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谒金门李好古翻译 李好古《谒金门·花过雨》原文及翻译赏析

火烧 2022-12-16 10:23:44 1070
李好古《谒金门·花过雨》原文及翻译赏析 谒金门·花过雨原文: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谒金门·花过雨翻译及注释翻译花经过

李好古《谒金门·花过雨》原文及翻译赏析  

谒金门·花过雨原文: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谒金门李好古翻译 李好古《谒金门·花过雨》原文及翻译赏析

谒金门·花过雨翻译及注释

翻译花经过一场春雨后,渐渐的开放了,燕子从北方飞回到这里因为找不到旧时的巢穴而愁楚。是谁在边关前线戍守?又是谁在玉楼里莺歌燕舞?假如东飞能吹走侵略的敌人,那就封它做个万户侯吧!

注释1红素:指花色红、白相间。2觅:寻找。3玉关:玉门关。借指南宋抗战前线。4玉楼:豪华的高楼大厦。5胡尘:指蒙人发动的战争,异族(金或蒙古)侵略6侯万户:万户侯。

谒金门·花过雨赏析

  在诗词中常将春和雨以及花和雨联系起来。不过由于时间与气候的变化,有的风雨是送春归,有的风雨则是催春来。而李好古的这首词说:「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大概是属于催春来。「燕子归来愁不语」一句,承上启下,春来燕归,春色依旧,而归来的燕子为什么却闷闷无语呢?自然引出下文——「旧巢无觅处」。「旧巢无觅处」的原因,作者没有直说,犹露犹藏发人深思。这首词有的本调名下有题——《怀故居》,因而有人说,燕子旧巢,比喻自己故居,春来到来了,人无归处,表现了一种无处可归的飘泊之感。其中还寓有家国之感,所以把它理解为那个特定社会现象的典型概括,则更为合适。上片结句,就字面看补足了上文,完成了对「燕子」的描写,就其喻意而言,则引向社会现实,这就为下片预作好了铺奠。

  国家山河支离破碎,百姓流离失所,在这样艰难的时局里,「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这句话深刻尖锐,咄咄逼人,「玉关(玉门关,这里泛指边塞)劳苦」者,指的是那些守边的士卒。而在玉楼上取乐的,却是那班不思抗敌、不恤士卒的将领,除此之外,当然还有一大批「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于西湖畔上的、南宋朝廷里的显官达贵。一苦一乐,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使读者从对比中,感受到振憾人心的艺术力量!下文词人没有顺着这个调子再把弦儿绷紧,也没有用一般乏味的文字,敷衍成篇,而是别开生面,用假设和推想,从容作结:「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东风「吹去」胡尘「,已是一奇;再进一步,还要封」东风「为万户侯,更是奇特非凡,令人耳目一新。然而最妙则于不经意之中,用这种丰趣活泼的文字,翻空出奇,涉笔成趣。同时,它又在诙谐之中包含着某种庄重,其中隐含了一个重大的严肃的社会政治问题,即朝中无人抗金,而百姓则渴望统一。在天真之处展现真情,风趣之中包含着冷峻。

  春日,多有「东风」,「旧巢无觅」,才有「东风」吹去「胡尘」盼想,前后照应,此外,词人兼用明快、严肃、含蓄、幽默的多种手法,浑然成篇,自成一格,更是它的独特之处。

诗词作品:谒金门·花过雨诗词作者:【宋代李好古诗词归类:【宋词三百首】、【婉约】、【春天】、【爱国】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