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为什么不算明朝 元明亡後有北元、南明,清朝亡後為何沒有西清?
元明亡後有北元、南明,清朝亡後為何沒有西清?
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儀頒布《退位詔書》,至此從法理上正式結束了清朝的存在。不過皇帝的遜位並不代表所有的滿洲貴族都願意接受帝製的終結,在他們眼中祖宗江山之所以“淪喪”,主要還是因為逆臣袁世凱對南方的綏靖。對比歷史上元朝滅亡後曾有“北元”,明朝滅亡後尚有“南明”,因而部分不甘失敗的守舊勢力開始謀求大清國在西北一隅苟延殘喘,亦即“西清”。
執行這一方略的主要代表人物為多羅特升允,鑲黃旗貴族,時任陝甘總督。看過電視劇《白鹿原》的朋友可能會對劇首的一個情節感到疑惑,當時遠在邊緣農村的“白鹿原”也開始紛紛剪辮子,為什麽在這個時候還有一支清軍聲勢浩大地進攻西安呢?實際上該情節的背景正是多羅特升允試圖迎請隆裕太后和溥儀,並在西北一帶建立起類似“西遼”性質的續命政權——西清。
如果對比今天與清朝的地圖你會發現,西北方向最大的變化在於甘肅省的面積較之前嚴重縮水,也就是說當時陝甘總督的管轄範圍絕不止於今天的陝西與甘肅兩省。事實上,今天的寧夏以及青海的西寧部分在那個時期都屬於甘肅,同時陝甘總督兼任陝西巡撫,其轄區連接新疆與四川,因此清廷對陝甘總督的人選歷來十分慎重。

此時清帝已然退位,但身負滿洲血統的多羅特升允卻一心要做清朝的“耶律大石”,在他的設計中最好的結果是打回京師,複辟大清;退而求其次便是盤踞西北,建立“西清”,繼而與中原地區分庭抗禮。儘管今天看起來這種想法多少有些癡人說夢,但在當時卻是有其一定的可行性的。首先陝甘外連新疆,控制陝甘一帶就等於阻斷了內地同新疆的聯絡,那麽接下來“西清”政權將新疆納入治下便在翻手之間。
其次當地的人口並不像今天這樣稠密,陝甘一帶一直比較混亂,直到左宗棠主政西北才得以平息,因此這片土地是具備潛質的。滿人與西遷之前的遼國人差異不大,因此如果成功的話,不難想象“西清”最後有可能演變為一個地跨中亞的政權。
不可否認多羅特升允對清室的忠心,早在大清尚未覆滅之前,升允就已經著手提升西北的近代化水準。在他的鼓勵下,一大批諸如玻璃廠、製革廠、織布廠等現代工業在陝甘拔地而起,其所創辦的陝西大學堂正是今天西北大學的前身,但可惜的是這種以效忠皇室為目標的努力在歷史大勢面前終究是螳臂擋。溥儀退位後,升允率領四千人的八旗部隊在西北地區攻城拔地,大有扭轉乾坤之勢,而對手則因為準備不足而節節潰敗。
圖-陝甘總督多羅特升允
誠然主政西北多年的升允對當地的情況掌握透徹,調兵遣將更是不在話下,但歷史的車輪終究不可逆轉,在《退位詔書》公告天下之後,八旗軍立刻鬥志全無。與此同時,袁世凱麾下的北洋派系開始大肆反攻,多羅特升允就此敗滅,“西清”政權無果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