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县八景 寿县有哪些比较有名的历史东西特产
寿县有哪些比较有名的历史东西特产
地方特产:
1.大救驾还有“寿县牛肉汤”
大救驾是一种油酥饼,相传五代末,后周大将赵匡胤攻寿得胜进城,因劳累过度胃口不佳。
城内饼家作此糕点献上,赵尝后食欲大曾。
后来他做了大宋皇帝,称此点救过他的"驾","大救驾"遂由此得名。
大救驾形扁园,色乳白,外皮数道花酥层层叠起,犹如金丝盘绕,中间呈激流漩涡状,内馅白中现红丝缕缕、青丝条条,食之酥脆,油而不腻。
2.八公山豆腐
寿县八公山是豆腐的发源地,据说是淮南王(刘安是汉刘邦的孙子),在八公山炼长生不老的药没炼出来,最后把豆腐给研发出来了。
近些年临近寿县的淮南市想把豆腐的发源地定位淮南市,但历史记载的发源地确实是寿县,寿县城外有一个豆腐街,家家都做豆腐,而且所做的豆腐都是用当地“珍珠泉”里的水研磨而成,口感很好。
3、寿州香草
香草只有在寿县城内报恩寺东边的一片地上生长,才能有馥郁的香味,如果易地种植,虽也长枝叶,但无香味,枝茎也由空心变实。

故名曰:寿州香草。
传说寿州香草的发现,是在五代十国末期,后周大将赵匡胤率军攻打南唐寿州时,他的战马挣脱缰绳,跑到东禅寺(即今报恩寺)东边一块草地吃草,打不走,牵不离,赵匡胤闻知后,便实地观察,顺的摘枝野草嗅嗅,连声说:“是香草!”以此得名,成为名扬千里的寿州特产。
寿州香草是两年生草本植物,高一米左右,叶对生,花柄长,形似芝麻秸。
头年农历九月下种,第二年四月收割,满城飘香。
端午佳节,家家户户用干香草缝制香荷包,以驱虫避汗气。
每年五月,湖北、上海、河南等地客商都前来采购。
4、寿 柴 胡 寿县北山所产柴胡,质地明净,药效好,为医家所推崇,称之为寿柴胡,以区别于其他地方所产之柴胡。
明代列为贡品。
嘉靖《寿州志·贡赋》载,每年进献北京9斤,南京10斤。
5、草 莓 寿县草莓汁多味甜,营养丰富,受到国内外市场青睐。
全县种植面积三千多亩,为安徽省最大的草莓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
经寿县水产公司收购加工包装运输出口,销往日本、台湾等地。
6、历 史 名 砚 --- 紫 金 砚 是千年有文化瑰宝。
远在宋朝研究名石名砚的学者杜绾所著《云林石谱》一书中载有"寿春府寿春县紫金山土中,色紫,琢为砚,甚发墨。
扣之有声"之说,《石谱》所说砚即为紫金砚。
7、淮 王 鱼 淮王鱼,又称回黄鱼,是淮河中寿县到正阳一段独产的一种名贵鱼种。
形似鲶鱼,呈鲜黄色,嘴扁且长在头的下部,身体光滑,无鳞,一般在2公斤左右,大的可达20公斤,但现在已不多见。
据《寿州志》记载:西汉时,有人把这种鱼献给淮南王刘安品尝,他觉得鲜美可口,给它取名叫“回黄”,并经常以此鱼宴请宾客,淮南王喜食“回黄”的事传到民间,人们习惯就叫它“淮王鱼”。
现代再版的《鱼类养殖学》一书改称其为“回王鱼”。
淮王鱼是天然鱼类,多产在迎水寺、沫河口、硖山口一带的岩洞、石缝、洞穴之中,现水产科技部门,正在研究淮王鱼的人工繁殖。
不久,名贵的佳肴将出现在更多家庭的餐桌上。
8、郝 圩 酥 梨 因产于寿县北山郝圩村而得名,梨园面积2000多亩,年产15万担。
传说郝圩酥梨是200多年前由帮工砀山梨园的寿州人带回北山繁衍成林的。
梨质酥脆细嫩,汁多无渣。
9、八 公 山 豆 腐 据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淮南王刘安。
” 清朝汪汲的〈事物原会〉说:西汉古籍有“刘安作豆腐”的记载。
刘安是汉刘邦的孙子,建都于寿春(即今寿县),招宾客,方士数千人,其中较为出名的有:苏非.李尚.田由.雷被.伍被.晋昌.毛被.左吴八人,号称“八公”。
刘安常在八公的陪伴下,炼长生不老之灵丹妙药,不想炼丹不成,反以黄豆.盐卤(又有说石膏)做成豆腐。
关于八公山豆腐还有一种传说:刘安在家炼丹不成,胸中烦闷,外出散心,忽见对面北山下来八位老人,虽须长齐胸,但神采奕奕,健步如飞。
刘安大惊,疑是神仙,便求长生不老妙方,老人说是吃了用磨碎大豆做成的食物。
刘安如法炮制,得豆腐。
从此,豆腐之法就从八公山下传播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