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为什么没有好皇帝 明朝皇帝顺序及年号,明朝皇帝的顺序及年号是?
明朝皇帝顺序及年号,明朝皇帝的顺序及年号是?
明朝皇帝的顺序及年号是?
太祖朱元璋(1328-1398) 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在位31年 惠帝朱允炆(1377-1402) 年号“建文”1398年即位,在位5年 成祖朱棣(1360-1424) 年号“永乐”1402年即位,在位23年 仁宗朱高炽(1378-1425) 年号“洪熙”1424年即位,在位1年。 宣宗朱瞻基(1398-1435) 年号“宣德”1425年即位,在位11年 英宗朱祁镇(1427-1464) 年号“正统”“天顺”(1435-1449;1457-1464)在位,在位23年 景帝朱祁钰(1428-1457) 年号“景泰”1449年即位,在位9年 宪宗朱见深(1447-1487) 年号“成化”1464年即位,在位24年 孝宗朱佑樘(1470-1505) 年号“弘治”1487年即位,在位19年 武宗朱厚照(1491-1521) 年号“正德”1505年即位,在位17年 世宗朱厚璁(1507-1566) 年号“嘉靖”1521年即位,在位46年 穆宗朱载垕(1537-1572) 年号“隆庆”1566年即位,在位7年 神宗朱翊钧(1563-1620) 年号“万历”1572年即位,在位48年 光宗朱常洛(1582-1620) 年号“泰昌”1620年即位,在位1月 熹宗朱由校(1605-1627) 年号“天启”1620年即位,在位8年 思宗朱由检(1610-1644) 年号“崇祯”1627年即位,在位17年
明朝所有皇帝年号还有在位时间表
一、明朝皇帝年表:
1、第一位:太祖朱元璋
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年号:洪武
在位时间:1368年-1398年
陵墓:孝陵
2、第二位:惠宗朱允炆
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
年号:建文
在位时间:1399年-1402年
陵墓:无陵
3、第三位:成祖朱棣
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年号:永乐
在位时间:1403年-1424年
陵墓:长陵
4、第四位:仁宗朱高炽
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
年号:洪熙
在位时间:1425年
陵墓:献陵
5、第五位:宣宗朱瞻基
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年号:宣德
在位时间:1426年-1435年
陵墓:景陵
6、第六位:英宗朱祁镇
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
年号:正统、天顺
在位时间:1436年-1449年、1457年-1464年
陵墓:裕陵
7、第七位:代宗朱祁钰
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
年号:景泰
在位时间:1450年-1457年
陵墓:景泰陵
8、第八位:宪宗朱见深
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
年号:成化
在位时间: 1465年-1487年
陵墓:茂陵
9、第九位:孝宗朱佑樘
达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年号:弘治
在位时间: 1488年-1505年
陵墓:泰陵
10、第十位:武宗朱厚照
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年号:正德
在位时间:1506年-1521年
陵墓:康陵
11、第十一位:世宗朱厚熜
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
年号:嘉靖
在位时间:1522年-1566年
陵墓:永陵
12、第十二位:穆宗朱载垕
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
年号:隆庆
在位时间:1567年-1572年
陵墓:昭陵
13、第十三位:神宗朱翊钧
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
年号:万历
在位时间:1573年-1620年
陵墓:定陵
14、第十四位:光宗朱常洛
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
年号:泰昌
在位时间:1620年
陵墓:庆陵
15、第十五位:熹宗朱由校
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
年号:天启
在位时间:1621年-1627年
陵墓:德陵
16、第十六位:思宗朱由检
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
年号:崇祯
在位时间:1628年-1644年
陵墓:思陵
二、南明皇帝表
17、第十七位:安宗朱由崧
处天承道诚敬英哲缵文备武宣仁度孝简皇帝
年号:弘光
在位时间:1644年-1645年
陵墓:无陵
18、第十八位:绍宗朱聿键
配天至道弘毅肃穆思文烈武敏仁广孝襄皇帝
年号:隆武
在位时间:1645年-1646年
陵墓:隆武陵
19、第十九位:文宗朱聿鐭
贞天应道昭崇宁文宏武达仁成宣闵孝节皇帝
年号:绍武
在位时间:1646年
陵墓:绍武陵
扩展资料: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民不聊生,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为大明,因皇室姓朱,又称朱明,定都于应天府;1420年朱棣迁都至顺天府,以应天府为陪都。
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 ,政治清明、国力强盛。中期经土木之变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嘉靖中兴、万历中兴国势复振,晚明因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导致国力衰退,爆发农民起义。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殉国,明朝覆灭。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随后清朝击败大顺、大西、南明弘光、隆武、绍武等诸政权。1662年永历帝被杀,南明覆灭。1683年清军攻占台湾,奉明正朔的明郑覆灭。
明代疆域囊括汉地 ,明初东北抵日本海、外兴安岭 ,后缩为辽河流域;北达阴山,后撤至明长城;西至新疆哈密,后退守嘉峪关;西南临孟加拉湾 ,后折回约今云南境;并在青藏地区设有羁縻卫所,还曾收复安南 。
明代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和资本主义萌芽,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据《明实录》所载人口峰值为7185万 ,但大部分学者认为实际逾亿,也有学者指出晚明人口接近两亿 。
明朝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明代,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清朝康熙皇帝对明太祖评价为“治隆唐宋”,《明史》评价明成祖为“远迈汉唐”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朝
明朝皇帝及其年号列表
明太祖 朱元璋,年号洪武
明惠帝 朱允炆,年号建文 明成祖 朱棣,年号永乐 (庙号初为明太宗) 明仁宗 朱高炽,年号洪熙 明宣宗 朱瞻基,年号宣德 明英宗 朱祁镇,年号正统/天顺 明代宗 朱祁钰,年号景泰 明宪宗 朱见深,年号成化 明孝宗 朱佑樘,年号弘治 明武宗 朱厚照,年号正德 明世宗 朱厚熜,年号嘉靖 明穆宗 朱载垕,年号隆庆 明神宗 朱翊钧,年号万历 明光宗 朱常洛,年号泰昌 明熹宗 朱由校,年号天启 明思宗 朱由检,年号崇祯 18.1 顺 李自成,年号永昌 18.2 大西 张献忠,年号大顺 18.3 南明 福王 朱由崧,年号弘光 唐王 朱聿键,年号隆武 桂王 朱由榔,年号永历明朝皇帝的名字及年号(所有)
太祖朱元璋
(1328-1398)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在位31年。安徽凤阳人,1368年建立明朝,定都南京,死于1398年,时年71岁。 惠帝朱允炆 (1377—1402)年号“建文”1398年即位,在位5年惠帝,太祖孙,皇太子朱标次子。惠帝登基后,进行削藩,以统一军事,惹恼诸王,燕王朱棣其兵北京,1402年攻入南京,惠帝一说被烧死,一说外逃。 成祖朱棣 (1360—1424)年号“永乐”1402年即位,在位23年成祖朱棣,朱元璋第四子,1402年推翻侄子明惠帝自立,1421年迁都北京,死于1424年,时年65岁。 仁宗朱高炽 (1378—1425)年号“洪熙”1424年即位,在位1年仁宗,明成祖长子,仁宗政治比较清明,在位1年,死于1425年,时年48岁。 宣宗朱瞻基 (1398—1435)年号“宣德”1425年即位,在位11年宣宗,仁宗长子,他和其父一样,能倾听臣下的意见,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死于1435年,时年38岁。 英宗朱祁镇 (1427—1464)年号“正统”“天顺”(1435—1449;1457—1464)在位,在位23年英宗,宣宗长子,即位时才9岁,宦官王振专权。1449年,蒙古瓦剌部大举南侵,王振挟英宗亲征,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1450年,被放回。1457年复辟。死于1464年,时年38岁。 景帝朱祁钰 (1428—1457)年号“景泰”1449年即位,在位9年宣宗次子,英宗被俘后被拥立为帝,即位后,用于谦为兵部尚书,粉碎了瓦剌对北京的进攻,迫使瓦剌放回英宗,英宗放回后,景帝将其软禁。1475年,景帝病危时,英宗才又被拥为帝。景帝死于1457年,时年30岁。 宪宗朱见深 (1447—1487)年号“成化”1464年即位,在位24年宪宗,英宗长子,宪宗好方术,溺于女色,宦官汪直用事。1487年,宪宗死,时年41岁。 孝宗朱佑樘 (1470—1505)年号“弘治”1487年即位,在位19年孝宗,宪宗三子。孝宗锐意改革,取得成效。被誉为“中兴之令主”。死于1505年,时年36岁。 武宗朱厚照 (1491—1521)年号“正德”1505年即位,在位17年武宗,孝宗长子。他是明朝有名的荒唐皇帝,因荒淫过度,死于1521年,时年31岁。 世宗朱厚熜 (1507—1566)年号“嘉靖”1521年即位,在位46年世宗,宪宗之孙,其父兴献王。世宗前期颇有一些作为,但后期荒淫无度,政治腐败。世宗因服丹药中毒死,时年60岁。 穆宗朱载垕 (1537—1572)年号“隆庆”1566年即位,在位7年穆宗,世宗第三子。在位7年,死于1572年,时年36岁。 神宗朱翊钧 (1563—1620)年号“万历”1572年即位,在位48年神宗,穆宗第三子。即位时才10岁,由皇太后陈氏及大臣张居正主持政务。神宗亲政后,深居宫中,荒淫享乐,政治腐败。当时,北方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窥视中原。神宗死于1620年,时年58岁。 光宗朱常洛 (1582—1620)年号“泰昌”1620年即位,在位1月光宗,神宗长子。是一个贪财好色的皇帝,由于淫欲过度,即位当天就病重,后因服用丹砂过度而亡。时年39岁。 熹宗朱由校 (1605—1627)年号“天启”1620年即位,在位8年熹宗,光宗长子。在位时大用宦官魏忠贤,政治极其腐败。努尔哈赤乘机攻占沈阳。熹宗死于1627年,时年23岁。 思宗朱由检 (1610—1644)年号“崇祯”1627年即位,在位17年思宗,光宗第五子。即位后,诛杀魏忠贤,颇为勤政,无奈积重难反,各地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北方皇太极加紧骚扰入侵。思宗本人性格多疑,刚愎自用。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思宗在景山自缢身亡。时年35岁。明朝历代皇帝及其年份,年号
1、朱元璋(在位时间:1368—1398,年号洪武)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安徽凤阳人,汉族,生于濠州钟离(明朝建立后改为凤阳),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参加郭子兴军改为现名朱元璋。政治家,战略家,军事统帅,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在位期间对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政治上废丞相,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
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北伐残元;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解放奴婢,减免税负,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
文化上紧抓教育,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 ;对外加强海外交流,恢复中华宗主国地位 。经过洪武朝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明孝陵。
2、朱允炆(在位时间:1398—1402,年号建文)
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
明洪武十年(1377年)12月5日,朱允炆出生于应天府(今南京),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其父朱标病死,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继位为帝。
朱允炆在位期间增强文官在国政中的作用,宽刑省狱,严惩宦官,同时改变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 ,史称“建文新政”。
朱允炆于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时驸马都尉梅殷在军中,从黄彦清之议,为发丧,追谥孝愍皇帝,庙号神宗,壬午以后谥不行。
至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七月,以与显皇帝庙号复,改庙号惠宗,谥号为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后世称为明惠宗,清乾隆元年上谥号为恭闵惠皇帝,简称惠帝。
3、朱棣(在位时间:1402—1424,年号永乐)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太祖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等。
朱棣生于应天府(今南京),明朝建立后被封为燕王。就藩北平(今北京)之后,多次受命参预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
建文帝即位后采取削藩政策,不仅监视朱棣, 还欲调走他的军队,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 。
建文四年(1402年)取得胜利,在南京称帝。朱棣在位时,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史称永乐盛世。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8月,朱棣死于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享年64岁。
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长陵。明世宗时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改庙号成祖。
4、朱高炽(在位时间:1424—1425,年号洪熙)
朱高炽(1378年-1425年),即明仁宗(1424年-1425年在位),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长子。在位年号洪熙。
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由于他的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爱。但身形较胖,导致身体较弱。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登基。虽然在位时间很短,但是为人宽厚,为政开明,发展生产,与民休息。
他赦免了建文帝的许多旧臣,平反了许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停止了朱棣时期的大规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文化得到了复兴,读书人的待遇比洪武、永乐两朝要好。
朱高炽天禀纯明,从善改过,恭检爱民,因此后世对他的评价很高,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
洪熙元年(1425)五月,只做了十个月皇帝的朱高炽病重,不久之后就去世了。终年47岁。庙号仁宗,谥号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葬于十三陵献陵。
5、朱瞻基(在位时间:1425—1435,年号宣德)
朱瞻基(1398年-1435年1月31日),即明宣宗(1425年-1435年),明朝第五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长子,幼年就非常受祖父朱棣与父亲的喜爱与赏识。
永乐九年(1411年)被祖父立为皇太孙,数度随朱棣征讨蒙古。 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
朱瞻基在性格上,他与其父朱高炽相似,也具有他父亲那种对皇帝作用的理想主义的、然而是保守的想法。朱瞻基是文人和艺术的庇护人,他的统治的特点是其政治和文化方面的成就。
在位期间文有“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蹇义、夏原吉;武有英国公张辅,地方上又有像于谦、周忱这样的巡抚,一时人才济济。
这使得当时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朱瞻基与其父亲的统治加在一起虽短短十一年,但却被史学家们称之为“功绩堪比文景”,史称“仁宣之治”。
宣德十年(1435年)驾崩,终年38岁,葬景陵。庙号宣宗,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6、朱祁镇(在位时间:1435—1449、1457—1464,年号正统、天顺)
朱祁镇(1427—1464),即明英宗,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明代宗朱祁钰异母兄,明宪宗朱见深之父。
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任、第八任皇帝(1435—1449年、1457—1464年两次在位)。第一次继位称帝,年仅九岁,年号正统。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诚孝昭皇后)把持,贤臣“三杨”主政。
随之,张氏驾崩,三杨去位,宠信太监王振,导致宦官专权。正统十四年(1449年),发生土木堡之变,其弟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改元景泰。
后英宗回京,被景泰帝软禁于南宫。景泰八年(1457年),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位,第二次称帝,改元天顺。
朱祁镇前后在位二十二年,在位初期励精图治稳定西南疆域。当初宠信王振,后来又宠信曹吉祥、石亨,政治上虽然有不足之处,但是晚年任用李贤,听信纳谏,仁俭爱民,美善很多。 还废除了殉葬制度。
天顺八年(1464年)明英宗病逝。庙号英宗,谥曰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葬于明十三陵之裕陵。
7、朱祁钰(在位时间:1449—1457,年号景泰)
朱祁钰(1428年—1457年3月23日),即明代宗,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镇异母弟。母贤妃吴氏,明朝第七位皇帝,在位时间1449年―1457年,年号景泰(1450年—1457年)。
朱祁钰生于宣德三年(1428年),长兄明英宗即位后封为郕王。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俘虏。为免主少国疑,于谦等大臣劝服孙太后,立郕王朱祁钰为帝,次年改元景泰。
朱祁钰在位期间,知人善任,启用于谦等正直之人,励精图治,选将练兵,击退了瓦剌的入侵,使得江山社稷转危为安,又对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整顿和改革。
使当时明朝社会由乱而治渐开中兴,可谓英明之主。但是在天性之间未能尽善尽美,因而使得奸臣乘机作乱。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夺门之变爆发,明英宗复位,改元天顺。二月,明英宗废朱祁钰为郕王,软禁于西苑。不久朱祁钰去世,享年三十。
明英宗上谥号曰戾,按亲王礼葬在北京西山,即景泰陵。明宪宗即位后下诏恢复朱祁钰皇帝之位,谥曰恭仁康定景皇帝。史称明景帝、景泰帝。
8、朱见深(在位时间:1464—1487,年号成化)
朱见深(1447年12月9日—1487年9月9日),即明宪宗(1464至1487年在位),后更名朱见濡。明朝第八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长子,母孝肃皇后周氏。
朱见深本为太子,土木之变后其父朱祁镇被瓦剌掳去,叔父朱祁钰即帝位。到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钰将朱见深废为沂王,改立朱见济为太子。
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因夺门之变而复辟,朱见深再次被立为太子。
朱见深英明宽仁,在位初年恢复了朱祁钰的皇帝尊号,平反于谦的冤案,任用贤明的大臣商辂等治国理政,可以说有君王的风度。
时代风气清明,朝廷多名贤俊彦,宽免赋税、减省刑罚,社会经济渐渐复苏。但是在位期间任用奸邪,不能说没有缺陷。
成化二十三年( 1487年)九月九日病逝,终年41岁。庙号宪宗,谥号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葬在明十三陵的茂陵。
9、朱佑樘(在位时间:1487—1505,年号弘治)
朱祐樘(1470年7月30日―1505年6月8日),即明孝宗(1487年-1505年在位),年号弘治,明朝第九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第三子 ,生母为孝穆纪太后。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即位 ,朱祐樘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大开言路,努力扭转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大臣,史称“弘治中兴”。
虽末年宠信宦官李广,但是立刻改过自新,历代史学家对他评价极高,明朝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朱国桢就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
弘治十八年(1505年),朱祐樘驾崩于乾清宫,在位18年,享年36岁,葬泰陵,庙号孝宗 ,谥号“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10、朱厚照(1505—1521,正德)
朱厚照(1491年10月27日-1521年4月20日),即明武宗(1505年—1521年在位),明朝第十位皇帝,是明孝宗朱祐樘和张皇后的长子,在位期间年号正德。
朱厚照从小机智聪颖,喜欢骑射。 即位后史书上出现两极评价,一方说他处事刚毅果断,批答奏章,决定国家重大事件。
弹指之间诛刘瑾,平安化王之乱、宁王之乱,大败蒙古小王子,且多次赈灾免赋。而且,他在位时臣下仍有不少贤才,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位帝王治下总体上仍有可称道之处。
应州大捷大败鞑靼军,立下了一战功。在应州一战中与普通士兵同吃同住,甚至还亲手杀敌一人,极大地鼓舞了明军士气。所以说他又是一个好的将领。
另一方面说他为政期间荒淫无道,国力衰微,一生贪杯、尚武、无赖,喜好玩乐。很多人认为他荒淫暴戾,怪诞无耻,是少见的无道昏君。但武宗虽嬉游玩乐,却也有抵御边寇之功,大事上从不怠慢。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明武宗朱厚照驾崩于豹房,享年三十一岁,在位十六年,庙号武宗,谥号“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葬于康陵。
11、朱厚熜(1521—1566,嘉靖)
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出生地湖广布政司安陆州(今湖北钟祥),明宪宗之孙,明孝宗之侄,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的堂弟。
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正德十六年(1521年)至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在位,年号嘉靖。
正德十六年(1521年)4月20日,明武宗驾崩,由于武宗死后无嗣,因此张太后(明武宗的母亲)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由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
朱厚熜即位之初,通过大礼议逐步掌握皇权。在位早期他英明苛察,严以驭官、宽以治民、整顿朝纲、减轻赋役,重振国政,开创了嘉靖中兴的局面,为隆庆新政与张居正改革、嘉隆万大改革奠定了基础。
后期崇信道教、宠信严嵩等人,导致朝政腐败。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壬寅宫变”中几乎死于宫女之手, 此后明世宗长期不理朝政,迷信方士、浪费民力,最终激起农民起义。
同时蒙古鞑靼俺答汗寇边,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兵临北京城下,史称“庚戌之变”;倭寇也侵略中国东南沿海,“南倭北虏”始终困扰, 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明世宗为人聪明,尤其在书法和文辞修养都有不错的造诣。同时也特别敏感,但是也十分勤奋,批阅奏书票拟经常到后半夜。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嘉靖帝于乾清宫去世,享年60岁。庙号世宗,谥号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葬于北京十三陵之永陵,传位第三子裕王朱载垕。
12、朱载垕(1566—1572,隆庆)
朱载垕(1537年-1572年),即明穆宗,明朝第十二位皇帝,1566年-1572年在位。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母杜康妃,明世宗病死后继位。
少年因其母缘故而不得父皇宠爱, 因其母亲杜康妃失宠,又非长子,所以很少得到父爱。
登基前的内忧外患使他关心朝局,对他登基后处理政务有着较大的影响。即位后倚靠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大臣的尽力辅佐,实行革弊施新的政策,海内外得到大治,史称隆庆新政。
但因为沉迷媚药,也服这些媚药助兴,导致荒于政事。
朱载垕在位6年,因病去世,终年36岁。庙号穆宗,谥号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葬于十三陵昭陵。
13、朱翊钧(1572—1620,万历)
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垕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后李氏。
隆庆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被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隆庆六年(1572年),明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明神宗去世,终年56岁,庙号神宗,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葬十三陵之定陵。
死后由长子朱常洛继位,明神宗死后仅24年,明朝灭亡。
14、朱常洛(1620(29天),泰昌)
朱常洛(1582年8月28日―1620年9月26日),即明光宗(1620年8月28日―1620年9月26日在位)。明神宗朱翊钧长子,母亲孝靖皇后王氏。明朝第十四位皇帝,年号泰昌,因在位仅一个月,故又被称为“一月天子”。
朱常洛身世和明神宗一样,都是父皇偶然临幸宫女所生。因此朱常洛从小得不到父爱,由于党争和皇权交替问题,朱常洛先后经历了国本之争、梃击案等重大历史事件。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明神宗驾崩后,朱常洛即位,改元泰昌。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革除弊政的改革措施,罢除了万历朝的矿税,拨乱反正,重振纲纪。但每日回宫后却沉于酒色,纵欲淫乐,身体羸弱。
泰昌元年(1620年)九月二十六日病逝,史称“红丸案”,终年38岁,庙号光宗,谥号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葬在明十三陵的庆陵。
15、朱由校(1620—1627,天启)
朱由校(1605年-1627年),即明熹宗(1620年-1627年),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长子,生母选侍王氏,明思宗朱由检异母兄。16岁即位,在位七年。
朱由校在位期间,魏忠贤与客氏专权,制造了“乙丑诏狱”“丙寅诏狱”等冤狱,残酷迫害企图改良明朝政治的东林党人。魏忠贤阉党对东林党人的迫害不断激起民变。
其时,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主要忧患来自辽东后金对明朝的威胁。朱由校即位后罢免有胆知兵的辽东经略熊廷弼,致使后金攻陷沈阳、辽阳,辽东局势日趋严峻。
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为稳定辽东,再次起用熊廷弼为辽东经略。熊廷弼根据辽东实际情况,制定了三方布置策。
而掌握辽东实际兵权的巡抚王化贞,却不顾当时敌强我弱、容易被各个击破的危险,力主分兵把守,全面进攻。在阉党策划下,坚持正确方略的熊廷弼被杀,辽东战局陷于重重危机。
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十一日,落水生病的朱由校服用“仙药”身亡,终年23岁。谥号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庙号熹宗。葬于明十三陵之德陵。
16、朱由检(1627—1644,崇祯)
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即明思宗(1627年—1644年在位),字德约 ,明朝第十六位皇帝 ,亦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
天启二年(1622年)被册封为信王,天启七年(1627年)登基,改元崇祯,后世称为崇祯帝。
崇祯帝继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曾六下罪己诏,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可惜其生性多疑,无法挽救衰微的大明王朝。
在位期间爆发农民起义,关外后金政权虎视眈眈,已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时,于煤山自缢身亡,终年34岁,在位17年。
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月四日,昌平州吏赵一桂等人将崇祯帝与皇后葬入昌平县田贵妃的墓穴之中,清朝以“帝体改葬,令臣民为服丧三日,葬于十三陵思陵”。
崇祯帝死后,清上庙号怀宗(后取消),南明弘光帝上庙号思宗,旋改毅宗,隆武帝上庙号威宗。清上谥号守道敬俭宽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南明弘光帝上谥号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朝君主
百度百科——明朝年号
明朝皇帝列表,说出庙号,谥号,年号。
大明16位皇帝
姓名 庙号 谥号 年号 陵墓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 太祖 高皇帝 洪武(1368年——1398年) 孝陵 朱允炆 惠宗 成皇帝 建文(1399年——1402年) 上金贝古墓 朱棣 成祖(原为太宗) 文皇帝 永乐(1403年——1424年) 长陵 朱高炽 仁宗 昭皇帝 洪熙(1424年——1425年) 献陵 朱瞻基 宣宗 章皇帝 宣德(1426年——1435年) 景陵 朱祁镇 英宗 睿皇帝 正统(1436年——1449年) 天顺(1457年——1464年) 裕陵 朱祁钰 代宗 景皇帝 景泰(1450年——1457年) 景泰陵 朱见深 宪宗 纯皇帝 成化(1465年——1487年) 茂陵 朱祐樘 孝宗 敬皇帝 弘治(1488年——1505年) 泰陵 朱厚照 武宗 毅皇帝 正德(1506年——1521年) 康陵 朱厚熜 世宗 肃皇帝 嘉靖(1522年——1566年) 永陵 朱载垕 穆宗 庄皇帝 隆庆(1567年——1572年) 昭陵 朱翊钧 神宗 显皇帝 万历(1573年——1620年) 定陵 朱常洛 光宗 贞皇帝 泰昌(1620年)实际在位一个月 庆陵 朱由校 熹宗 悊皇帝 天启(1621年——1627年) 德陵 朱由检 毅宗(原为思宗) 烈皇帝 崇祯(1628年——1644年) 思陵 明朝皇帝概述 1太祖朱元璋 公元1368年登基 公元1398年去位 出生:公元1328年--去世:公元1398年(在位30年) 太祖朱元璋,安徽凤阳人,年号“洪武”.公元1368年8月,由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人的指挥下一举攻陷元大都--北京,宣告了元朝的灭亡。同年,朱元璋在建康(今南京)称帝,改元洪武,建立了明王朝,朱元璋是为明太祖。太祖崩于1398年,时年71岁。 2惠宗朱允炆 公元1398年登基 公元1402年去位 出生:公元1377年--去世:公元14??年(在位4年) 惠宗,太祖孙,皇太子朱标的次子,年号“建文”.朱元璋在世时,大封王室,20多个儿子均封为亲王,分驻各地,惠宗登基后,免除各地拖欠租税,赈灾济民。令官府为民间卖子为奴者赎身。限制僧道占田数量,余田均与平民。建文帝采取的这些措施,缓和了社会矛盾,对社会的安定产生了积极作用,一时政通人和。他进行削藩,以统一军事,惹恼诸王,燕王朱棣起兵北京,1402年攻入南京,惠宗一说被烧死,也有外逃一说,目前后者比较可信,前者未发现惠宗尸体。另有其它野史不可信,朱允炆身世成谜。 3成祖朱棣 公元1402年登基 公元1424年去位 出生:公元1360年--去世:公元1424年(在位22年) 成祖朱棣,朱元璋的第四子,年号“永乐”.朱棣以入京除奸为名,发动了"靖难之役"。经过四年的战争,在1402年打败惠帝统治集团,夺取了明朝政权,建元永乐,是为明成祖。1421年迁都北京,并下令编纂了《永乐大典》。令郑和下西洋,与其它外国国家结好,创造“万国来朝”的局面。又5次亲征大漠,打败瓦剌、鞑靼等游牧民族,使明王朝进入全盛时期。崩于1424年,时年65岁。 4仁宗朱高炽 公元1424年登基 公元1425年去位 出生:公元1378年--去世:公元1425年(在位1年) 仁宗,明成祖长子,年号“洪熙”.仁宗政治比较清明,采取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在位1年,崩于1425年,时年48岁。 5宣宗朱瞻基 公元1425年登基 公元1435年去位 出生:公元1398年--去世:公元1435年(在位10年) 宣宗,仁宗长子,年号“宣德”.他和其父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宣宗崩于1435年,时年38岁。 6英宗朱祁镇 公元1435年登基 公元1449年去位 出生:公元1427年--去世:公元1464年(在位14年) 英宗,宣宗长子,年号“正统”.即位时才9岁,被宦官王振专权,1449年,瓦喇大举南侵,王振惬英宗亲征,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1450年,被放回,直到1457年,才又即位。崩于1464年,时年37岁。 公元1457年再登基 公元1464年再去位 年号“天顺".景泰八年(1456年)朱祁钰生病,武清侯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贞及王振余党太监曹吉祥等乘机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再复帝位,改年号天顺。后杀害抗击瓦剌保卫北京有功的大臣于谦等多人,而重用宦官曹吉祥等。 7代宗朱祁钰 公元1449年登基 公元1457年去位 出生:公元1428年--去世:公元1457年(在位8年) 宣宗次子,年号“景泰”.英宗被俘后被拥立为帝,即位后,用于谦为兵部尚书,粉碎了瓦喇对北京的进攻,迫使瓦喇放回英宗,英宗放回后,景帝将其软禁,直到1457年,景帝病危时,英宗才又被拥为帝。景帝崩于1457年,时年30岁。 8宪宗朱见深 公元1464年登基 公元1487年去位 出生:公元1447年--去世:公元1487年(在位23年) 宪宗,英宗长子,年号“成化”.宪宗好方术,溺于女色,致使宦官“奸欺国政”。1487年,宪宗崩,时年41岁。 9孝宗朱佑樘 公元1487年登基 公元1505年去位 出生:公元1470年--去世:公元1505年(在位18年) 孝宗,宪宗三子。年号"弘治",孝宗“更新庶政,言路大开”,使英宗朝以来奸佞当道的局面,得以改观。被誉为“中兴之令主”。死于1505年,时年36岁。 10武宗朱厚燳 公元1505年登基 公元1521年去位 出生:公元1491年--去世:公元1521年(在位16年) 武宗,孝宗长子,年号“正德”。好逸乐,贪女色,是明朝有名的荒唐皇帝,因荒过度,崩于1521年,时年31岁。 11世宗朱厚熜 公元1521年登基 公元1566年去位 出生:公元1507年--去世:公元1566年(在位45年) 世宗,宪宗孙,父兴献王。年号“嘉靖”,世宗前期颇有一些作为,诛杀宦官,节用宽民,但后期荒无度,政治腐败,多次爆发农民起义世宗因服丹药中毒而崩,时年60岁。 12穆宗朱载垕 公元1566年登基 公元1572年去位 出生:公元1537年--去世:公元1572年(在位6年) 穆宗,世宗第三子。年号“隆庆”,在位7年,崩于1572年,时年36岁。 13神宗朱翊钧 公元1572年登基 公元1620年去位 出生:公元1563年--去世:公元1620年(在位48年) 神宗,穆宗第三子。年号“万历”,即位时才10岁,由皇太后陈氏及李贵妃主持政务。前期首辅张居正改革。神宗亲政后,深居宫中,荒享乐,政治腐败,神宗时,北方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窥视中原。1619年明后金“萨尔浒战役”明军主力精锐被歼。神宗崩于1620年,时年58岁。 14光宗朱常洛 公元1620年登基 公元1620年去位 出生:公元1582年--去世:公元1620年(在位0年) 光宗,神宗长子。年号"泰昌",是一个贪财好色的皇帝,由于纵欲过度,即位当天就病倒了,后因服用丹砂过度而崩。时年39岁。 15熹宗朱由校 公元1620年登基 公元1627年去世 出生:公元1605年--去世:公元1627年(在位7年) 熹宗,光宗长子。年号“天启”,在位时任用宦官魏忠贤,致使政治腐败。努尔哈赤攻占沈阳。熹宗崩于1627年,时年23岁。 16思宗朱由检 公元1627年登基 公元1644年去位 出生:公元1610年--去世:公元1644年(在位17年) 思宗,光宗第五子。年号“崇祯”.即位后,诛杀魏忠贤,颇为勤政,勉力振作,无奈积重难反,各地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北方皇太极又不断骚扰入侵,诸多原因造成高级军官大批死亡或投降。又崇祯性多疑,刚愎自用。终于在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在景山自缢而崩。时年35岁。崩前于兰色袍服上大书“勿伤百姓一人”。明朝皇帝顺序表
明朝皇帝顺序表: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398年) ,1368年——1398年在位,共31年,年号“洪武”。
明惠帝朱允炆(1377年——1402年),1398年—1402年在位,共4年,年号“建文”。
明成祖朱棣(1360年——1424年),1402年—1424年在位,共22年,年号“永乐”。
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1425年),1424年—1425年在位,共8个月,年号“洪熙”。
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1435年),1425年—1435年在位,共10年,年号“宣德”。
明英宗朱祁镇(1427年——1464年),1435年—1449年;1457年—1464年在位,前后共22年,年号分别为“正统”、“天顺”。
明景帝朱祁钰(1428年——1457年),1449年—1457在位,共8年,年号“景泰”。
明宪宗朱见深(1447年——1487年),1464年—1487年在位,共23年,年号“成化”。
明孝宗朱佑樘(1470年——1505年),1487年—1505年在位,共18年,年号“弘治”。
明武宗朱厚照(1491年——1521年),1505年—1521年在位,共16年,年号“正德”。
明世宗朱厚璁(1507年——1566年),1521年—1566年在位,共45年,年号“嘉靖”。
明穆宗朱载垕(1537年——1572年),1566年—1572年在位,共6年,年号“隆庆”。
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1620年),1572年—1620年在位,共47年,年号“万历”。
明光宗朱常洛(1582年——1620年),1620年即位,在位1月,年号“泰昌”。
明熹宗朱由校(1605年——1627年),1620年—1627年在位,共7年,年号“天启”。
明思宗朱由检(1610年——1644年),1627年—1644年在位,共17年,年号“崇祯”。
明朝(1368年—1644年),公元1368年由朱元璋(即明太祖)建立。 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十七朝,国祚276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人建立的封建王朝。明朝初期定都于应天府(今南京),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至顺天府(今北京),而应天府改称为南京。因明朝的皇帝姓朱,故又称朱明。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思宗朱由检于煤山自缢,明朝灭亡。明朝是中国继周朝、汉朝和唐朝之后的盛世(黄金时代),史称“治隆唐宋”、“远迈汉唐”。 大明,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岁币,天子御国门,君主死社稷。当为后世子孙所敬仰。
中国明朝,清朝皇帝顺序表
明朝:朱元璋、朱允炆、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朱祁钰、朱见深、朱祐樘、朱厚照、朱厚熜、朱载垕、朱翊钧、朱常洛、朱由校、朱由检
南明:朱由崧、朱聿键、朱聿鐭、朱由榔(注:永历帝庙谥存疑)
清朝: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爱新觉罗·皇太极、爱新觉罗·福临、爱新觉罗·玄烨、爱新觉罗·胤禛、爱新觉罗·弘历、爱新觉罗·颙琰、爱新觉罗·旻宁、爱新觉罗·奕詝、爱新觉罗·载淳、爱新觉罗·载湉、爱新觉罗·溥仪。
扩展资料:
在我国,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皇帝”始,到1912年最后一个封建皇帝溥仪在辛亥革命的枪声中宣布退位止,经历了2132年。 在这期间:
封建王朝皇帝总数为494人。其中未在位、死后被追尊帝者73人。
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君主(单于、可汗、赞普)总数为251人。
历代农民起义建元、立国、称帝(王)者,约100人。
封建割据称帝者(如安禄山)。约有60人,还有一个“中华帝国皇帝”袁世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皇帝
明朝(326)年号(34)相关文章
- 明朝为什么没有好皇帝 皇帝也爱音乐:唐朝皇帝中都有哪些音乐发烧友?
- 唐朝历代皇帝 清朝皇帝为什么半数子女养不活?死亡率为何这么高?
-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豆瓣 15世纪中西方的转折点:明朝火器的由盛转衰
- 明朝为什么没有好皇帝 春分是個好日子:清朝皇帝在這天當一天農民下田耕種
- 朱元璋如果在明末 如果将崇祯换成朱元璋,明朝的危机能解决吗?
- 朱元璋之后都有哪些皇帝 明朝最擅长帝王之术的皇帝,不是朱元璋,更不是朱棣,而是此人
- 历史上最伟大皇帝 中国最伟大的三个皇帝,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三位皇帝是谁?
- 明朝的皇帝都是奇葩 历史上哪个皇帝的嗜好最奇葩?
- 唐朝历代皇帝 唐哀帝:唐朝最后一位皇帝是怎样断送唐朝的?
- 明朝为什么没有好皇帝 中国历代哪一位皇帝所建立的功绩最大?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