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真实的长平之战和赵括 长平之战,赵军有没有获胜的希望?

火烧 2022-07-12 16:09:11 1048
长平之战,赵军有没有获胜的希望? 长平寓意长久平安,但是却爆发了一场举世罕见的大战,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却成为最著名的战场,永远被后世所牢记。秦昭王四十三年开始,秦国不断出兵攻打韩国,“昭王四十三年,

长平之战,赵军有没有获胜的希望?  

长平寓意长久平安,但是却爆发了一场举世罕见的大战,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却成为最著名的战场,永远被后世所牢记。

秦昭王四十三年开始,秦国不断出兵攻打韩国,“昭王四十三年,武安君白起攻韩,拔五城,斩九万。四十四年,攻韩南,取之。四十五年,五大夫贲攻韩,取十城”。趁你病,要你命,在韩国山河破碎之际,秦国正在谋划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争。

秦昭王四十五年,秦军进攻韩国野王,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野王不得不投降秦国,韩国上党与本土的联系被彻底切断。

上党是守不住了,韩王的意思让上党投降秦国算了,兴许秦昭王一高兴就休战了,虽然想法很傻很天真,不过韩国上下真的是无计可施了。

上党太守冯亭断然拒绝了韩王的命令,投降可以,但是上党这块肥肉决不能落入秦国口中。几年前赵国凭借一己之力,在阏与大败秦军,因此冯亭决定投降赵国,如果赵国接受上党,秦国必定怒而攻赵,以此保全韩国,如果韩赵联合,甚至可以再次击败秦国,扭转韩国屡战屡败的局势。

冯亭的主张改变了这场战争的走势,同时也拉开了另一场旷世大战的序幕。

赵国同意接受上党,赵王派平原君为特使,负责接收工作。

冯亭将上党17座城市交给赵国,赵王封太守冯亭为万户侯,县令为千户侯,平民获得六金、三级爵位。而后赵国派兵进驻上党,廉颇驻军长平。赵国得地,上党军民得实惠,双方皆大欢喜。

可是在遥远的咸阳,六十多岁的秦昭王勃然大怒,差点没气吐血。

秦军出兵数十万,连年征战,耗费的粮草、金钱不计其数,眼看着马上可以收获上党,可是赵国人却抢先一步,换了谁能忍下这口恶气?

秦昭王拿出拼命地势头,派左庶长王龁进攻上党,上党守军无力抵挡,军民逃往赵国,赵军在长平的驻军发挥了作用,收留逃亡的上党军民。秦昭王四十七年四月,已经占领上党的秦军并没有就此罢手,而是在王龁的带领下转而进攻赵国。

冯亭终于把祸水引到赵国。

预先率军驻扎在长平的廉颇临危受命,担任赵军主帅,抗击秦军(龁因攻赵,赵使廉颇将)。

廉颇,赵之良将也,以勇气闻於诸侯”,这是《史记•廉颇列传》中的前两句,也是对他的评价。可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失去了以往的神勇,他一手的披坚执锐,攻城拔寨的绝活却施展不出来了,这并不是他的过错,说起来也不是赵军的错。

不是自己太无能,而是敌人太强悍。

赵军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之后战力激增,面对的又是名将廉颇,王龁不敢轻敌,两军相遇之前,率先派出斥候刺探赵军情报。

秦军斥候与赵国先头部队遭遇,结果秦军大败赵军,并且斩杀赵军副将茄,凯旋回营(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

赵军副将所率领的先头部队,自然不是庸师弱旅,但最终惨败,两军战力孰优孰劣,一目了然。王龁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赵军战斗力之后,便放开手脚,连续进攻处于防守状态的赵军。

六月,秦军击败赵军,攻破两座堡垒,斩杀四名都尉。廉颇只能再次构筑防御工事,然而就在防御工事建成不久,秦军再次攻破赵军壁垒,斩杀两名都尉,夺取西壁垒。赵军屡战屡败,只能退守丹河,两军隔河相望,赵军坚壁清野,加筑丹河防线,并以此为依托,严防死守。

数十万大军征战,人吃马嚼,物资消耗巨大,这么僵持半一年半载的,光几十万张嘴就能吃破产了,所以秦赵双方都希望能够速战速决。

首先打破僵局的是秦国,廉颇熟悉秦军战法,而且久经战阵,熟悉军旅之事,赵军有他坐镇,秦军很难取得突破,当务之急是把他换掉。

范雎派人持千金到赵国散布流言,说廉颇屡次败给秦军,很快就会投降秦国,秦国最怕的是赵括,如果赵括担任主将,秦军必败无疑。

赵括跟半路出家的父亲赵奢不一样,赵括从小就学习军事,在军事理论考试中,回回拿满分,要是遇上辩论赛的话,就是他当了半辈子将军的父亲也不是对手。就算这样,他父亲却依然看不上他,因为赵括把战争当做儿戏。

廉颇屡战屡败,赵王十分头疼,于是任命赵括担任主帅,此举虽然遭到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反对,但是赵王仍然一意孤行。

赵括上任后更换将领,改变军中制度,同时还改变了廉颇坚持已久的防御策略,积极筹划进攻,企图一举击败秦军,收复上党。

秦昭王听说赵括上任,反间计奏效了,兴奋之余做出重大决定:换将。原先主将王龁的能力与廉颇不相上下,对付赵括绰绰有余。但这是决胜局,秦昭王打出最后一张王牌:白起。

赵括上任不久,秦国大良造白起出任秦军主将,王龁担任副将,同时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凡是敢泄露白起担任将军的,一律处死(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

白起担任主将以后,针对赵括年轻气盛,容易头脑发热,贪功冒进的特点,一方面命令主力部队构筑包围圈,另一方面命令先头部队继续向赵军挑战,唯一的要求是每次都要佯装失败。

赵括没有作战经验,但是却能在与秦军交手时屡战屡胜,秦军也不过如此,自信心膨胀的赵括下定决心,再遇秦军,务必赶尽杀绝,否则绝不回头!

待到时机成熟,白起再次放出诱饵,赵括率领赵军主力向秦军发起进攻,秦军一触即溃,赵括率领全军追击,当赵军一路追杀到秦军壁垒时,却遭到秦军顽强抵抗,攻势受挫。

赵括估计今天是无法决出胜负了,打算回家吃个饭,明天接着干。

想走?没那么容易!

秦军早早埋伏在赵军侧翼的奇兵二万五千人早已将赵军的退路切断。白起又派出精锐骑兵五千人,像幽灵一样游荡在赵军各个壁垒之间,使赵括率领的主力与留守的赵军断绝联系,同时被切断的还有赖以生存的粮道。秦军四面出击,消耗赵军的有生力量。

战场形势急转直下,陷入绝境的赵括茫然不知所措,只能修筑壁垒,每天盼星星盼月亮,就等着赵王派人来救他。

可是赵括似乎忘记了,赵国军队的主力全在他手上,这已经是赵国的全部家当了,他要是输了,说不定赵国就此灭亡。

秦昭王得知前线的情况后亲自赶赴河内(河南沁阳),赐全体居民一级爵位,命令凡十五岁以上的男子一律开赴长平,彻底断绝赵国救兵以及粮食。

赵括及手下的四十余万将士的名字已经被写在生死簿上了,他们的生命已无人可救!

九月,赵括率领的赵军已经在秦军的包围圈里待了四十六天,预期中的秦军进攻并没有出现。

赵军最大的问题是军中断粮了,就连粮道也已经被秦军切断,甚至发生人吃人的惨剧,全军处于崩溃的临界点。

赵括决定突围,不惜一切代价保住数十万将士的生命,为赵国留下最后一支力量!为此,赵括组织四支突击队,轮番冲击秦军壁垒,只要能够突围,即使用尸体填平前进的道路也在所不惜。

秦军的壁垒坚不可摧,车轮战术并没有奏效,情急之下,赵括自任突击队长,希望用自己的身份鼓舞士气,一鼓作气攻破秦军壁垒,为大军开拓一条生路。

铺天盖地的赵军再次猛扑秦军大营,气势甚至超过之前的几次,然而衣着显眼的赵括引起了秦军的注意,最终被乱箭射杀。赵括死后,四十余万赵军群龙无首,眼看着突围无望,最后全部投降。

赵括不是优秀的将军,却是合格的军人,没有给他的父亲丢脸。

赵括死了,却把数十万赵军抛给白起。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摆在眼前,拿什么来养活投降的赵军?

光是秦军都快把秦国吃破产了,实在是没有多余的粮食养活赵军。而且是个人就要吃饭,赵军饿急眼了连自己人都杀,更别说秦军了。

那么能不能放回赵国呢?

白起思虑良久,还是不行,这么多人要是重新装备起来,还是一支劲旅,换个人指挥说不定能翻盘。

既然留下和放走都不行,白起只能理智地选择最后一种处理方式:阬杀。四十万人尸横遍野,嚎哭之声不绝于耳,血流成河,天地为之变色。

伟大战役之后,通常会有大雨滂沱——普鲁塔克。

长平有没有下雨不知道,但是遇难者家属一定泪如雨下!

长平之战前后共斩杀赵军四十五万,只留下了二百四十名未成年人,他们带着失败的消息和恐怖的气氛回到赵国,从此白起获得极不光彩的称号“人屠”。

赵军是否有机会击败秦军?

很多人认为赵军有可能战胜秦军,只要廉颇能够发挥胡服骑射的特长,还是有机会的。但是很多人忽略了一点,两军初次交手,秦军斥候就斩杀赵军裨将茄,裨将可不是指挥百十个人,跑跑腿的小军官,而是军中副将,白起担任主帅后,原先的主帅王龁就降为裨将,可见地位不低。

正是这一失败,让廉颇认识到敌我差距,敌人的侦察兵比自己家的裨将都厉害,这仗怎么打?看来胡服骑射没有传说中那么神。

赵军高大的骑兵在秦军密集的弓弩面前只是活靶子,转瞬之间就能射成刺猬,发挥不出来优势。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廉颇转攻为守,想要以持久战拖垮秦军,可是廉颇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赵国没那个本钱让他拖着。

秦国有沃野千里的关中平原,有天府之国巴蜀,还占领了楚国的郢都一带大片领土,即使这样,秦国也只能勉强保证普通士兵饿不死。

反观赵国,地盘小的同时还有不少草原,养点儿牲畜还行,种庄稼就别想了。所以两军僵持没多久,赵国家底就被掏空了,赵王只能找齐国人借,却被拒绝了。

在这种情况下,赵军没有退路,赵王只能舍命一搏,与其让将士活活饿死,不如让他们死在冲锋的路上。

赵王换上进攻性更强的赵括,相比于廉颇的慢性自杀,赵括痛快了许多,一个多月就把本钱赔光了,赵王再也不用担心粮食不够了,因为吃粮食的人都被抓走了。

真实的长平之战和赵括 长平之战,赵军有没有获胜的希望?

赵括率军追杀秦军诱饵,只是率领的赵军主力,而不会是全部赵军,赵军全部兵力也不可能有四十五万之多,切断赵军退路的秦军只有二万五千人,如果是四十五万赵军,一人一口吐沫就能淹死这两万多秦军,更别说玩命地进攻了,所以赵军数量不会太多,那么四十五万这个数字怎么来的呢?

“上党民走赵,赵军长平”,白起杀人之前也说过:“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四十五万人包括赵军和上党居民。

长平之战赵军到底有没有机会取胜,恐怕没人知道,军事实践家廉颇、军事理论家赵括都没有解开的问题,只怕是无解的,更何况对手是纵横天下无一败绩的战神白起!

秦国(75)廉颇(7)上党(1)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