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上哪找 安乐死有哪些参考文献
安乐死有哪些参考文献
[1]刘三木.安乐死的合法性问题初探[J].法学评论,2003,02:43-49.摘要:安乐死的合法性问题 ,主要涉及安乐死的正当性问题和安乐死与法的关联性问题。
前一问题 ,以权利推定理论为根据进行了论证 ;后一问题 ,则主要从社会实证的角度做答。
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论证自愿安乐死的合法性 ,同时也希望通过一种论证方案的展开来确定安乐死研究的理论支撑点。
[2]梁根林.刑事政策视野中的安乐死出罪机制[J].政法论坛,2003,04:131-142.摘要:刑事政策视野中的合法化与非犯罪化之间是有界限的 ,非犯罪化包括法律上的非犯罪化与事实上的非犯罪化 ,我国目前尚不具备对安乐死予以法律上的非犯罪化的条件 ,对我国安乐死行为应予以事实上的非犯罪化处理 ,对安乐死进行事实上的非犯罪化的适用条件应严加限制。
[3]张爱艳.非犯罪化与安乐死——以违法性阻却事由和期待可能性理论为视角[J].政法论丛,2005,02:64-68.摘要:非犯罪化代表了刑事立法政策的一个方向———缩小刑法的干预范围。
安乐死非犯罪化是一种观念的更新,但若依据我国现行刑法学“四要件说”犯罪构成理论,则安乐死行为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鉴于此,本文提出应借鉴大陆法系犯罪构成论的违法阻却事由和期待可能性理论来解决安乐死行为的不为罪和不处罚问题。
[4]李惠.安乐死社会伦理探析[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52-57.摘要:安乐死是一种优化的死亡状态,其本质是保证死亡的质量,而不是决定人的生与死。
实行安乐死符合现代人道主义,是对患者的尊重,并不影响现代医学的发展,不是对社会责任的否认,具有现代社会价值。
在讨论安乐死时应该注意理性与情感关系问题。
选择安乐死不是一种义务,提倡安乐死不是轻视生命。
安乐死合法化是一件十分复杂而慎重的事情。
[5]梁根林.争取人道死亡的权利——世界范围内的安乐死运动[J].比较法研究,2004,03:16-28.摘要:人是不愿来到这个世界的 ,他们来到时是根本没有尊严的 ,看看每个人从母腹中赤身裸体地失落于人世间时大哭大闹的情景 ,就可以确信这点。
但是人一旦来到这世间 ,又大多不肯离去 ;实在没有办法必须离去时 ,也要有尊严 ,这或许是人对来到世间时没有尊严的一种求偿。

争取人道死亡的权利说白了就是有尊严地面对和走向死亡的权利 ,这是人在人世上的最后一个要求。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人的一生要求很多 ,但其两个最根本的要求却无法得到满足 ,这就是生不生和如何死。
所以 ,人的存在自始完全是一种矛盾构成。
当人不愿生的时候他被赤裸裸地拽出来 ,当人不愿死的时候他却被以各种方式抛弃在土中、水中和空气中 ,或是因战争 ,或...
[6]刘三木,汪再祥.关于安乐死的若干争议问题之讨论[J].法学评论,2004,06:95-102.摘要:安乐死之讨论在中国已经 2 0来年 ,其讨论程度究竟如何 ?文章从安乐死的概念与分类、合法化的地域、现代根源、形式合法性与实质合法性的区别、正当化根据、与临终关怀的关系和中国国情等 7个方面对安乐死争议问题进行了清理 ,澄清了若干混淆和误解之处 ,指出了还需要深入研究的焦点问题。
[7]张毅.安乐死论争与第三条路线的法律评价[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03:113-126.
[8]翟晓梅.安乐死的概念问题[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0,03:86-93.摘要:包含逻辑上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的安乐死定义应该是:1.有充分的证据使医生B确信患者A在目前医学条件下毫无救治可能,且A正遭受着难以忍受的痛苦;2.在医生B看来,解除患者A的痛苦是使患者A死亡的首要理由;3.对患者A实施安乐死是根据患者A的诚恳要求而进行的,患者A的这一请求是一个有行为能力的人所做出的理性决定;4.医生B为满足患者A的死亡请求所采取行动的目的是使患者A死去,并且该行动与患者A的死亡有直接因果性关系;5.医生B所使用的引起患者A死亡的手段是尽可能无痛的。
[9]张玉堂.我们有死的权利吗——对安乐死争论的法理学思考[J].法学,2001,10:8-15.摘要:安乐死历来是个令人感兴趣的话题。
有关安乐死的争论除在哲学、伦理学、医学等领域展开外,法学界对安乐死应否合法化问题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不同的观点。
本文通过对安乐死合法化纷争的分析,以自由理论为基点探讨了安乐死中的生命权和个人自由问题,并结合社会有机体理论提出反对安乐死合法化的主张。
[10]夏强.安乐死合法化探究[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05:24-29.摘要:安乐死是一个争议已久的问题 ,一直困扰着刑法理论界和司法界。
长期以来 ,安乐死的合法性被世界各国所怀疑 ,尽管民间作了大量的努力 ,但成果不大。
不过 ,安乐死的合法化作为一种价值选择的趋势 ,已逐渐为各国人们所接受。
近来 ,立法者对此也青睐有加 ,荷兰首开先河 ,将安乐死合法化。
尽管如此 ,对安乐死的合法性 ,各国仍争论不休 ,态度不一。
本文通过对安乐死的立法历程、合法性争论和安乐死合法化的精神探源等几个方面的分析和论证后 ,认为我国应确立安乐死 ,但要严格限制条件
[11]曹新霞.浅析安乐死合法化的争议与解决[D].导师:班文战.中国政法大学,2010.摘要: 安乐死不是崭新的话题,其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然而悠久的历史并没有当然地赋予安乐死成熟、坚固的地位,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安乐死的争议越来越多,也愈演愈烈。
现代社会,生命存续的时间和生命内容的质量均得到人们的重视,不为少数的人视后者为更重。
在生命受到不可战胜的病痛折磨时,虽能用医学手段使生命暂时持续,但生命内容的质量已大打折扣时,这些人就选择了提前结束苦难的生命,即选择了安乐死。
提前结束生命的本质性使安乐死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质疑,甚至是坚决的否定。
而法律是如何评价安乐死的呢?目前,世界范围内并没有统一的对安乐死的肯定评价或否定评价。
极少数的国家,如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给予...
[12]杨艺能.论安乐死的合法化[D].导师:肖洪.西南政法大学,2010.摘要: 在当前,对于安乐死国外已有不少国家从立法上给予明确,我国安乐死合法化的进程也在社会各界的辩论声中热烈争论。
安乐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医学、法学和非常敏感的社会伦理学问题,它直接关系到病人、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交叉和冲突。
在对待“安乐死”的是非态度上,不管是赞成的还是反对的,其实都从来没有跳出道德和法律的传统圈子。
本文也是如此。
目前社会对安乐死的呼声日益高涨,而我国法律上的空白导致安乐死实施的混乱不堪和滥用不已,从而使得司法进一步执行较难。
法律应当以人为本,本文赞成安乐死的合法化,希望通过法律制定安乐死的各项细致程序,从而达到生命与社会价值的实现。
本文试图论述...
[13]周瑞.论安乐死合法化及立法构想[D].导师:吴仁碧.西南政法大学,2010.摘要: 安乐死问题是一个涉及到诸多领域、复杂的、综合性的社会问题,从它一出现,就引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议。
安乐死是否应该合法化?怎样将安乐死合法化?寻求制度上的救济、填补法律上的空白,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和写作的目的。
笔者拟从以下五个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安乐死基本问题概述及现状,首先阐释了安乐死的概念、学理分类,将本文的讨论范畴主要限定在狭义安乐死的主动安乐死。
然后介绍了国外安乐死的立法及司法进程,重点分析了我国安乐死的立法及司法现状。
第二部分安乐死合法化基本分析,首先例举和评析了我国学界对安乐死合法化的不同观点,提出安乐死行为既具有合理性、又具有合法性的观点。
然后分析了...
[14]陈鹏悦.“安乐死”合法化问题初探[D].导师:姚建宗.吉林大学,2011.摘要: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和追求生命的存在、质量和意义。
在生、老、病、死的自然法则面前,人类日趋理性。
当罹患不治之症,身心饱受病痛折磨,“生不如死”时,人们宁愿选择有尊严的无痛苦地死亡方式——“安乐死”。
目前为止,我国并没有为“安乐死”立法,但可喜的是随着人们观念的变化和社会意识的增强,“安乐死”在世界范围内逐渐被人们接受和支持,并有一些国家已将之合法化,这就为我国“安乐死”的合法化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其实,“安乐死”合法化的前提是“安乐死”行为的非罪性,而“安乐死”不构成犯罪是因为“安乐死”行为既是病患(申请者)自身的积极允诺行为,又是医生(执行者)正当合理的...
[15]胡佳.中国的安乐死合法化研究[D].导师:于国旦.中国政法大学,2011.摘要:安乐死是人类社会把目光投向了“死”、“优死”的产物,全世界对此的争论此起彼伏。
安乐死在国外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得到承认,其理念传入我国后在法学界、伦理学界、社会学界等都掀起一场激烈的讨论,对安乐死立法的呼声日益高涨,但目前我国法律对此仍持有保守态度。
关于对安乐死合法化的研究,笔者从安乐死具体案例展开分析,以安乐死事实为切入点,阐述安乐死的概念,对比介绍国外与国内的安乐死立法现状及各种法律困扰,以安乐死与故意杀人的区别为前提,着重论述安乐死在我国刑法学界与犯罪的各种争论缘由,从大陆法系的外国刑法理论来探讨安乐死非犯罪化的法律依据,并围绕着病理基础、伦理基础、人权基础及我国现有国情展开理论综述,说明...
[16]李栋.安乐死的伦理透析[D].导师:安云凤.首都师范大学,2012.摘要:现代安乐死是现代社会中人为干预死亡的一种重要形式。
它有着复杂漫长的发展历史,与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文化、政治背景和科技水平紧密关联,对医疗实践、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形成了巨大挑战。
本文从伦理学视角对现代安乐死的争论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支持安乐死的伦理理据。
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安乐死概说。
阐明安乐死的概念,对安乐死进行分类,梳理安乐死的发展历史。
第二部分,安乐死引发的伦理争议及其深层意蕴。
总结出安乐死所引发的几点伦理争议:生命神圣论与生命质量论之争、救死扶伤原则与减轻痛苦原则之争、资源浪费与合理分配之争、尊重人权与情境选择之争、传统“孝道”与现代亲情理念之争;...
[17]王锴.安乐死的宪法学思考[J].法律与医学杂志,2006,02:92-97.摘要:安乐死是困扰人类的一个道德和法律难题,是一个多学科研究的问题。
从宪法学的角度来看,安乐死主要涉及到:病人的生命权与人性尊严的竞合、病人是否具有死亡权或者能否放弃自己所享有的基本权利、病人的个人自决权与国家对基本权利的保护义务及其冲突三个问题。
如果解决宪法学上的这三个问题,将为其他学科具体构建安乐死制度提供理论上的论证资源。
[18]何伟.关于蒲连升实施“安乐死”案的法律分析[D].导师:刘艺工.兰州大学,2010.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使得人们的健康状况大大改善,寿命不断延长。
与此同时,社会的飞速发展也带动了广大民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变化。
面对很多绝症患者在濒临死亡前遭受的痛苦,人们越来越关注安乐死的问题,对安乐死的渴望和需要也越来越多,并进一步的引发人们对于生命的完整含义以及人们选择死亡的权利的思考。
放眼世界,安乐死的问题很早之前就已经在欧美国家引起了巨大的争论,安乐死究竟是行是禁众说纷纭。
当前世界上仅有荷兰和比利时两国家以法律形式确认了安乐死的合...
[19]杨遂全.畸婴安乐死的法学与经济学分析[J].法学论坛,2011,01:97-102.摘要:畸婴安乐死问题,不仅涉及亲子双方人权,而且涉及社会经济负担、人口质量、生命伦理等。
应区分畸婴安乐死和消极治疗畸婴,前者是主动的非治疗措施,后者是一种合法的治疗措施。
近期立法应首先规定畸婴消极医疗措施的具体条件和程序。
在立法认可成年人安乐死后,再确认畸婴安乐死合法。
[20]杨克敏.安乐死问题研究[D].导师:王平.中国政法大学,2004.摘要: 安乐死问题是全世界面临的一个既现实又复杂的问题,也是社会发展进程中所遭遇的不可避免的问题。
它涉及伦理学、医学、社会学、法学等多学科的知识,本文试图从刑法学角度对安乐死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且认为,在严格限制实施条件下,安乐死是可行的。
全文共分前言、正文和结论三大部分,正文部分分四章。
第一章 安乐死的历史发展 本章对安乐死的历史发展作了简单的介绍,主要是为后文打下基础的。
安乐死的起源——关于安乐死的起源,有些学者认为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
笔者认为,史前时代,那种残忍的杀死老人和病人的手段,不能称之为安乐死。
现代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