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春望杜甫 《杜甫诗选 不见》(杜甫)原文及翻译

火烧 2021-06-19 08:35:25 1035
《杜甫诗选 不见》 杜甫 原文及翻译 杜甫诗选 不见 杜甫 系列:杜甫诗选 杜甫诗集 杜甫诗选 不见 【原文】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1。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2。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3。 匡山
春望杜甫 《杜甫诗选 不见》(杜甫)原文及翻译

《杜甫诗选 不见》(杜甫)原文及翻译  

杜甫诗选 不见 杜甫 系列:杜甫诗选|杜甫诗集 杜甫诗选 不见

【原文】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1。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2。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3。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4。

【注释】 1杜甫从天宝四年(745)和李白在山东兖州分别后一直未见面,因此这里说「不见李生久」。「佯狂」虽能蒙蔽世人,然而杜甫却深深地理解和体谅李白的苦衷。「真可」两字修饰「哀」,生动地传达出诗人无限叹惋和同情的心事。 2至德二年(757)李白坐永王事,系浔阳狱。乾元元年(758)长流夜郎。乾元二年(759)行至巫山,遇赦免被释放。此后三年的时间,他曾经漂泊在浔阳、金陵、宣城、历阳等地方。这就是「世人皆欲杀」的证据。这句诗表现了杜甫对李白怀才不遇、因而疏狂自放的哀怜和同情。 3这两句宕开一笔,两句诗是对李白一生的绝妙概括,勾勒出一个诗酒飘零的浪漫诗人的形象。杜甫想像李白在漂泊中以酒相伴,酒或许能浇其块垒,慰其忧愁。仍然意在写李白的不幸,更深一层地抒发了怀念挚友的绵绵情思。 4诗意承上「飘零」而来,杜甫为李白的命运担忧,希望他叶落归根,终老故里,声声呼唤表达了对老友的深长情意。匡山,指绵州彰明(在今四川北部)之大匡山,李白少时读书于此,这时杜甫客居成都,因而希望李白回归蜀中正是情理中事。

【译文】 多年没有见到李白了,他那种佯狂纵酒的生活状态真是让人感到悲哀啊。世人都觉得他罪不容诛,我却怜惜他旷世的才华。虽然他才思敏捷创作了那么多华美的诗歌,但是却一生漂泊,只能以酒消愁。匡山是你少年时读书的地方啊,如今你已两鬓斑白,还是回到这里来吧。

【赏析】 此诗大约作于肃宗上元二年(761),是杜甫在「近无李白消息」的情况下,满含深情抒写的思念李白的作品。 在本诗中,杜甫用真挚、坦荡的语言,表达了对挚友李白的同情、担忧和思念,并抒发了自己殷切期待李白结束飘零生活、回归蜀地的心情。「世人」二句,既写出了诗人对李白当时处境的担忧,又写出了诗人对李白的偏爱和怜惜之情。「敏捷」二句颇能表现李白才思敏捷、佯狂傲世、飘零嗜酒的特点。 清人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对此诗评价颇高:「『不见』、『可哀』四字,八句之骨。只五、六著李说,余俱就自心上写出不见之哀,笔笔凌空。」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