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赏析 晏殊《破阵子·燕子欲归时节》原文及翻译赏析
晏殊《破阵子·燕子欲归时节》原文及翻译赏析
破阵子·燕子欲归时节原文:
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歌长粉面红。斜日更穿帘幕,微凉渐入梧桐。多少襟情言不尽,写向蛮笺曲调中。此情千万重。
破阵子·燕子欲归时节翻译及注释
翻译燕子归来的时节,吹起了西风。希望在人世间我们还能能相聚在一起,在菊花丛中举杯共饮。歌声悠扬有你粉嫩的脸庞。夕阳穿过幕帘,阴影包围了梧桐。有多少情话说不尽,写在给你的词曲中。这份情千万重。
注释1破阵子: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2金尊:酒杯。3斜日:夕阳。4更:正。5蛮笺:谓蜀笺,唐时指四川地区所造彩色花纸。
破阵子·燕子欲归时节赏析
这首词,仍然是惜别、思念之作。寂寞是爱的一种声音,孤独是爱的另外一种声音。而心,则是爱的道路。爱情是盏灯,思念是其中的灯油。当有一天,一个人站在往事的回廊中观望的时候,纵有如火的红豆,也点不亮那断了纹路的情伤。情已断,爱已走,心已碎,手已凉。这样的现实,不知不觉地站在一个女子的心里。
于自己内心思念的尽头,发现,心被那远去的人牵得很紧,很疼。世界这么大,但幸运的是,那别人的名字,仍然还在心里,牵挂著,等待着,等待他的归期。只是不知道,是不是还能穿过茫茫的红尘,找到那把可以打开距离的钥匙。
真的如同徐再思所说的那样: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这首词,仍然是一个女子的伤情。
叶嘉莹先生在《大晏词的欣赏》中这样评价此词:「至于写艳情者,如其……《破阵子》之『多少襟怀言不尽,写向蛮笺曲调中,此情千万重』,若以这些词句与柳永《定风流》之『彩线慵拈伴伊坐』,《菊花新》之『欲掩香帏论缱绻』诸作相较,则大晏正所谓『虽作艳语,终有品格』,因为大晏所唤起人的只是一份深挚的情意,而此一份情意虽然或者乃因儿女之情而发,然而却并不为儿女之情所限,较之一些言外无物的浅露淫亵之作,自然有高下、雅鄙的分别。」
有权威的解析认为,这是一首秋日席间赠妓之作。全篇代歌妓述事言情,先写这位歌女对「时节」的感受,次写她在筵席上与情人「小会」的欢欣及她的即席演唱,最后写她与情人依依惜别的种种情状。
这样的解析虽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我总是觉得太过实在了一些。晏殊自己没有明说这是代歌女而作或赠妓之作,我们如果断成代歌女而作或赠妓之作,也不是不可,只是在我看来,有点喧宾夺主的嫌疑。所以,我坚持认为,这就是一首惜别、思念之作。和一个女子有关。除此之外,不做其他的推断。
「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
这里点明了时节。从「燕子欲归」和「昨夜西风」这两句来看,当是晚春至秋初的这段时节。
这句,其实存在着一个人物特写。一个女子站在高楼之上,望着远方的姿态写满了思念。虽然晏殊从词语上没有写到这个女子,但从「燕子」、「高楼」这两句,我们就可以在自己的脑海中勾画出一个女子婀娜多姿的身姿。真正的高手,就高在「以物衬人」或「以物写人」的境界上。
诗词从来都是一种省略文体,不可能说得过于明白。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有想像力,甚至是合理的、大胆的想像。
「燕子欲归」,这其实是女子内心的愿望和最真最深的疼。你看那燕子,都双飞在她的眼前,可是,他却独自留下她,忍受这漫长的寂寞的煎熬,甚至是孤独的思念的掏挖。
燕子欲归,人未归。我想,这才是晏殊最想写出来的结果。不过,却留着,让读者自己去想像。明白无误的是,词中女子的内心和思念已经寄出去,而且,一直没有找到可以收留的地方,一直在路上跋涉。

不过,他仍然在她的心里燃烧着。他拿走了她的梦、她的泪水和她的思念。
破阵子·燕子欲归时节创作背景
一般认为《破阵子·燕子欲归时节》这首词是宋仁宗晏殊家道落寞时所作。看到歌女的酸楚,联想到自己的落魄,由此创作这首词作表达内心的痛苦。 诗词作品:破阵子·燕子欲归时节诗词作者:【宋代】晏殊诗词归类:【惜别】、【思念】、【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