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美丽寓言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历史之谜

火烧 2021-08-13 15:35:51 1037
读后感历史之谜 在名为《为什么称为“中国大历史”》的中文版自序中,作者已经坦言,关于这“大历史”的思路,起源于给外国学生讲授中国历史的实际需要。大凡学习历史,除非深入的研究,只需求了解个大概、懂个基本

读后感历史之谜  

在名为《为什么称为“中国大历史”》的中文版自序中,作者已经坦言,关于这“大历史”的思路,起源于给外国学生讲授中国历史的实际需要。

美丽寓言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历史之谜

大凡学习历史,除非深入的研究,只需求了解个大概、懂个基本的发展脉络,而不可能具体到历史中的每一个细节。

学习历史如此,学习外国历史更是如此。

为了这教学的需要,作者乃开始将这中国几千年历史予以压缩。

而到后来,这“大历史”的综合研究方法更成为作者的一种研究进路。

于是,就有了这23万字的《中国大历史》。

正如书名所言"micro-history",更多的是从宏观视野去看待历史,不拘泥于细枝末节,而是纵横交叉,记录朝代的更替演变,也放到世界历史中去对比研究,从中我们可看出中国历史的兴衰荣辱。

读完这《中国大历史》,便可感觉,作者写的历史,自始至终都在问着这样的一个问题:缘何中国的文明未能发展出上资本主义?求解这个问题,作者的关注点集中在财税制度上面。

依着这样的思路,从作者的叙述中,隐约可以看出,作者将中国的几千年发展历史分为了三段:第一段是中央集权、官僚体系、意识形态逐渐形成的时期,从商周发端,到秦汉隋唐;第二段是从城市商业和国际(边境)贸易中产生了商业社会的种子,但这种子在官僚体系、自耕农经济和意识形态面前,只是发展出了服务于宫廷地主玩乐所需的奢侈品生产与商业,这一段从宋元到明清,中间从王安石变法到张居正变法,似有着搞“数目字管理”的意向,但数目字管理的条件仍未具备,变法必然失败;第三段是清末受到外来侵略与冲击,开始寻找强国的途径,从清末的洋务自强运动到维新变法、立宪改革,再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土地革命,直到改革开放,这一波一波的革命终于推翻了封建帝制,也也创造了“一个新的高层机构”和“一个新的低层机构”。

而“现在中国当前的任务,则是在高层机构和低层机构间敷设有制度性的联系(institutional links)才能从上至下,能够以经济及法治的方法管理,脱离官僚政治的垄断。”

《中国大历史》有一些史实错误,比如黄仁宇一直对中国文明的独立进程持怀疑态度,就是与西方学者对中国历史的看法一致的,而这样的东西在与其同一代的中国本土学者身上就不会有。

比如几乎所有以西学治史的人都有疑古心态,干脆宣布很多古籍都是伪书不值得信赖,但后来的考古发现否定了这些人的看法,从而证明中国古人治史的真实性——西方人从其造假的习惯出发猜度中国人亦是如此,比如那篇所谓的诛功臣心理分析文章就是这样的东西。

不过尽管如此,《中国大历史》由于从宏观出发,其架构是全局性的,偶然一些细节的错误也未必能导致整体的错误,在某些方面来说,还是有可取性的。

当然,这种全篇结论性的文章在没有罗列证据的情况下,是否可信就看读者的知识面了。

很多西方学术著作都有这种特点,所以在背后总是列出大堆的参考书,让读者知道其说法的来源。

中国历史典籍浩如烟海,常使初学者不得其门而入。

作者倡导“大历史”(macro-history),主张利用归纳法将现有史料高度压缩,先构成一个简明而前后连贯的纲领,然后在欧美史比较的基础上加以研究。

本书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中国历史的进程,着眼于现代型的经济体制如何为传统社会所不容,以及是何契机使其在中国土地上落脚,视野宏阔,见解独到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