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辅国和唐玄宗 唐朝人物李辅国简介
唐朝人物李辅国简介
唐朝人物本名:李辅国
别称:静忠、护国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时间:704年
去世时间:762年
官职:司空、中书令
封爵:博陆郡王
追赠:太傅
谥号:丑
李辅国人物生平
拥戴肃宗李辅国在唐玄宗年间入宫做了宦官。后因尽心侍奉太子李亨而成为太子的心腹。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叛军所到之处,望风披靡,直逼京都长安,唐玄宗仓皇出逃。太子李亨则奉命在后安抚百姓,安土重迁的百姓们希望李亨留下抗击叛军。李辅国也以国家大义劝说李亨留下抗敌,太子遂与玄宗兵分两路,北上灵武。李辅国又劝李亨迅速称帝,以安民心。
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唐肃宗为人性格懦弱,此刻见李辅国忠心拥戴,便视其为左右臂,赐名“护国”,后又改名“辅国”,把军政大事都委托于他。
逼压玄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十二月,李辅国随肃宗回到长安,加开府仪同三司,封郕国公,设“察事厅子”,以侦察官员活动。
同年,唐玄宗一行也回到了长安。起初过着无所事事,但尚算自由的生活。唐肃宗与李辅国都怕玄宗复位,因此在唐肃宗的默许下,李辅国对唐玄宗步步紧逼。初则把唐玄宗喜欢的三百匹马收回大半,仅留下十匹;继则矫诏令唐玄宗迁到皇宫内宫,只留下几个老弱病残之人伺候唐玄宗;然后又把对唐玄宗一直忠心耿耿不离不弃的心腹宦官高力士流放,强令唐玄宗的亲信官员陈玄礼致仕。唐肃宗曾数次想看望重病中的唐玄宗也因李辅国的阻挠而未成行。
打击异己李辅国大权在握,天下大事几乎全决定于李辅国,朝臣所奏之事往往先经他手然后才告知肃宗。为了更准确地了解朝中大臣的动向,李辅国还专门派几十人负责监督官员的一举一动。对于不顺从的官员加以严厉打击。李辅国根据自己的好恶处治全国的讼案,并以皇意相标榜。地方上的节度使也是李辅国一手委派。
李辅国权倾朝野,宰相及朝中大臣想见皇帝都须经过李辅国的安排,皇帝的诏书也需要李辅国的署名才能施行,群臣不敢提出不同意见。宗室贵人对李辅国也以“五郎”尊之,当时的宰相李揆更称李辅国为“五父”。
对于李辅国的不法行为,宗室李岘多次举报给唐肃宗,然而在李辅国的操纵下,唐肃宗却把李岘贬出了京城。一手遮天的李辅国企图做唐朝的第一位宦官宰相。此举遭到了宰相萧华的激烈反对。李辅国怀恨在心,多次在皇帝面前诬陷萧华,并威逼皇帝用自己的亲信元载取代了萧华的相位,最终将萧华逐出京城。
拥立代宗李辅国之所以为所欲为,还得益于与肃宗皇后张氏的勾结。张皇后与李辅国内外相应,控制政权。他们对不利于自己的人,无论是高官还是显贵都是除之而后快。唐肃宗的第三子建宁王李倓聪明过人,尽心辅佐太子广平王李豫,深得皇帝的欢心。然而由于张皇后与李辅国的中伤,以致最后皇帝下诏赐死了建宁王。李辅国与张皇后的狼狈为奸是为了各自的利益。可是在肃宗病重期间,李辅国与张皇后在决定由谁继承大宝的问题上发生了尖锐的冲突。李辅国支持太子李豫登基,而张皇后支持越王李系。
宝应元年(762年),唐玄宗忧郁而死。此时由于唐肃宗也病危,张皇后为了便于自己将来继续插手政局,密谋准备杀掉太子,策划越王继位。此举被李辅国的同党发现,李辅国等首先把太子保护起来,然后冲进皇宫,抓获了越王及其支持者百余人。张皇后逃入重病中的唐肃宗寝宫,被李辅国抓住。肃宗因受到惊吓而在当天就驾崩了。李辅国趁此混乱时机,将张皇后、越王及参与者一并斩首。太子李豫在李辅国的拥戴下即位,是为唐代宗。
(历史3xm.com.cn)罪恶伏诛自此李辅国日益骄横,曾对唐代宗说:“大家(皇帝的俗称)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闻此僭君之言,唐代宗不快,决意将李辅国翦灭,于是唐代宗表面优待辅国,尊之为“尚父”,封司空兼中书令,却私下通联宦官程元振,以药子昂代元帅府行军司马,掌握禁军,夺兵权。罢辅国官职,进封为博陆郡王。不久,又派人于深夜将其刺杀,割下头颅扔到溷厕中。遂刻木代其首级以葬,赠太傅,谥丑。
李辅国轶事典故
唐肃宗继位后,唐玄宗当了太上皇,居住在兴庆宫。一天,久雨初晴,玄宗到了勤政楼。楼下的市民和来往行人,见到了玄宗,流着欢喜的眼泪,高呼万岁,声音惊天动地。当时肃宗正生病,李辅国上奏,诬陷说:"这都是九仙媛、高力士、陈玄礼搞的阴谋。"他私自矫诏,将唐玄宗迁到西内。(唐太极宫称西内)护送唐玄宗的人,只配了二三十个老弱者,到了交叉路口,四面八方却都有执刀的卫士,他们都听从李辅国的命令。看到这种情况,唐玄宗很吃惊,好几次掉下马来,都被服侍者扶上了马。高力士骑马来到李辅国面前说:"太上皇是五十年的太平天子,李辅国你也是老臣了,不应该这样无礼,你给我下马。"李辅国赶紧下了马。高力士宣示了唐玄宗的旨意,将士们应该忠于职守。于是李辅国命令士兵把刀放回刀鞘内,齐声喊,太上皇万福,纷纷向唐玄宗叩拜。高力士又说:“李辅国来牵马。”李辅国赶紧穿上靴子,去牵马,和兵士们一齐护送太上皇平安到了西内。李辅国领众人退出后,唐玄宗哭着拉住了高力士的手说:“多亏你呀!若不,我已成刀下鬼了。”不久九仙媛、高力士、陈玄礼,都流放到瘴气多的地方,这都是李辅国下的假诏书。当时唐肃宗病危,李辅国专权,他也怕西内唐玄宗再有什么变故。
李辅国历史评价
刘昫:崇墉大厦,壮其楹磶。殿邦御侮,亦俟明德。宵人意褊,动不量力。投鼠败器,良堪太息。
宋祁:肃、代庸弱,倚为扞卫,故辅国以尚父显,元振以援立奋,朝恩以军容重,然犹未得常主兵也。德宗惩艾泚贼,故以左右神策、天威等军委宦者主之,置护军中尉、中护军,分提禁兵,是以威柄下迁,政在宦人,举手伸缩,便有轻重。至慓士奇材,则养以为子;巨镇强籓,则争出我门。
张皇后:李辅国久典禁兵,制敕皆从之出,擅逼迁圣皇,其罪甚大。
朱元璋:当时坐不当使此曹掌兵政,故肆恣暴横。然其时李辅国、程元振及朝恩数辈势皆极盛,代宗一旦去之,如孤雏腐鼠。大抵小人窃柄,人主苟能决意去之,亦有何难?但在断不断尔。
丁耀亢:阉宦有权,多借阶椒闼,在人君初不过以便利之役蓄之,遂至逞不轨而害及妻子。昆岗之火始于片絮。吾于辅国乎何诛?王纲不振,以刺客而代天威,亦不武矣。
蔡东藩:张后有可杀之罪,辅国非杀张后之人,此二语实为确评。况张后之谮杀建宁,谋迁上皇,无一非辅国与谋,设当时无辅国其人,吾料张后孤掌难鸣,亦未必果能遂恶也。纲目书杀不书弑,汪克宽尝驳斥之,张天如亦谓张后谋诛辅国,事虽不成,英武却非帝所及。然后辅国之逼死张后,当乎否乎?宦官而可杀后也,是赵盾之于晋君,公子归生之于郑伯,《春秋》何必书弑乎?宜清高宗之斥纲目为失当也。代宗不能诛贼,反感其有杀后之功,拜相封王,宠赍无比,厥后入程元振言,乃遣人刺死之;功罪不明,已可概见。
李辅国史书记载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四》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二》
李辅国影视形象
年份电视剧/电影饰演者1990《唐明皇》李明
199《武林奇缘》坣娜

199《天师钟馗》钟树荣
200《大唐歌飞》刘潇潇
200《大唐芙蓉园》高亚麟
200《杨贵妃秘史》赵煊
相关文章
- 李辅国和唐玄宗 悲剧:唐玄宗为何要杀自己三个儿子?
- 唐玄宗下场 唐玄宗晚年凄惨的太上皇生活
- 现代有哪些人是皇亲国戚 谋害皇亲国戚的太监――李辅国
- 李辅国和唐玄宗 唐朝第一个当上宰相的宦官,李辅国的简介
- 李辅国和唐玄宗 千年疑案:李辅国是不是唐代宗派人刺杀的?
- 李辅国和唐玄宗 唐朝宦官李辅国 李辅国如何由太监爬上宰相的位子
- 李辅国和唐玄宗 寄裴施州(裴冕坐李辅国贬施州刺史)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 李辅国和唐玄宗 杜甫《寄裴施州(裴冕坐李辅国贬施州刺史)》原文及翻译赏析
- 明朝太监不敢杀皇帝 宦官李辅国怎么死的? 李辅国被杀成未解之谜
- 李辅国和唐玄宗 唐玄宗晚年为何遭冷落?唐肃宗和唐玄宗的关系是怎么闹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