院庙宇将所藏经书搬出来晒一晒,僧人趁机召集乡村老妇开“翻经会”,由她们在烈日下翻经曝晒,宣称“翻经十遍,再世可转男身”。

又有民谚云:“六月六,狗腐浴。”(苏州方言将洗澡叫做腐浴)是日将狗、猫牵到河中沐浴,可避虱蚤。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乞七节,又名女儿节。民间传说这天晚上,喜鹊成群结队飞向银河,搭成鹊桥,让牛郎和织女在银河鹊桥上相会。民间习俗,在七夕之夜祭祖织女,并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叫做“乞巧”。

七夕这天,家家户户用面粉加糖拌和结实,切成2寸左右长条,扭成芒结形状,经油煎后,松脆香甜,名日巧果,是乞巧节必备供品。

吴地还有用茶杯盛鸳鸯水(井、河两水的混合物),置于庭院中承接露水搅和,待日出后任其照晒,待水面生膜,姑娘们各将小针投入,使针浮于水面,视水底针影,若成云龙花草状,为“得巧”,如椎似杵者为“拙兆”。尚有用线穿针孔以辨目力好坏等节俗。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苏州

苏州和杭州的差别是啥

政治上,杭州作为浙江省省会,政治地位不言而喻,苏州相对会差一些。

经济上,苏州的经济活力不错,一些外资企业愿意在苏州成立分公司,杭州的民营企业更多,这跟整个浙江的大环境也有关。 文化上,两地都是名人辈出的地方,苏州有名的是园林,杭州有名的是西湖,历代也有不少人在苏杭写过很多诗篇,来歌颂两地风光。

苏州的博物馆是一大特色,杭州的图书馆是一面旗帜。 苏州大学的风格很清新,而杭州则有名扬在外的浙大和中国美院,教育资源上,杭州相对丰富。

饮食上,苏州面条和苏帮菜都更胜一筹,对老字号的传承也相对更好,去苏州,讲究的是跟着时令吃美食。而杭州,相对创意菜更多,杭帮菜一般,不过杭儿风挺厉害的,一段时间就会有很多人都去排队吃一样东西,不过饮食更接国际步伐。

(一些大的餐饮在上海开店以后,可能第二、第三个城市就会考虑杭州,这点苏州较差。)。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