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高中历史选修学哪几本 高二历史选修

火烧 2022-12-24 06:15:53 1042
高二历史选修 1.高中历史选修都学哪几本 高中人教版的历史书一共有六本巡修,分别是: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

高二历史选修  

1.高中历史选修都学哪几本

高中人教版的历史书一共有六本巡修,分别是: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五: 探索历史的奥秘、选修六: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高中历史书一共有九本书,必修书有三本,选修书有六本 历史人教版必修书分别是: 1、必修一,政治史 2、必修二,经济史 3、必修三,思想文化科技史 扩展资料 学习方法 高中历史考试特点是史论结合、知识点多而交叉,这也使得高中历史不光靠背一背就可以了。

1、听课方法 高中历史必须把掌握基础知识放在第一位,必须在掌握史实基础上思考和回答问题。听课效率往往决定你对基础知识掌握效果。

教师在历史课是除了讲解知识,也会对知识进行拓展分析、知识之间的联系分析。 高中历史课所涉及的内容包括: 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过程等、历史的时间概念、地理概念、人物概念等是比较多的。

高中阶段的笔记除了记录内容提纲、基本概念、重要观点等,还可对教师讲述的内容选择记录,尤其是一些补充性的内容。 2、阅读历史资料方法 历史资料包括历史教科书、历史资料、历史读物等。

阅读历史材料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式之一。阅读高中历史书以外的课外阅读书,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加深知识印象。

比如一些资料中的历史地图、历史图片、历史照片、历史实物或模型、历史建筑等形象化的学习材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历史的情境和氛围。 在阅读课外书时,不仅要了解和分析历史材料,而且要能够与课本上具体的历史事实联系起来,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进行辨析、归纳。

3、建立知识系统方法 每一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结构、线索,即基本框架。了解基本框架可以使大家对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清晰的认识。

比如按照朝代建立、巩固、繁荣、衰败等记录为主要框架。重要事情按照事件起因(包括背景、条件、原因、目的等)、事件过程(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口号等)、事件影响(包括性质、作用、意义、经验教训等)记录为具体内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中历史。

2.高二历史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选修三) : 20世纪以来,时代的变化使得战争与和平出现了新的特点: 1、出现了两次世界大战。

为什么人类社会在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 2、一战后,出现了短暂的和平。二战后,出现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 3、核武器既是毁灭地球的武器,也是制约战争的因素。

4、20世纪下半期,局部战争和地区性冲突不断 5、人类渴望和平。和平思想、和平运动,成为制约战争的重要因素。

6、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但是由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

霸权主义,是指强国、大国不尊重弱小国家的主权和独立,蛮横地对别国进行干涉、控制和统治,推行侵略扩张政策,谋求一个地区或世界霸主地位的行径。“强权就是真理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 第1课 战云密布的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 一、列强对世界市场的争夺 本目的讲授思路是:问题导学,让学生理解一战的根本原因是: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新老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而引起的。

阅读教材第一目,回答以下问题: 1、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在世界范围内抢占殖民地? 资本主义自诞生起,就伴随着对市场的争夺,占领殖民地时期中的主要形式之一。 资本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也就是说,对于市场的需要、对于市场的争夺,是资本主义经济自身发展的需要,为了满足资本主义经济对市场的需要,资本主义国家就在世界范围内占领殖民地,把殖民地变为他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殖民扩张和掠夺式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2、依据教材第2、3段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有哪些? (1)科学成为技术进步最重要的推动力,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1)19世纪下半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在科学技术的推动和企业组织化程度提高等背景下,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垄断阶段(帝国主义阶段),经济飞速发展。

(2)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生产过剩 (3)资本主义列强纷纷加紧寻求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掀起掠夺、瓜分殖民地的新浪潮。 (4)到19世纪末,整个世界基本上被西方列强瓜分完毕,同时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是在什么时候形成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通过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通,以及武力威逼等方式建立起来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读教材表格,从中发现什么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由此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是什么? 现象:列强的经济实力和它占有的殖民地的多少是不相符的。 反映的实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这种现象产生了怎样的局面?后期的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德国,同老牌殖民帝国英法战展开了争夺殖民地、重新分割世界和争夺霸权的斗争。随着帝国主义国家矛盾的加剧,最终导致一战爆发。

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本目的讲授思路:以教师的精讲为主,使学生形成完整清晰的知识轮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是如何形成的。

最好结合图示。 (一)、三国同盟 1、形成的原因 (1) 在历史上,法德多次发生战争。

两国是宿敌。 (2) 普法战争削弱了法国,法国时刻准备复仇 (3) 德国外交的首要目的是防范法国,为了防范法国、夺取欧洲及世界霸权,德国力图构筑以自己为核心的同盟体系。

高中历史选修学哪几本 高二历史选修

2、成员国家: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3、形成经过: (1)1879年,德国利用奥匈帝国同俄国的矛盾,和奥匈帝国签订同盟条约,这是德国构筑同盟体系的第一步 (2)1882年,德国又利用意大利同法国争夺北非殖民地突尼斯的矛盾,拉拢意大利,德、意、奥缔结了针对法俄的《三国同盟条约》 4、影响:形成了以德国为首的第一个欧洲大陆军事同盟集团 (二)三国协约: 1、三国协约形成的原因 三国同盟引起了法国和俄国的不安,共同的战略利益和经济联系使两国接近。 2、成员国家:英国、法国、俄国 3、形成过程: (1)1892年,法、俄签订了《法俄军事协定草案》,这标志着欧洲大陆的另一个军事同盟集团的初步形成。

(2)1904年,英法签订了《英法协约》,调整了双方在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共同对抗德国 (3)1907,《英俄协约》签订,调整了双方在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共同对抗德国 英俄协约的签订标志着英法俄三国军事同盟的最终成立。 4、影响:欧洲形成了势均力敌的两大军事集团。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对峙,使欧洲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 思考问题: 5、一战爆发前,欧洲列强矛盾尖锐复杂,有哪三对矛盾?最突出的矛盾是哪一对?各因何问题产生的矛盾? 6、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为什么会形成两大军事集团? 三、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 1、科技成果运用于军事领域的原因 两大军事集团力图在军事上压倒对方,扩军备战,于是,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 2、表现 (1) 科技进步首先提高了传统武器的性能、增强了武器的杀伤力 (2) 新式武器相继问世,如、潜艇、飞机、坦克等,战争扩展到了海地和空中 (3) 。

3.高中历史人教版有几本选修都是什么

高中人教版的一共有六册选修分别是:

选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选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选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选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五: 探索历史的奥秘

选六: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高中人教版必修三本 ,选修六本

必修一 政治史

必修二 经济史

必修三 思想文化科技史

《高中历史》是2007年1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该书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扩展资料:

高中历史人教版简介:

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春秋时期,铁器开始出现,并且懂得用铁铸造农业和手工业工具,铁器出现并且用于农业便产生了铁犁牛耕,极大地促进了荒地的开发和农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

(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小农经济的缺点:封闭性、脆弱性。对环境的依赖过大。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高中历史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