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彩色老照片 清末老照片:任何影視劇都還原不了的老北京面貌
清末老照片:任何影視劇都還原不了的老北京面貌
老北京的城牆與城門。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農歷庚子年,大清王朝經歷了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本文就用一組老照片,來呈現清朝最後一個庚子年的社會環境,這是八國聯軍侵佔北京前後的實景,也是任何影視劇都還原不了的老北京面貌。
1900年,紫禁城午門外的美軍營地。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後,慈禧太后和光緒帝逃到西安,美軍和日軍共同佔領了紫禁城。這個體現皇權的金碧輝煌之地,頓時黯然失色。美軍的守衛區域包括紫禁城午門以及紫禁城內各殿宇建築設施,還有妃子、太監的所有居所。
前門大街,難掩蕭條景象。前門外大片區域原本是最繁華、熱鬧的商業區,但是在1900年的戰亂中先後遭到人為縱火和敵軍炮火的雙重摧殘,使之淪為廢墟。照片拍攝的這一路段算是“幸存者”,看上去道路坑窪不平、店鋪關門閉戶,已無往日的盛況。
前門城樓及甕城內景象。這張照片是1900年戰事開始之前拍攝的。前門城樓、箭樓及周圍的城牆,構成了一個規模壯觀的甕城,東西寬108米、南北深85米。城樓左右兩側各有一座小廟。八國聯軍侵入後,前門城樓、箭樓均被摧毀。
站在城樓上拍攝古都的地平線。鏡頭下向地平線延伸的城牆,是內城和外城的分界線。這道城牆以北是內城,皇室和八旗聚居的地方;城牆以南是外城,漢族臣民居住的地方。內城的王公、八旗官兵及家屬靠朝廷撥款過日子,不允許從事生產性工作,純粹是一個消費階層,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
永定門及穿過城牆的鐵路。八國聯軍侵佔北京後,法軍在永定門西側堅實的城牆上扒開一個豁口,將盧漢鐵路從盧溝橋延展至前門,以便於將物資運至兵營。與此同時,英國人將津盧鐵路終點從馬家堡車站延展至永定門內。
清朝皇家園林——北海。照片內的北海可見玉帶橋和白塔,有三個外國人在遊玩。八國聯軍侵入後,北海慘遭踐踏,北岸的澄觀堂設立了一個司令部,萬佛樓的10000多個金佛及園內其他寶物被洗劫一空。
衛理公會大院內聚集著一群外國人,有人騎自行車來的。

戰爭之後的通州街景,路兩邊的房屋被摧毀。
駱駝商隊走過長安街。長安街是老北京的主乾道之一,在當時卻是土路,坑坑窪窪泥濘不堪。照片顯示,道路一側要比另一側高出不少,這是因為皇帝經過時必先“黃土墊道,淨水潑街”,一層層黃土墊上去,自然就有了路面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