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汉代帝王陵墓 郭沫若一心想挖帝王陵墓,结果变成一场灾难,至今无法挽回

火烧 2021-10-29 13:13:14 1062
郭沫若一心想挖帝王陵墓,结果变成一场灾难,至今无法挽回 为什么很多著名的帝王陵,国家严禁发掘?原因其实很简单,目前的技术不能对发掘出土的文物进行有效的保护。其实国家之所以这要做,也是在接受教训后的结果

郭沫若一心想挖帝王陵墓,结果变成一场灾难,至今无法挽回  

汉代帝王陵墓 郭沫若一心想挖帝王陵墓,结果变成一场灾难,至今无法挽回
为什么很多著名的帝王陵,国家严禁发掘?原因其实很简单,目前的技术不能对发掘出土的文物进行有效的保护。其实国家之所以这要做,也是在接受教训后的结果,而这个教训就是1956年定陵的发掘。 1956年,郭沫若和当时的北京市市长吴晗等人,大力推荐挖掘明十三陵中永乐皇帝的长陵,尽管这一计划一经提出就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很多学者都认为当前的文物保护技术还不成熟,难以对皇陵进行妥善完好的保护。但是由于当时反对者都人微言轻,所以并没有能够阻止郭沫若要发掘明皇陵的计划。 1956年5月17日,考古专门对定陵的开掘正式开始,不过令人意外的是,直到一年之后,考古队才找到了定陵的地宫入口,自此发掘工作才大刀阔斧的开始了。定陵地宫距离地面有27米,总面积达到了1195平方米,它的结构为分为前殿、中殿,后殿,而中殿两侧又分别延伸出左右配殿。 明定陵一共出土了3000多件珍贵文物,虽然为史学界对研究明朝提供了实在的器物,但大量的文物在接触空气后立即被氧化、破坏,各种珍贵字画、丝织品顷刻之间灰飞烟灭,让人心痛。定陵发掘也成为中国考古史上的头号悲剧事件。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特殊时期,就连墓内的,三口金丝楠木的棺材,直接被扔了。还造成一些不知情的村民捡去,丢了性命。至于万历皇帝的尸骨,更别提了,被毁的是一干二净。这次考古之后,参与的人都从此不提此事,因为他们知道犯了大错,这个如果往大了说,就是历史的罪人。 有趣的是没过多久,郭沫若又找到总理,表达了一下自己打算挖秦始皇墓的想法,直接把总理气的够呛,总理狠批他一顿,果断拒绝了顾沫若继续挖掘明长陵的计划。于此同时郑振铎等考古学家,在得知乾陵被无意中被发现墓道后,联名上书阻止了郭沫若要发掘乾陵的计划,终于国家做出了十年之内不开帝王墓,不再主动发掘帝王陵的决定。 看到这,大家肯定会发出一个疑问:为何郭沫若会对长陵年念念不忘呢?原来长陵中有一套书,那就是著名的《永乐大典》,据说此书的完整版本就藏身在朱棣的长陵。作为一个资深的历史学者,郭沫若当然想找到《永乐大典》一睹为快。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