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将领叶立三简介 何应钦简介_何应钦_何应钦吧
何应钦简介_何应钦_何应钦吧
更多>>
位极人臣的台岛顺民:何应钦失势未失宠(6)
蒋介石曾派何应钦扮土匪暗杀冯玉祥
何应钦如何评价淮河战役:声称黄百韬死得不值
核心提示:告诉你,连黄伯韬的死,都是不值得的。黄伯韬打了多少死仗,死后抚恤,你是知道的,不必说它。他生前当一个兵团司令,好不容易。因为陈诚编遣别人,扩充自己,做得太露骨了。
本文摘自:《国共往事风云录(四):中国命运与一个中国》 作者:尹家民,出版:当代中国出版社
淮海战役行将结束之时,何应钦辞去了国防部长职务,住进上海的医院,由中将名军医张先林做了割痔手术。养病期间,旧友汤尧去看他,闲聊解闷,汤见何精神不振,劝道:“大局如此,你是党国柱石,怎能心灰意冷?任何一个朝代,没落消亡,总要有一二孤臣孽子,为历史点缀,你哪能长住在医院里?”
何应钦一听这话,气不打一处来:“叫陈诚去当孤臣孽子吧,我不够资格。告诉你,连黄伯韬的死,都是不值得的。黄伯韬打了多少死仗,死后抚恤,你是知道的,不必说它。他生前当一个兵团司令,好不容易。因为陈诚编遣别人,扩充自己,做得太露
更多>>
何应钦如何评价淮河战役:声称黄百韬死得不值
核心提示:告诉你,连黄伯韬的死,都是不值得的。黄伯韬打了多少死仗,死后抚恤,你是知道的,不必说它。他生前当一个兵团司令,好不容易。因为陈诚编遣别人,扩充自己,做得太露骨了。
本文摘自:《国共往事风云录(四):中国命运与一个中国》 作者:尹家民,出版:当代中国出版社
淮海战役行将结束之时,何应钦辞去了国防部长职务,住进上海的医院,由中将名军医张先林做了割痔手术。养病期间何应钦简介,旧友汤尧去看他,闲聊解闷,汤见何精神不振,劝道:“大局如此,你是党国柱石,怎能心灰意冷?任何一个朝代,没落消亡,总要有一二孤臣孽子,为历史点缀,你哪能长住在医院里?”
何应钦一听这话,气不打一处来:“叫陈诚去当孤臣孽子吧,我不够资格。告诉你,连黄伯韬的死,都是不值得的。黄伯韬打了多少死仗,死后抚恤,你是知道的,不必说它。他生前当一个兵团司令,好不容易。因为陈诚编遣别人,扩充自己,做得太露
更多>>
丢人!何应钦接投降书腰弯得比日本人还低
日本驻华日军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大模大样坐在何应钦的对面,他让在他旁边的参谋长小林浅三郎过来递降书,而蒋介石的陆军总司令何应钦接受时腰弯了有三十度,更像是战败的一方。
何应钦女儿何丽珠2005年9月9日曾接受媒体专访,被问及何应钦当时为何从座位上半起身接下投降书,何丽珠表示,父亲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冈村宁次是高他几届的“前辈”,两人却在中国战区对打,又在受降典礼上碰头。父亲对日本有一些感情,也以毕业于日本士校为荣,有人因此说他亲日,“事实上他是知日”。当年国民党当局曾设立小组讨论应以何种态度受降,大家觉得不应傲慢,但也不能谦卑,最后何应钦从座位上半起身接下投降书。
但是,台湾名嘴李敖对此解释很不以为意,他在05年9月下旬的凤凰卫视节目中,犀利地谴责国民党对日本低三下四的姿态,批何应钦和国民党为丢人的胜利者。他说,日本人最不要脸的一件事情,就是
更多>>
何应钦下令挖开汪精卫坟墓 尸体上发现一张纸条
汪精卫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曾因策划刺杀清廷摄政王载沣而名动一时。
大汉奸汪精卫
1925年2月,孙中山病危时,汪精卫受命记录、整理孙中山的遗嘱。孙中山逝世后,汪精卫曾任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会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抗战爆发后何应钦简介,汪精卫感到抗战没有“前途”,乃决定投靠日本军国主义。1938年12月逃离重庆,于1940年3月,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自任“国府主席”兼“行政院长”,公开投降日本,成了可耻的大汉奸。
1943年,汪精卫因患骨髓肿,加之旧伤复发,在南京断断续续地接受日本军医的手术治疗,但术后病情恶化。1944年赴日本接受治疗,同年11月10日死在日本名古屋帝国大学医学院。对于汪精卫的死,当时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因子弹陷入体内,无法取出,铅毒逐渐扩散,终至药石罔效。
那是1935年1月1日,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在南
更多>>
罗斯福曾密令干掉蒋介石 并清除何应钦等亲日分子
“我们准备很快就下手除掉蒋介石,扶助几位比较有影响而又坚决主张抗日的国民党领导人上台实行集体领导。帮助他们改组政府,抓牢军队,清除何应钦等亲日分子,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抗日战争早日取得胜利……”
1943年后,战争态势越来越明显,盟国开始了战后的划分。蒋介石主张韩国、泰国以及越南等国的独立自主,甚至提出保留日本的天皇制度,蒋介石夫妇还亲赴印度,劝阻拉o甘地和尼赫鲁放弃自治的要求,团结一致抵御侵略。从日记中可以看到蒋介石为此做出的努力。此时美国将军史迪威与蒋介石在品性、隶属关系及其战略战术上的分歧,却造成了中国自开战已来最大的危机。两人的矛盾迅速变成中、美两国的误解。雅尔塔会议上,史迪威的报告,使罗斯福认为中国不具备反击日本的能力。最终以牺牲中国的利益换取苏联对日本的出兵。
丘吉尔:“蓄谋已久”“千方百计”
1943年11月
更多>>
何应钦炸汪精卫坟墓,尸体上竟暗藏一张纸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