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贤具体有哪些 俗话说“表壮不如里壮,妻若贤夫免灾”,古人的观点有道理吗?
俗话说“表壮不如里壮,妻若贤夫免灾”,古人的观点有道理吗?
我们的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文化,这些历史文化可以说是我们民族一笔无可替代的财富了。这诸多文化中与人们平日生活最为接近的莫过于俗语文化,这个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以前俗语在人们平时生活中可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今天笔者给大家带来的俗语是:“表壮不如里壮,妻若贤夫免灾。”不知道大家以前有没有听说过这句话。这句话不像平常我们听到的那些俗语那么直白通俗,不是很好理解,接下来笔者就大概的给大家分析下。
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表面强大比不上内心强大,妻子贤惠能使丈夫少遭灾祸。这是《红楼梦》中凤姐向贾珍的妻子-尤氏撒泼时说的一句话,讽刺尤氏不贤良、没有能耐,管不住她自个的丈夫。现在人们赋予了这句话新的内涵:贤惠的妻子能及时提醒、规劝、帮助丈夫,让丈夫少犯错误。

不管社会形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也不管在哪个时期,夫妇作为人伦之始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必然的一部分。如何梳理这一关系,是亘古而不变的一个话题。
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之父陈三立,曾有言:“孺人沈笃寡言如其父,于余容顺而已。然务规余过,言皆戆切”。陈身当乱世,才能卓群,胸怀抱负,可惜一直不得志。有一段时间他都是饮酒度日,还会酒后对他妻子发牢骚。有一次他又是这样,罗氏就极不愉快,对他进行了一番说教。陈三立听他妻子说后十分惭愧,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借酒浇愁。这样的妻子真真当得“贤妻”二字。
夫妻之间本应该就互敬互爱,相携共进,这是双方都需要意识到的,缺了哪一方都不行。就如同人之二足,行走之间一足迈前,另一足就自然跟上,平仄有致、分寸合拍,看似简单,然而需要很好的配合,少了哪一个都不行。
传统文化中,夫妻之间除了结发同心的爱情,更要有一份对彼此的责任感。“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是不离不弃的两性依属,也是对缘分的珍惜。“三茶六礼,明媒正娶”展示着独特的婚俗文化与人伦之教。“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神圣誓约与天作地合,向扭曲的我们昭证着夫妻之道的正见。
在很多时候,夫妻中都是男的赚钱养家,女子照看家中。不过笔者认为:男人当自强,但不能一意孤行;女人当柔顺,但不能过分软弱。这两者互相补充、配合的关系才是最合适的。
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夫妻道德,儒家把夫妻关系列为“三纲”之一,认为夫妻关系本于天地之德,它是影响家庭和不和睦、幸福不幸福的直接因素,儒家学说认为,夫妻之间应该夫义妇顺、夫和妻柔。夫妻之间,不仅仅只是卿卿我我,更多需要的是患难与共、相互砥砺,这才是夫妻关系的美好所在。
《诗经》上有云:“宴尔新婚,如兄如弟”,是说夫妻之间相处,要像兄弟般友爱、恭谨,有着互敬互谅的意味。夫妻之间重礼重义,既爱且敬、敬爱有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礼教,是千百年来一直维系和规范人与人之间相处的纽带。老一辈的夫妻们,接受过传统人类文化的薰陶,明白夫妻之间如何相处,要以恩义为基础。
因此相比较现在,过去夫妻之间的感情都更坚定一些,他们对彼此都很尊重,很多时候还互相督促。从笔者上面给大家分析的这句俗语就能看得出,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各位也能将老祖宗的这句忠告常记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