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历史简介 中医的历史有多少千年了
中医的历史有多少千年了

中医的历史有五千年,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至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
自清朝末年,中国受西方列强侵略,国运衰弱。
同时现代医学(西医)大量涌入,严重冲击了中医发展。
中国出现许多人士主张医学现代化,中医学受到巨大的挑战。
人们开始使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加以检视,中医学陷入存与废的争论之中。
同属中国医学体系的日本汉方医学、韩国的韩医学亦是如此。
2003年“非典”以来,经方中医开始有复苏迹象。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医作为“古为今用”的医学实例得到gcdzg政策上的支持而得以发展。
现代,中医在中国仍然是治疗疾病的常用手段之一。
2018年10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将中医纳入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纲要。
新纳入的中医传统医学的相关信息将写入第11版全球医学纲要第26章内,该章节主要阐释传统医学的分类体系,将于2022年在世卫组织成员国实施。
扩展资料
清末中医对西药的批评
晚清时期,中医传统中的“番药”淡出,西药依托完全独立于中医的另一种医学文化走上前台。
但中医界在鸦片战争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里,对此并没有清晰的认识,他们对西药的批评仍是中医药传统理论的延伸,只不过表现形式有所变化,甚至有人对经典做出了新的解读,将西药也包含在《内经》的框架之中。
外来药物的引入、传播与实际应用是中国医学史上一个饶有趣味的题目。
虽然早在秦汉时期,就有外来药进入中国,但当时中药的理论体系正处于走向成熟并持续发展的阶段,因此千余年来,这些药品要么较好地融入中医药的体系,要么就迅速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
但清代之后尤其是晚清时期,情况大有不同,西洋药物的传入,再也不像此前历代的外来药,能很快被中医药改造吸纳,为中医所用。
从此,中医传统话语中的“番药”成为历史,“西药”这一概念逐渐走上前台,由此中国医学史进入了中西对立、渗透的时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