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今本竹书纪年和古本竹书纪年 对于舜帝继位,《竹书纪年》说夺权,《史记》说受禅,哪个更真实

火烧 2022-03-05 05:43:32 1043
对于舜帝继位,《竹书纪年》说夺权,《史记》说受禅,哪个更真实 作者:叶之秋读书 对于舜即位,《竹书纪年》写舜囚尧,而《史记》写禅让,哪个更真实? 其实,《史记》记载的禅让,与《竹书纪年》记载的舜帝囚禁

对于舜帝继位,《竹书纪年》说夺权,《史记》说受禅,哪个更真实  

今本竹书纪年和古本竹书纪年 对于舜帝继位,《竹书纪年》说夺权,《史记》说受禅,哪个更真实
作者:叶之秋读书 对于舜即位,《竹书纪年》写舜囚尧,而《史记》写禅让,哪个更真实? 其实,《史记》记载的禅让,与《竹书纪年》记载的舜帝囚禁尧帝,武力夺权,其实是一件事情的两个面。 哪个更真实?横看成岭侧成峰,综合起来,才可能是真实。 我们都知道,司马迁的写《史记》的态度很认真,不过,在有些地方,司马迁的记载也很可疑。比如许多英雄人物私下的言论,甚至是心里话,司马迁是怎么知道得? 说一千,道一万,「 ”想当然耳我!” 比如说,对于汉武帝、卫青、霍去病三人,明明是本朝人士,偏偏司马迁写起来极为含混,尤其是对于卫青、霍去病的功绩,几乎都是一笔带过,或者用他人奏章表述。而对于像李广这样的人物,司马迁则毫不吝惜笔墨,大写特写李广如何屡败屡战,身先士卒。 实际上,因为司马迁的个人原因,司马迁在描写到刘家皇帝以及外戚时,多少都带着鄙视与仇恨。当写到一些失败的英雄时,比如项羽、李广,司马迁就好感大发,有时候甚至要跳出来大发感慨。 当然,司马迁在多数时候还是非常客观的。这个客观中,包括「 ”为尊者讳!”就是只要是地位崇高的人,即便犯了邪错误,我们也要尽量包容,尽量往好的地方讲。 在《史记·五帝本纪》中,也记载了尧舜之间一段往事: 于是尧妻之二女,观其德于二女。舜饬下二女于妫汭,如妇礼。尧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五典能从。乃遍入百官,百官时序。宾于四门,四门穆穆,诸侯远方宾客皆敬。尧使舜入山林川泽,暴风雷雨,舜行不迷。尧以为圣,召舜曰:「 ”女谋事至而言可绩,三年矣。女登帝位。”舜让于德不怿。正月上日,舜受终于文祖。 这段故事是说,尧帝因为自己的儿子丹朱不贤,不想将帝位传给他。于是他四处考察贤德之人,终于发现了舜帝。为了考察舜帝,尧帝特意将两个女儿下嫁,然后让舜帝执政一方。结果,舜帝果然很有才华,治理能力超群。经过数年考核,最终尧帝认定舜帝就是最合适的继承人,于是公开将帝位相让。 《竹书纪年》中,一共有四处地方讲到了尧帝与舜帝的关系: 「 ”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 ”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 ”舜放尧于平阳。”「 ”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按照这本书记载,尧帝并非主观上禅让帝位,而是因为舜帝逼迫,掌握了大权,于是被迫退位。 舜帝对于尧帝非常警惕,将其囚禁在平阳,并且将尧帝之子丹朱也囚禁,还让两父子终身不得相见。 两段记载中其实除了主观意愿上有所不同,其实没有本质的冲突。至少在《竹书纪年》中并没有否定尧帝将女儿并且是俩女儿嫁给舜帝的事情。 我们综合来看,真相极有可能是,尧帝年老,舜帝崛起。为了安抚这个年轻的部落首领——我们知道,当时的社会还处于部落联盟时期。最强部落并不是固定的,因此,部落联盟盟主也就是天子,也不是固定的——尧帝先后将两个女儿嫁给舜帝,可见,尧帝为了得到舜帝拥护作出了多大努力。 可是,尧帝没有想到,舜帝并没有安于现状,反倒趁势崛起,最终逼迫尧帝退位,自行接掌天子大权。就连大舅子丹朱也被他镇压。 事实上,这类桥段在历史上屡见不鲜。比如曹丕之于汉献帝。比如隋文帝杨坚对付北周小皇帝,比如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收拾后周小皇帝…… 难怪曹丕之接受汉献帝禅让时慨叹:舜禹禅事,我今知矣!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